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和势能评课稿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275672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能和势能评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动能和势能评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动能和势能评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动能和势能评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动能和势能评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能和势能评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能和势能评课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能和势能说课稿四十二团中学 马怀东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动能和势能。一说教材 我先对教材进行一下分析:动能和势能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3 节的教学内 容。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 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 内容为“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学习做准备。二说学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学情进行如下分析 :日常生活中,有的学生听说过“能”,但 同时也存在很多疑惑。因此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喜欢动手进行实验。“能”是物理 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八年级学生又是首次接触“能”这个

2、概念,学习的难度较大。三说学习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三个学习目标,(1) 知道能量、 动能、重 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2) 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因素。 (3) 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四说教学重、难点 鉴于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是:能的概念的建立及动能、势能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五说学法和教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创设开式的教学情境,构建体验性教学模式”为指导,使用我 校的“学生自学、展示反思、小组互学、汇报反思、教师导学、练习反思”的教学模式。为了达成本节的教

3、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开放性学习,我选择 的学法有:自学、探究、展示交流、练习反馈等。教法有:聆听、导学、提问、精讲等。六说教学流程我设计的教学流程是:一、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展示汇报、反思交流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把在课外利用20min时间预习的能量、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的概念,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知识,在课堂上利用lOmin的时间检 查、展示汇报,使学生初步理解“能量、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 初步了解“动 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汇报过程中 我认真聆听,适时点拨精讲。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4、汇报结论、交流反思本环节我让学生分组利用18min的时间,用实验验证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大 小的因素,我不断巡视,观察学生做实验的情况,个别指导,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归纳总 结能量。我预设的实验方案如下,学生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一):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实验方法:我们用同一个钢球做两次实验。 第一次,我们让钢球从比较低的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第二次我们让钢球从比较高的位 置由静止开始滚下。比较两次实验中木块被推的距离大小。 实验结论: ( 学生完成)2、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方法:第一次,我们使小玻

5、璃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注意木块被推的距离。 第二次,我们换一个质量大的钢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到达平面上时和刚才的小 钢球具有同样的速度,再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 实验结论:( 学生完成)(二):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1、势能与高度的关系:实验方法:我们用同一个钢球做两次实验。第一次,我们让钢球从比较低的位置自由下 落,落入沙中;第二次我们让钢球从比较高的位置自由下落,落入沙中。比较两次实验中钢 球砸入沙中的深度。实验结论:( 学生完成)2、势能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方法:我们用体积和形状相同的钢球和玻璃球做两次实验。让钢球和玻璃球从同一 高度自由下落,落入沙中,比较两次实验中钢

6、球和玻璃球砸入沙中的深度。实验结论:( 学生完成)(三):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大家做一个实验。把一块硬纸片放在弹簧上,用力将弹簧压缩,使其发生弹性形变。大 家猜想,弹簧能不能做功?放开手,我们观察到什么现象?三、练习反思、激化悟性、精秒拓展、激活能力本环节学生利用9min的时间,独立完成练习并汇报反思,我进行巡视,观察学生做题的 情况,然后聆听学生的汇报,并作适当的讲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巩固。我设计 的练习题如下。1、判定下列物体是否具有动能或势能,假如有,说出能量的名称,假如没有,说明原因: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铅球:;悬挂在室内的电灯:;玩具汽车中被卷紧的发条:;弹簧:;在空

7、中飞行的波音747客机:;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列车:;高速升空的火箭;被拉弯的钢板尺;被水电站拦河坝拦住的上游水;空中下落的皮球。2、质量较大的喜鹊与质量较小的燕子在空中飞行,假如它们的动能相等,那么飞得快。3、假如卡车空载和满载时都以同样的速度行驶,那么空载时具有的动能 满载时具 有的动能(选填“大于”、“小 于”或“等于”)四、课堂小结我引导学生利用2min的时间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五、布置作业我利用lmin的时间布置作业。1、独立完成p70“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1-4题,第5题不做共同要求同学之间可以交 流,也可以选做。2、预习:第 4 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六、板书设计第 3 节

8、动能和势能一、能量1 、概念2、单位二、动能1 、概念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三、重力势能1、概念2、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四、弹性势能1、概念2、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篇二:动能和势能 评课 泰兴市横垛初级中学 篇三:动能和势能说课稿说课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动能和势能。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动能和势能是人教版第 15单元第四个课题。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机械能以及 功能转化课题的基础。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九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 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9、。b. 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c. 会比较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大小.2. 方法: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各和什么因素有关,并能利用相关的原理 解释有关的现象.3.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 ,才能理解和掌握 。 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 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 、丿上、丿上 谈谈。四、说教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将试验采用动画的形式播放出来,更具生动直观,对实验方 法及过程逐步讲解,使学生实验了如指掌,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

10、了知识。期望学生能学会如何会去学,主动去学,因为学生在学习上迟早要独立。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 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 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 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 重互动、交流,尽可能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1. 导入新课:( 23 分钟)选用几件案例引入新课

11、,提起学生的兴趣2. 讲授新课:( 35 分钟)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 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3. 课堂小结:( 23 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 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动能与势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5. 布置作业。七、说小结八、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我的说果完毕,敬请各位老师留下宝贵的意见指引我前进,在教

12、学 上有一个长足的进步,谢谢!篇四:2014 最新 动能和势能说课稿动能和势能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五章第四 节动能和势能。本节教材在学生学过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 能量的初步概念。学生对能量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本课内容为学习机械能及其转化 打下基础。(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2)让学生掌握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2、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了解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培养学生设计实 验的能力。(2)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

13、对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概括物理 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 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点:(1) 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2) 探究决定动能、势能的因素。(四)教学难点: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斜面、带孔的小车、木块、钩码、直尺、不同质量 的小球、一盆松软的泥砂等。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求知欲更 强,认识事物的兴趣更浓,他们喜欢探索自己熟悉的或与所学知识

14、有关的生活现象、科学事 件。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新课程理念认为: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 学生知识更重要。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法:实例教学法和实验探究相结合。学法: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的方法 。 教学手段:以实验教学为主,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在教学环节安排中注重了知识点的条理性和层次性。在教学方法上,注 意了密切联系实际,从问题的提出、概念的引入以及结论的出现,都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者 实验探究为主线,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视频(激发学生好奇心),学生看

15、完后会感到迷惑不解:“小小的 飞鸟为什么会撞伤坚硬的飞机?”由此引出课题:动能和势能。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 新知。首先让学生观察两幅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分析:风、汽车是否做了功?(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能量的概念。1、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能量的单位: 焦耳, 简称:焦, 符号是: j2、动能(1)在讲解动能的概念时,先用多媒体展示两幅图(图一: 风吹着帆船航行, 流动的空 气对帆船做功。图二:流水推动水轮转动,水对水轮做功)。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引 导学生分析得出:“运动的物体能够做功,他们具有能量”,引出动能的概念。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具有动能的物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探究一: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老师提出问题:狂风能撼动大树,而微风只能摇动树叶,说明动能有大有小,你能猜想 一下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先让学生猜想(鼓励学生,敢于猜想才会有发明创造),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此时,老师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然后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展示本人在教学 中的片断)。记录数据,分析思考,得出结论,最后进行交流评估。(整个探究过程重在培养 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