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思维与法治风尚讲义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2751004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治思维与法治风尚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法治思维与法治风尚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法治思维与法治风尚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法治思维与法治风尚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法治思维与法治风尚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法治思维与法治风尚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治思维与法治风尚讲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时期法治思维与法治风尚一、树立法治思维、形成法治风尚的必要性二、法治思维的培养和运用三、新时期营造法治风尚的路径一、树立法治思维、形成法治风尚的必要性 一个国家的繁荣进步,离不开法治的支撑;一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树立法治思维、形成法治风尚依 中国依法治国的发展 目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法治的保障、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树立法治意识、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树立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信仰、增强法律权威;全面从严治党不仅需要健全党纪党规,而且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

2、动。 (一)没有法治思维就没有法治国家 (二)没有法治风尚就没有法治社会二、 法治思维的培养和运用(一) 法治思维的慨况、 涵义法治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观念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包含了主体的法律认识程度和权利、公平、正义、平等等基础价值(1) 平等、公正和正义观平等的核心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再是一种口号,而是社会进步和政治文明的价值目标,公正是法治的内在要求:一是法的制定阶段,内容公正;二是法的实施阶段,程序公正正义是指制度的正义,从其设定到运用的全过程都应该贯穿正义的品质(2) 权利观念法律的制定、运作都必须以尊重和保障人大基本权利为主旨并最终是主体获得自

3、由与平等(3) 民主参与法治要求充分体现民主原则,民主参与意识月普遍、越自觉,参与的行为月广泛、月深入,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就越发展,法治就越有保障。(4) 法律权威人类社会出现过宗教权威、君主权威、领袖权威,那我们现在讲法律权威在社会中的作用汉族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法律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享有崇高的权威,得到普遍的遵守和服从;二是法律在调控社会生活方面发挥基础和主导作用,其他社会规范在飞, 的统帅下发挥作用;三是法律权威一旦受到侵犯,必将受到谴责甚至制裁。(形成不可挑衅的权威)(5) 法律素养法律素养是指公民的法律知识、法律心理、法律道德、法律能的总和。它包括:首先,对于法律文化有着相当的积累

4、,理解传统,并具有历史意义其次,对于法的意义、价值和社会的发展与秩序有着深切的关注再次,珍视法的完整性,反对法的肢解和割裂;承认并自觉守护法的至上性最后,能够自觉地守护和践履社会的核心价值,注入公平与正义2、 特征(1) 法治思维是规则思维规则思维告诉人们哪些是可为的,哪些是不可为的及如何行为,人们的行为后果是可预期的;规则的确定性、可预期是可兑现的0,它两个特点是:普遍性优于特殊性、恪守非人性化权威 (2) 法治思维是权利义务思维。法治思维的核心是权利义务观,决定提出:牢固树立有权力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观念,使遵法守法成为全体人们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那么制约权力、保障权利需要推行“两张清

5、单”,一张是“法无明文不可为、法无授权不得为”(执法机关),另一张是“法无明文不为罪、法不禁止即可为”(全体公民)(3) 法治思维是程序思维这里就特别强调按制度办事,在人治社会中,程序只不过是一种摆设,对自己有利时就遵循,无利时就抛弃(4) 法治思维是辩证思维决定提出:既抓住法治建设的关键,有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要求;既要高屋建瓴、搞好顶层设计,又要脚踏实地、做到切实管用;既讲近功,又求长效”体现了辩证看法治的态度。如为了出台一个新的政策,就不管会不会引起负面效应。(5) 法治思维是建构思维建构思维以建设社会关系、修复被损害的社会关系为目的,过去我们过多的强调法律的强制性、专政工具和制裁性

6、,忽视法律对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恢复、补救和建构功能。(依法救济救助权益损害的弱势群体)(6) 法治思维是底线思维合宪性与合法性是法治思维的底线。这种帝乡思维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要按照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进行合法性判断。一是以合法性为起点,以公平正义为中心的一个逻辑推理过程;二是要按照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内容进行合法性判断。法治思维的过程就是一个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进行思考、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三是要按照宪法和法律的基本程序进行合法性判断,包括立法程序、执法程序和司法程序(7) 法治思维是系统性思维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围绕中国提升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体现推进各领域改革发展对提高法

7、制水平的要求,而不是就法论法。3、 类型(1) 形式法治思维(2) 实质法治思维(3) 程序法治思维(二) 法治思维的主体从组织的角度来划分:包括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非政府组织、其他社会组织等。从人员角度来划分:主要包括领导干部、公职人员和全体公民三大类 领导干部作为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主体,执掌舟公共权力,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关键少数”。广大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在逐步提高,但一些地区和部门的不少干部仍然存在人治思维,长官意识作怪,习惯于简单的行政命令,还没有自觉养成法治思维和法治行为方式;一些领导干部仍然存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等现象;存在不屑学法、心

8、中无法、知法犯法,甚至危害、破坏、践踏法治等情况;在政务工作中,仍然存在较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一些带浓厚人治色彩的违法决策、违法行政等事件屡见不鲜。所以就要要求这些“关键少数”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具有发盒子意识、运用法治思维来治国理政,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自觉做学法守法用法的典范。 公职人员:“公职”,其普遍的特点就是:占有国家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其工资福利、公职比较稳定有保障、社会地位较高等,如公务员、公立学校的教师、公立医院的医生等公职人员是现代社会依法行政的主体,其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当合国家有关依法治国战略实现的程度,关系到当合政府

9、的公信力,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保障和增进,要求公职人员要为民行政、公平行政、责任行政、服务行政全体公民:全民守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公民是法律的制定者,也是受法律约束的对象,没有全体公民的参与,依法治国就难以实现。树立法治思维,执法守法用法,用宪法和法律来规范和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长期以来,遇事找关系、走后门的不良思维,导致社会公平正义精神的缺失;办事不按规定的正常“排队”偏要找关系“插队”;有事不愿意打官司,吧打官司看成是见不得人的事;在一些人的心中,权大于法、人大于法、官大于法,有的把法律当儿戏,任意践踏法律。这就要求全体公民要养成法律之上、自由平等、权利意

10、识和人民主权等观念和习惯。正确对待法律和自由35(三) 法治思维的培养1、 法治思维的学习:(1)养成学法习惯:提高学法的认识;积极认真学习法律;牢固树立对法治的信仰(2)加强宣传培训: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活动;积极开展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培训;加强法治宣传员队伍的建设;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3)健全学法制度:制订学法年度计划;建立法律知识考查和测试机制;建立学法责任制2、法治思维的锻炼:(1)要加强法律逻辑训练(2)严格依法办事:(3)用于依法维权(4)明确考核责任: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把法治考核作为选人用人的依据;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3、法治思维的更新54要求我们要去

11、了一些不相适应的思维模式,全面养成和牢固树立现代法治思维模式(1) 从人治思维到法治思维:法律至上与权力至尊之间的冲突是两者之间罪根本的冲突(2) 从政治思维到法治思维:稳定压倒一切就是典型的政治思维(3) 从管制思维到法治思维:是一种治民、权力主导、“警察权”思维(4) 从道德思维到法治思维“孝顺的儿子帮组母亲安乐死,律师为一名腐败官员打官司等60(5) 从法律思维到法治思维:两者的差别:具有不同的主体;评价标准;作用范围。(四)法治思维的运用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发盒子方式深化改革、推进发展、化解矛盾、维护

12、稳定能力。可见法治思维的运用关乎全面深化改革的大业,关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关乎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其很总要性不言而喻。、法治思维与全面深化改革(关联)() 法治思维的运用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 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法治思维来加以解决() 改革的成果需要法治来加以巩固意义(1)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法治思维的支撑(2) 法治思维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突破口和切入点(3) 法治思维能够提升全面深化改革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基础 2、法治思维与经济健康发展(关联)(1)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需要运用法治思维(2) 法治是市场调控的手段之一(

13、3) 法治所追求的公正与经济领域的公正存在着内在契合意义:(1) 法治思维有助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2) 法治思维有助于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协调(3) 法治思维有助于促进市场主体的良性发展要求:(1) 以法治方式推进政府简政放权(2) 注重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与社会法治思维的共同培育(3) 多措并举做好法律服务工作3、 法治思维与社会和谐稳定(关联)(1)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之一(2) 法治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意义:(1) 法治思维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2) 法治思维有助于维护社会公正(3) 法治思维有助于理性维权要求(1) 运用法治思维解决群众的利益问题

14、(2) 运用法治思维推进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3) 坚持发盒子规范与道德规范并举 三、新时期营造法治风尚的路径(一)什么是法治风尚每一个社会主体,都以坚定的法律信念为前提,并在法律信念的支配下,把法律规则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二) 在全社会营造法治风尚的路径1、 科学立法是营造法治风尚的前提我国立法工作现状与问题:立法数量、质量显著提升;立法工作同步化要求加快;立法法。制定、修改意义重大。存在问题:经验立法、主观立法、政绩立法、工程立法、封闭立法、立法监督不力科学立法:一是科学立法必须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二是科学立法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三是科学立法必须改进立法体制机制四是科学立法必须做到精细化与

15、同步化五是科学立法必须加强宣传力度2、 严格执法是营造法治风尚的关键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一是现行行政法体制存在较大缺陷二是行政执法趋利现象依然存在三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违法现象依然存在四是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五是行政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要求: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职能定位科学化二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机制三是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升执法素养四是完善执法程序五是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六是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理顺行政强制执行体制七是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对行政执法权的事中监督八是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事后问责3、 公正司法是营造法治风尚的保障现行司法体制存在的问题:一是司法权地方化:司法权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司法权被地方党委政府不当干预;司法机关被地方政府部门化;司法活动中存在人情案、关系案二是司法活动行政化;司法管理体制行政化;业务管理体制上行政化;审判权与执行权不分三是司法不公时有发生:司法程序不公;裁判结果不公;执行不公;司法作风粗暴为解决目前存在的司法地方化、行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