顺阳乡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2759039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顺阳乡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顺阳乡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顺阳乡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顺阳乡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顺阳乡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顺阳乡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顺阳乡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顺阳乡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 筹划顺阳乡中心小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编撰目 录课文1.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2课文1.2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3课文1.3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3课文1.4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4课文2.1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5课文2.2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5课文2.3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6课文2.4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义。7课文3.1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7课文.2 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8课文3.3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9课文3.

2、4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9课文4.1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10课文4.2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10课文4.3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11课文4.4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11课文5.1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12课文5.2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13课文5.3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13课文5.4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14课文6.1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15课文6.2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15课文6.3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16课文6.4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

3、,人之伦。16课文7.1 父子恩,夫妇从,兄那么友,弟那么恭17课文7.2 长幼序,友与朋,君那么敬,臣那么忠。18课文7.3 凡训蒙,须讲究,祥训诂,明句读。18课文7.4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19课文8.1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20课文8.2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21课文8.3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22课文8.4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22课文9.1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23课文9.2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23课文9.3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24课文9.4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

4、奥。24课文10.1 我周公,作周礼,着六官,存治体。25课文10.2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26课文10.3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26课文10.4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27第一单元课文1.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译文人刚出生的时候,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这种善良的本性并没有很大的差异,但长大过程中,每个人因为生活环境以及受教育情况的差异,各人的习性向着不同的方向开展,生活习惯及个性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了。注释1人:你,我,他,她们。之:助词。初:开始的时候。性:性情,本性,性质。本:草木的根,与“末相对。善:善良,好。相:相当,等于。近:接近,近与

5、远相对。习:后天的习惯;习性。远:差异大。故事浪子回头金不换相传在春秋时代,许多思想家,对人生初期的本性进行了讨论有人说:“人生初期是性善。也有人说:“人生初期是性恶。还有人说:“是一张白纸,无性善,性恶的区别。最后是孟子的“性善说占了上风。他认为,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以后的改变是由于环境和教育的不同所造成的。古时候,有一个叫周处的人,从小爹娘都死了,因此无人管教,他凭着一身蛮力到处行凶打人,无恶不作,村里人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这一天,他正在街上闲逛,看到一群人正在谈论着什么,他连忙走过去看热闹,大伙们都不做声的走开了。周处觉得很奇怪,便抓住一个老人问道:“你们在说什么?老人很害怕

6、,只好如实地说:“我们这里出了三害,其一是南山的山里有一只吃人的老虎;其二是长桥下的河里有一条蛟龙;它们害死了很多人.老人的话还没有说完,周处便大声说道:“老虎,蛟龙有什么可怕的,让我来消灭它们。说完,就转身跑了.话说周处跑到南山上,寻找那只吃人的老虎。这一天,他终于找到了那只老虎,当那只老虎向他扑来时,他就势一闪,骑到老虎的背上,挥起拳头,狠狠的击打老虎的头,把老虎打死了。接着他又跑到长桥下,跳进河里去杀蛟龙。周处在水里与蛟龙打杀了三天三夜,最后终于杀死了蛟龙。村里的人们见周处还没有回来,以为他被老虎或蛟龙吃掉了,快乐地敲锣打鼓,庆祝了起来。没想到周处兴高彩烈地回来了,听到百姓们说除掉了三害

7、,正快乐地庆祝,才明白自己也是三害之一。周处感到很惭愧,很内疚。由于自己平时胡作非为,使得百姓们把自己也当成了一害。他下决心改正,重新做人。后来,他做了官,为百姓做了很多善事。这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课文1.2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译文如果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改变。教育好人的根本方法,最重要的就是专心致志,始终不懈。注释1苟:如果;假设。不:不是;不做。乃:于是。迁:迁移,改变。教:教育。道:方法,道理。贵:可贵;珍贵。专:专心致志。故事铁棒磨成针古时候,有一位姓李名白的小男童,他天资聪明,看到不懂得事情,总喜欢问为什么?李白每天去学堂上学,

8、因为他天资聪明,教书先生不但很喜欢他,还常常夸奖他渐渐地李白骄傲了。曾有一段时间,他时常逃学。有一天,他逃学在外面,一边走一边玩。突然,他看到前边有一位老婆婆蹲在一块大石头旁,在石头上正磨一根铁棒。李白非常好奇,就走上前问老婆婆在做什么?老婆婆的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温和的告诉他:“我正在磨一根绣花针。李白惊讶的问:“这么粗的一根铁棒,怎么可能磨成很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又和蔼地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专心致志,铁棒必能磨成针。并以此教育李白,只要持之以恒,必会成功的道理。李白听后很受启发。从此以后,李白刻苦用功的学习,终于,成为著名的诗人,一代大师,留名万古。课文1.3 昔孟母,择邻

9、处。子不学,断机杼。译文战国时期,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选择邻居而住,是为了使儿子有一个好的环境学习。孟子逃学,她就割断织布机上的线来教育儿子。注释1者:从前,过去。孟母:孟子的母亲。择:选择,挑选。邻:邻居。处:地方。断:剪断,割断。机:织布机。杼:梭子。故事孟母三迁战国时期,有一位善良而又教子有方的母亲孟母。当初,孟子的家住在一座山下,因此他经常模仿上坟人的样子做丧事。孟母看到后,先是把家搬到一个小镇上,可隔壁的邻居是位屠夫,孟子又跟着那位屠夫学起卖肉来。孟母看到后,又第三次搬家,这一次,孟母选择的地方是在学堂的附近。从此,孟子跟着学童们读起书来。有一天,孟子从学堂逃学回家,孟母正在家里坐

10、在织布机旁织布。当她得知孟子是逃学回家时,一气之下,拿起剪刀,剪断了织布机上的布,并教育孟子说:“剪断的布和线都没有用了,只能把它们丢掉。如果一个人从小不读书,长大后,也会像被剪断的线一样,毫无用处。孟子听懂了其中的道理,便说:“母亲,您放心,我今后一定会用功读书,长大后做一个有用的人。课文1.4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译文在五代时,燕山人窦禹均,他教育孩子有一套很好的方法。他教导的五个儿子,学有成就,名扬天下。注释窦燕山:五代晋人。义方:好方法。3俱:都。4.扬:传播。故事窦燕山教子有方古时候,有个叫窦禹均的人,他年轻时非常吝啬,邻居们都讨厌他。转眼间,他三十岁了,但还没有儿子,感

11、到很烦恼。一天深夜,睡梦中梦见父亲对他说:“你再这样继续下去,不但会没有儿子,而且还会短命的,赶快改正行善吧。他醒后,想起父亲在梦中的教训,决心牢记父亲的话。从此,做了许多好事,受到大家的赞扬。不久,他便有了一个、二个、三个-五个儿子。他时刻牢记父亲的教训,十分注意对儿子的品行教育,严格教他们孝敬父母的道理以及与人和睦相处的方法。当时,唐朝衰败后,国家正处于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改朝换代,导致百姓的生活十分贫苦。但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窦禹均并没有放弃对子女的教育。他对儿子的教育抓得很紧。他常说:“虽然,朝代频繁更换,国家动乱不安。但孩童的学习不能松懈,要想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就必须刻苦学习

12、,掌握文化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长大后才能为国家社稷做奉献。孩子们在他的熏陶下,五个儿子都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窦禹均以“五子登科而扬名于天下。第二单元课文2.1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译文只是养育子女,而不给予良好的教育,这是做父母的过错。教导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失职了。注释1养:养育,养活。父:父亲,爹,爸爸。过:过错,罪过。严:严格。师:老师,先生。惰:懒惰失职。(故事)妈妈,我恨你“养不教,父之过。让我们一起看一下这个故事究竟是谁的错古时候,有这样一个人,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母亲似他为掌上明珠,倍受溺爱。他欺负别人家的孩子,母亲从不责骂他;偷了邻居的东西,母

13、亲也不要他把东西送还给邻居。长大以后,他变本加厉地到处抢人家的东西,烧人家的房子,他的母亲不但不管教他,还夸他有本领、有能耐。最后,他堕落成一个无恶不作的歹徒。最终被官府捉住,并判了死刑。临刑前,他请求官府:“让我见母亲最后一面吧。官府容许了他的要求。母亲一见到儿子,就抱住儿子痛哭起来。儿子说:“妈妈在我小的时候用乳汁养育了我,现在我想再喝母亲的乳汁。母亲流着眼泪撩起了衣襟,突然,儿子却一口把母亲的乳头咬了下来,母亲惨叫一声,“你为什么咬我?倒在地上痛苦的呻吟着儿子这时才流着眼泪、悲伤地说:“妈妈,我狠你,这都是你的错。小时候我做错了事,你不教育我,而是放纵我的行为。如今,我连改正自新的时机也

14、没有了儿子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而母亲也在悲伤痛苦中死去了。这个儿子之所以会落得如此下场,难道他的母亲不应该负主要的责任吗?.课文2.2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译文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很不对的。如果一个人从小的时候不读书学习,那么长大以后会有什么作为呢?注释1学:学习。非:不是。宜:应该,适宜。幼:年龄小。老:年龄大。何:什么,如何。为:作为,成就。故事勤学必成功为人之师,不能无视对学生的教导。并要以身作那么,才能使莘莘学子成为有用之才。王安石小的时候,曾有一段时间非常贪玩,不用功读书,但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使他懂得了“幼不学,老何为。的道理。从此,王安石刻苦学习,并养成了看书的好习惯。有一天,他在一本书中看到,诗人李白夜里梦见笔头长出了鲜花,从此,写出许多好的诗歌来。于是,他去请教先生:“世上真的有生花妙笔吗?老师和蔼的答复:“有啊!“请老师给学生一支吧。老师微笑着转身走进书房,一会儿拿出了一大捆毛笔,十分严肃认真地对他说:“这捆毛笔,其中一支是生花妙笔。你要用每一支笔写文章,写秃一支毛笔再换一支,最后一定能找到生花妙笔的。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王安石几乎写秃了老师给他的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