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三农”——挂职驻村的感想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2754788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悟“三农”——挂职驻村的感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感悟“三农”——挂职驻村的感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感悟“三农”——挂职驻村的感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感悟“三农”——挂职驻村的感想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感悟“三农”——挂职驻村的感想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悟“三农”——挂职驻村的感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悟“三农”——挂职驻村的感想(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悟“三农”挂职驻村的感想 推荐我是学工程的,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和农村的关系也不大,平时除了听同事、好友说些农村见闻,对“三农”工作没怎么了解。前几年看到李昌平在给总理的信中说“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倒是想了解了解“三农”工作的实际情况。1996年,我和团县委的同志一同在乍洋乡水碓村“奔小康”,对“三农”工作有了部分感性认识。今年,市里决定在全市抽调青年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我又被抽调到城郊乡梨坑村挂职,让我有更加好的机会了解“三农”工作。我挂职的村是城郊乡梨坑村,在特哈县西北部,北和浙江泰顺交界,是个十分偏远的山村。经过一段时间在村里,和农民直接接触后,我对“三农”工作有了深入了解,

2、也更有感慨。让农民拿不起又放不下的农业即使我县多年来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从人口和经济的来说,应该说关键还是一个农业县。发展好农业带头占全县人口80的农民的富裕。从全国来说,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和难点在农村,对特哈来说更是如此。农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既是国计民生稳定的基础产业,又是一个要面对很多风险的产业,不但要面对自然灾难的风险,还要面对市场风险,而且因为生产周期长,面正确市场风险远比工业产品要高得多。谈起农业,大部分农民显得无奈。我县是个山区县,从农业的比较优势来说,易于实现机械化作业,需要规模经济的产业,我们是劣势,我们的优势应该在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如我们大力发展的药材、茶叶等。发

3、展的方向应该说没错,但农民说起来,大部分叹道“赚不了多少钱”。多个农民给我算了一笔账。一亩水稻,犁田要260元,稻种要30元,一年施的肥料要150元,农药30元,除草剂10元,通常收割79担稻谷,按现在的市场价是每担103元,平均来说共800多元,一亩赚300多元。但这当中还没计上人工费用,因为难以实现机械作业,耕田、插秧、割稻、拔草费的工很多,假如用雇工的方法,一天每人35元,更赚不了什么钱。因此现在农村通常用类似合作社的形式,相互帮工。即使如此,一年自己投入的工也要100天左右,折合成人民币,一天仅3元。茶叶,一亩一年农药、肥料要240元,首春茶通常能够摘10斤茶青,一斤10元,二春茶摘3

4、0斤,一斤34元,三春茶摘40斤,一斤34元。假如一家的茶园面积不大,通常能够自己采摘,假如要雇人采摘,通常摘一斤茶青工钱79角。假如不雇工,总的来算,一亩茶园一年也仅赚80元,还不算自己花的工。药材以太子参为例,一亩种要100元,农药、肥料40元,通常挖1担,以现在的市场价600元/担,一亩赚460元。这当中所花的人工全部是自己的。假如雇人挖太子参,通常一天35元,而太子参从挖地到挖太子参全部十分费工,只亏不赚。从目前农村的这三种关键产业来看,似乎陷入了一个悖论,我们的农业优势产业应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实际上这多个产业假如超出自家劳动力所能承受的极限,要雇工的话,却是规模越大越亏。也就是说

5、从直观的了解,我们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是处于劣势。其中的关键,在于自己投入劳力赚取的利润和雇工工钱之间的巨大差距,而这差距能存在,只能说明我们的农业的效益太低了。要提升农业的效益,只能是走乍洋有机茶叶那种高投入高产出的路子。不过没有龙头企业,农民本身怎样发展这种高效农业?而情况就是因为这些有机、绿色食品农产品要求较高,品牌树立不易,这些企业不会贸然扩大订单农业规模。其实很多农村的农民也期望着能发展订单农业,不过却极难极难。即使难,这却是特哈农业的发展方向,是特哈农业的出路。从梨坑村的农业来看,效益不高,不过抛荒地和外出人口并不成百分比,大部分农民在农忙时会回到村里种上粮食。之因此放不下这低效的农

6、业,农民们谈起了外出打工的艰辛。因为所受教育不高,大部分缺乏良好的劳动技能,只能是到建筑工地打打小工、踩三轮车,收入不稳定,她们要为自己留条后路。这也为我们服务农民指出了方向。看似矛盾的农民在村里和农民接触久了,深感农民纯朴、善良。原省政府副省长潘心城曾在梨坑村挂钩帮扶了5年,为村里修通了公路。至今村里的群众谈起来,还念着共产党好。一位老大爷说起潘副省长,直念着“那是个好官哪,下着那么大的雨,她还跑了那么远的山路到村里来。以前哪见过那么大的官到我们村里来,还到我们家里去,还帮我们建公路,好人哪!”说到中央今年出台的一号文件,群众打心眼里快乐,全部说党对农民好。农民全部说“自古没有说还要交皇粮的

7、,现在中央关心农村,连这全部不用交了,种粮还有补助,还不会富裕,只能怪自己。”今年,村里的粮播面积扩大了60多亩。梨坑村总共133户449人,其中109户346人外出经商、办厂、打工。其实,通常情况下住在村里的只有50、60人,最少的时候只有20多人第2页。部分媒体曾经形容偏远的农村,剩下的是61、38、99部队,独缺54部队。其实在梨坑,连61、38部队也没有,留在村里的,用群众的话说,一类是老弱病残,一类是没本事的人。年青人不愿留在村里,也不愿回到村里,她们说的最现实的一件事是,回到村里连老婆也没得娶。她们现在最想的是,政府能有优惠政策让她们能在城关建房子。其实目前农村的这种情况也是合理的

8、,它是劳动力优化配置的一个表现,也是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定出现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要怎样引导好。和农民接触久了,发觉了一个农民看似矛盾的地方。梨坑地处偏远,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群众原来和外界接触比较少,受教育程度也不高,不过村民外出的很多,而且外出的102户中有41户在城关建了房子,说明她们大部分在外面过得不错。我们直觉上通常认为近郊的村子农民外出似乎更方便,但实际上近郊的如际头、下村等村的外出人口百分比并不算高。而英山偏远的王社等村外出人口也很多。这只能归因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山区有个好处就是不轻易饿死人,因此战乱之时,大家喜爱往山区跑。而易受自然灾难的地方,如浙南平阳等地的群众的忧患意识比较强。

9、特哈人爱说“天下绝收,特哈半收”,安稳于饿不死,缺乏雄心,受外界刺激比较少,更轻易安于现实状况。近郊村子的情况就是这么,自然、区位条件比很好,轻易发点小财,也就更不愿放弃农业,缺乏创业所必须的破釜沉舟的勇气。而梨坑外出的人口中,有些自己搞剪刀厂,有些开店铺,有些更是到外地跑生意。即使她们因为素质和机遇所限,还没产生什么大富翁,但我们是不是应该从梨坑人身上学到点什么。亟需扶持的农村农民说起眼前之急,通常离不开“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是农民反应致富的关键障碍。她们认为目前电已经没问题,路、水、电视是她们关注比较多的。确实,到梨坑的路,1996年在潘副省长的支持下修建,因为终年失修,现在路况很差,多

10、处路基塌方,窄的地方只能让吉普车勉强经过,路面坑坑洼洼,只要略有小雨,就无法通行。说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出来长了见识的村民有自己的见解。她们深知基础设施的主要性,村里修路等她们也愿意出钱。不过她们还是认为城镇二元格局比较显著,她们认为在城关,居民只有在自己住的巷子等硬化时才要出钱,道路建设等,全部由政府投入。她们也对多年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怀感激之情,但期望政府能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再加大些投入,降低村里自筹资金的百分比。今年政府加大农村公路硬化和人饮工程建设力度,群众很欢迎,她们也正主动集资,准备将路基再整修一下,争取明年硬化。在了解情况中,村民还反应了“三怕”:一怕病灾,二怕

11、野猪,三怕天灾。确实,现在农村返贫的人口当中,大约有10是因为病灾引发的。而且因为现在医疗比较昂贵,只要家庭中有一个人生一场大病,通常这个家庭就要返贫。群众认为这些人不是因为懒才穷,也就是不是她们认为“没得救”的人,她们很期望政府能有部分帮扶机制,让她们有重新发展的机会。对野猪,群众通常是恨,又无可奈何,现在对野猪不许可随便猎杀,农民也没有猎枪。因此她们只能寄期望于政府相关部门能统一组织部分猎杀行动,降低野猪数量,让农业少受点损失。怕天灾,不但因为农业本身是一个抗自然灾难能力差的产业,而且因为现在很多农村的农田水利设施毁坏严重,而包产到户后,组织农民兴修农田水利比较困难,尤其是梨坑外出人口多,组织起来愈加困难。微弱的农田水利设施深入减弱了农业抗自然灾难的能力。除了“三怕”,她们还对农业结构调整也是充满了迷茫。不知调什么,即使知道调什么,也不知怎样调,就是目前大部分农村的情况。几年来,她们也尝试了部分新品种,如花菇等,但全部没多少收益,或因市场、或因技术、或因没人收购。她们很期望政府在农产品销路是能有些更有力的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