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复习上册化学知识点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275618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复习上册化学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三化学复习上册化学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三化学复习上册化学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三化学复习上册化学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三化学复习上册化学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复习上册化学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复习上册化学知识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化学复习 上册化学知识点1、什么是化学? 2、怎样学习化学?学习化学的方法:实验探究;学习化学的工具是:元素周期表;化学学习的特点是:三个关注(关注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3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药品的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匙或纸槽;块状固体,镊子;少量液体,滴管;一定量液体,量筒或滴管;实验中未说明用量,一般用最少量;液体12毫升,固体盖满试管底部。物质的加热。常用的加热仪器是酒精灯(灯芯剪平齐,加酒不过肩,加热在外焰,内焰温度低,熄灯用帽盖,嘴吹最最忌)。给固体物质加热(试管固定铁架台,铁夹离口三分一,受热试管口下倾,免使回水管遭裂,固体平铺近管底,移动火焰匀受热,用毕待冷再拆卸,

2、洗净放稳莫着急)。给液体物质加热(盛液不过三分一,外壁试干防烧裂,木夹持管手握柄,45度倾斜来加热,液面液底匀受热,管口对空不对人)。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标准:内壁附着均匀水膜,不聚滴也不成股流下。方法:使用毛刷,用去污剂和水冲洗。特殊油污:附有难溶于水的碱、金属氧化物、碳酸盐用稀盐酸清洗,附有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用浓盐酸洗,油污用热碱如碳酸钠清洗。气体的收集。排水法,适用于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第二讲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组成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3%,

3、二氧化碳及其它0.03%。2、空气是宝贵的资源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制硝酸和氮肥,做保护气等;氧气比较活泼,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气焊练钢等;稀有气体,很不活泼,用作保护气,电光源等。3、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加压、降温后可变成淡蓝色液体或淡蓝色雪花状固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2)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中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4、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药品:暗紫色的高锰酸钾(固体)或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的混合物。(2)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3)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4)操作步骤:

4、查、装、定、点、收、移、熄。(5)验证: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瓶内是氧气。(6)注意事项: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以防水的倒流。初三辅导化学 初中 辅导 梳理知识点 掌握学习方法 5、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纯净物)6、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颜色、气味、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硬度等 (2)化学性质:氧化性、可燃性、毒性、稳定性等 7、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或化学反应)(1)本质区别:宏观,是否生成新的物质。微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变化时,分子是否变化。(2)

5、化学变化的基本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AB+C分解反应:DAB+ 第三讲自然界的水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正极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它是氧气;负极得到的气体能够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它是氢气,它们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2)化学方程式 (3)由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2、水的净化 (1)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都不是纯水,都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都属于混合物。(2)天然水通过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不同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3)水有硬水、软水之分。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

6、水;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水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易起浮渣的水是硬水。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洗衣服不净、变硬,锅炉浪费燃料、损坏过热爆炸。硬水可软化。蒸馏,煮沸。3、爱护水资源 (1)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 (2)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从工业、农业、生活三方面考虑)4、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1)物质组成。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2)物质构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的质量、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间存在着一定的间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

7、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如,在电解水实验中,水分子可以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而氢原子和氧原子不可以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分子。)第四讲物质构成的奥秘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以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原子的质量、体积很小,原子在不断地运动,原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等到的比。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元素 (1)元素:

8、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或核内电子数。)(2)元素可以组成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叫化合物。(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4)元素符号 每种元素都用一个国际通用的符号来表示,这种符号叫做元素符号。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金属元素符号、稀有气体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5)元素周期表 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就得到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18个纵行,7个周期,16个簇。3、离子 (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离

9、子团,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2)核外电子的排布。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失去电子,从而带正电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得到电子,从而带正电形成阴离子;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具有8个(He为2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化学式与化合价 (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化学式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该物质一个分子的组成。(2)化学上用化合价表示元素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3)应用化合价推求物质化学式

10、的根据是:这种化合物确实存在;化合物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第五讲化学方程式 1、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关键词语: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2)质量守恒的原因。一切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分子种类一定改变,数目可能改变。)(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释现象,推断化学式,相关计算等。(4)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方法:定量实验分析法。2、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 (1)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如:4P5O2点燃2P2O5其质的方面的信息: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量的方面信息:微观上,

11、4个磷原子和5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宏观上,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配平,条件,箭号。)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审题仔细,格式规范,计算准确。设、写、找、列、解、答。第六讲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2、碳的几种单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由于它们内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3、由于碳的不同单质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粒子是相同的碳原子,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是相似的。4、从分子结构的不同来认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5、氧气、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比较 (1)实验室里制取气体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反应,包括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即确定反应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验证所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即检验气体。(2)氧气、二氧化硫制法的比较:6、温室效应是一大环境问题,它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它会带来哪些危害?为了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你力所能及地可做些什么? 7、掌握物质间的转化。第七讲燃料及其利用 1、燃烧的条件:可燃物;空气或氧气;达到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隔绝空气或氧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