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街巷趣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2751007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街巷趣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长沙街巷趣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长沙街巷趣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长沙街巷趣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长沙街巷趣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沙街巷趣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街巷趣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臬后街-长沙街巷趣谈 司门口,长沙非常有名气的地方.可是臬后街知道的人不多,尤其是年轻一代的长沙人.臬后街就在司门口附近。在解放西路没有打通之前,司门口的马路是呈“丁”字形,马路南北向是黄兴路,东西向是解放路,而解放路到了黄兴路就成了断头路。在这个“丁”字路口有个警察亭,警察亭后面有条东西向的小巷子,通往太平街,这就是臬后街。清代,在司门口附近修建了臬台衙门,臬台衙门的主官称为臬司,即按察使。臬司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主要负责一省的刑狱诉讼事务,同时对地方官有监察之责。臬台北侧这条小巷就称为臬后街. 晚清时,留洋归国的黄遵宪出任湖南按察使,1898年7月,黄遵宪创建中国最早的警察机构-湖南保卫

2、局,将近代警政从西方引入中国.长沙是中国最早建立警察制度的城市.臬后街与西学东进还有这样一番联系! 在长沙东郊,湖南警察学院的大门口,竖起了黄遵宪的塑像,纪念这位中国最早创建警察制度的历史人物。 民国时期,清代的臬台衙门成了“省会警察总局”(见地图),并在警察局院内建有“警钟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臬后街南侧的大院成了长沙市公安局,里面有股子森严感。我只进去过一回。七十年代中期,有次我乘六路公交车,车上发现了扒手,失主高声叫唤,司机不动生色地把公交车开进了公安局院内。一个身着警服的中年男人,戴副大眼镜上了车,他双目如鹰眼一样锐利,扫描着车箱内每一个乘客。我当时挎着一个帆布工具袋,劳动布的

3、工作服上粘满白色的汗渍,散发出酸臭气。如鹰的眼光扫到我身上时,心里十分紧张。数分钟后,戴眼镜的警察没讲一句话就下车了,两个年轻小伙子乖乖地跟在其后,走进了那座森严的大楼.车上乘客窃窃议论,我只听清楚他们在说“熊眼镜,熊眼镜” 九十年代,长沙拉通了解放西路,臬后街消失。长沙市公安局迁往藩正街,即原清代湖南藩司衙门所在地.(据说“熊眼镜”是长沙公安著名侦察员)下一篇想写长沙文庙,可是800字无法容下其内容。想几天再动笔吧。()长沙老地图上标明的臬后街位置(2)湖南警察学院图书馆前坪塑有黄遵宪半身像 化龙池-长沙街巷趣谈 夫人正要出门扫街(摄影“术语”),问:“化龙祠在哪,怎样搭公交车?” “长沙冒

4、得化龙祠!”我有点生气地回答。夫人大惑,她才约好了摄友,说是到化龙祠拍老房子。 我只好告诉她,那不是化龙祠,是化龙池。长沙方言“祠”与“池谐音,夫人是东北人,经过我数十年的长沙话“培训”,对于长沙土话她还是有点搞陀不清. 为了加强她对化龙池的印象,免得她在外边被长沙话搞糊涂了,我给她转述了有关化龙池的故事。 我五六岁时,听长辈讲故事: 从前,岳麓山上有条巨龙,它从嘴里吐长长的舌头,跨越湘江,伸到了南门正街,在空中宛如一座血红色的彩虹桥。有些细伢子好奇,攀上这座彩虹桥。结果被巨龙吞进了腹中。南门正街上好多人家的细伢子走失,都是被岳麓山上的巨龙吃掉了.有天,巨龙又伸出腥红色的长舌,一位失去儿子的父

5、亲手持一根烧得通红的铁棒,沿着彩虹桥爬到龙的头部,用滚烫的铁棒猛然刺向龙的眼睛。龙感到剧痛,舌子发颤,到嘴的男子跌下山。他回到南门正街后,找到一家中药铺,告诉药铺老板:过两天会有一个眼睛负伤的人来买药,他就是那条吞服细伢子的巨龙的化身,配几副闹药给他,让他的眼睛发烂.果然,几天后南门正街这家中药铺来了一位眼睛化脓的男人,药铺老板让他服用了闹药,那个男人痛得在地打滚,跌进了一个池塘中,淹死了。从此,再也没有巨龙吞服细伢子的事情发生了。长辈告诉我,那个池塘就在如今的化龙池边上。 年幼的我,听得全身发抖,生怕自己中了斜,也去攀爬彩虹桥。长大成人后,我看到红色的彩虹桥都有点发怵。后来,这个故事我听到过

6、个版本。但是,幼年时第一次听到的版本印象最深刻。 北方人视龙为至尊,皇帝是龙的化身,皇帝的崽称为龙种,北京故宫有九龙壁.而长沙人却不以为然,把龙当成给人带来灾难的动物,编造出这类故事,给龙开了一个大玩笑。如果北方人不相信,长沙有个化龙池,以此为证!夫人笑着出门扫街去了。相信她再也不会把化龙池说成化龙祠。 教育街-长沙街巷趣谈儿时,我上的幼儿园在局关祠.父母经常不在长沙,有时候由婶婶接我到她家过星期天。婶婶住在教育厅院子内。从小我就留下了印象:教育厅门前那条路是教育街,教育厅在这条街上,所以称之为教育街。小孩子真是异想天开,直到1世纪初,我纠正自己儿时的臆想。 晚清时湖南教育界人士商议,决定组织

7、临时教育会。190年1月1日正式改名为省教育总会,会址在长沙肇家坪,继迁至东茅巷。辛亥革命后,湖南教育界各士绅议决对教育总会予以改组,易名为湖南教育会.112年1月8日,湖南教育会召开成立大会. 23年5月30日,湖南省议会通过了湖南教育会法,教育会的中心任务之一是设立图书馆、博物馆、公共体育场及各种陈列室等。此时,湖南教育会迁到了教育街这个位置,并大兴土木,建起一个建筑群,包括有湖南省教育会正会场、教育会办公室、教育会图书馆、通俗博物馆、公共理化实验室、弹子房、幻灯场、咖啡馆、健身房、阅报室、淋浴室、盆浴室、网球场等.这样的建筑群,给长沙城吹来了一股西洋风。我保存有教育会图书馆建筑的照片,可

8、以看得出,这是一幢洋楼,据说七十年代才被拆除。 参照938年长沙地图和13年绘制的“湖南教育会全部平面图”,湖南教育会建筑群位于现在湖南省农业厅院内.教育街则是当年的“大运动场的方位. 有关湖南教育会图书馆,我曾经写有一篇关于省立中山图书馆的文章,详细记述了教育会图书馆演化成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历史,这里就不再重复。只是要说明的是,湖南教育会全部平面图所标明的“图书馆和“通俗博物馆均毁于193年8月的战火。谁放的火,我不能明说。用句网络流行语:“你懂的. 1926年北伐军攻占长沙,在教育会兴建了中山堂。这张长沙地图上标得很清楚。中山堂毁于八十年代,是谁批准的,至今报刊上没有报道。当年那位分管农业的

9、副省长,众多热爱这座城市的老长沙都记住了他的姓名! 教育街是源于民国时期湖南教育会才有的街道名称。()长沙地图局部-教育会坪(2)这张平面图上标的数码对应的建筑:一:正会场。二:图书馆.三:公共理化实验室.四:办公室。五:弹子房。六:通俗博物馆.七:幻灯场。八:咖啡馆。九:健身房。十:淋浴室。十一:盆浴室.十二:网球场.十三:厕所.十四:阅报室。(3)这张教育会图书馆建筑照片的左侧留下三个字“赐闲园”.这可以锁定图书馆的方位,省农业厅西侧有条小巷叫“赐闲巷”,足以证明当年教育会图书馆就在这附近。 民主东街-长沙街巷趣谈 民主东街在长沙城北区,现在属开福区,与之对称的有民主西街,在北头民主后街连

10、接着这两条街.民主东街、民主后街、民主西街构成一个马蹄,三条街中间包围着湖南省总工会大院。在这张198年绘制的长沙地图,现在的省总工会在位置标示的是“湖南省党部”即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民主东街当年是党部东街,而民主西街则是党部西街,民主后街是党部后街。各自一一对应。 党部东街为何成了民主东街?难道说国民党与民主有何关联? 省总工会大院内有座老房子,是湖南咨议局大楼.晚清时,清廷危机四伏,为了挽救危局,清政府想搞君主立宪,由封建体制走向宪政.各省纷纷成立咨议局。咨议局有点类似西方国家的州(省)议会.湖南咨议局首任议长是谭延闿。清廷设计走向宪政的时间表长达十余年,而形势发展不等人。11年10月,辛亥

11、革命的枪声在武汉打响,湖南首先响应.焦达峰、陈作新等人领导新军攻入长沙城,湖南末代巡抚余诚格落荒而逃。当权力出现真空时,新军内部发生争斗.11月1日,焦达峰、陈作新被新军杀害。新军士兵闯进长沙戥子桥谭延闿寓所,谭延闿吓得面如土色,被强行抬上轿.史料上记载:“军士以强迫手段,以四人负之入轿,四人舁(抬的意思)之迳去。”谭延闿被众人拥至军政府,推为都督。谭延闿连揖告诸人:“无论派我何事,均不敢辞,只不能做都督。谭人凤拔刀掷案上,厉声道:“今日之事,你干就干;你不干,刀是现在的在这里!”谭延闿这位湖南立宪派领袖、原湖南省咨议局议长、湖南图书馆创建人之一,就这样被新军拥立为都督,开始了第一次督湘. 宪

12、政,即是法制,法制对应的是民主。由党部东街改成民主东街,是不是与晚清宪政有关联呢?我想应该是的。 藩正街长沙街巷趣谈长沙城东区(如今称为芙蓉区)有条东西走向的小巷子,街名为藩正街,街道不长,不足三百米,但笔直的,在长沙众多弯弯曲曲的小巷中,这要笔直的街巷不多见。长沙的街巷取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有正街就有后街,两两相对称。如府正街、府后街。藩正街也有与之相对应的藩后街。藩正街在南,藩后街在北,两两平行,南前北后,很符合中国人的习惯. “藩”是什么意思呢?我曾经有一段时间,大约长达八年,经常路过藩后街,可从来没有思量过“藩”的字义。直到2011年,在自己的学习中遇到了“藩”字,才认真对这个汉字进行

13、一番寻根究底。清代,省级的行政机构中有种官职叫“藩司”,又称布政使。用现代汉语释读,藩司相当于省财政厅长,掌管一省的财政大权的官员。 ”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湖南率先响应。湖南巡抚余诚格在慌乱中逃走,长沙光复,0月2日焦达峰、陈作新被推举当上正、副都督。都督府派参议员黄翼球封点大清银行,推曹耀材封点湖南银行。湖南藩司(布政使)兼署提学使黄以霖戴着红顶花翎、朝珠,穿着带大补子的官服,拱手相迎。所有银库都点数封存,加以封条,曹耀材监督点数后,分文无误.黄以霖拱手弯腰几乎触地,说“请从此永别”,并表示将所有书籍捐赠给湖南图书馆,请求保护。曹耀材派士兵护送他上船出境。这段话是我写的专业文章中摘引的,我找这类史料是因为与湖南图书馆有关联. 清朝时,湖南末代藩司(布政使)黄以霖在离任时,面对起义的新军,他为了保全性命,屈膝下跪,将库存的金银全部交出,并将自己的私人藏书捐赠给了湖南图书馆. 湖南藩司办公地就在藩正街与藩后街之间的城区内.民国时,这儿成了湖南省银行。194年1月之后,这儿是中国人民银行湖南分行,至今如此,没有变化.据我学徒时的师傅说,人民银行里面有个好大的金库,我师傅曾经进去搞过维修. 藩司-布政使湖南省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历史与现实,长沙的昨天与今天,就这样串联在一起,藩正街、藩后街的街名变得鲜活起来。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