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形成性答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2750042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形成性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形成性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形成性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形成性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形成性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形成性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形成性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形成答案1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的渊源来看,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是西方音乐作品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2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对形式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3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4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与节奏。5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与节奏型。6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7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1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非移动动

2、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2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空间、层次、重量。33-4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b1。44-5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c2。55-6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d2。6歌曲即兴的两种类型是创编歌词与自发咏唱。7幼儿的音乐创作形式是即兴。8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动作制作、歌唱、演奏。9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10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11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在行动中感知;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1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取向是表现性目标。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

3、标的四个层次是音乐课程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具体活动目标。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的标准是连续性、顺序性与整合性。4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谁来评、为什么评、怎么评。5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6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7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围绕目的进行铺垫;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1节奏经验的年龄目标有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2节奏与节拍分离的二种音乐材料类型是童谣与常规游戏;一字一音并具活泼风格的歌曲。3学习打击乐器音色所用的三类音

4、乐材料是打击乐器演奏的音响材料;能用打击乐乐器模拟的生活中的声音;即兴创作打击乐作品。4学习人声所用的四类音乐材料是分辨说、唱、悄悄话与喊叫的音响材料;故事;歌曲;用于辨别的音响。5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摇篮曲、舞曲、进行曲。6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用偶数拍子、节奏鲜明、重拍突出、结构整齐。7进行曲的二种类型是比较优雅的进行曲、比较喧闹的进行曲。1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2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3音符单一的节奏型: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4音乐作

5、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5音乐作品的形式性: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1故事性歌曲:指那类歌词内容有故事情节的歌曲。2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3创编歌词活动: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4自发咏唱: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5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

6、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1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音乐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的总和。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3音乐技能: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4技能:指做身体动作、咽喉肌肉控制、打击乐器的肌肉动作等能力,它们本身与音乐可以毫无关系。5意象:是由想象力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经由感知、表象到

7、意情统一。1音乐作品的表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2自发咏唱:一般是指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段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歌曲,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其中有许多旋律被认为是音阶歌。当幼儿的身体不停的摇摆时,这些音阶歌的曲调就随着向上或向下进行配合。5直列舞:是指以两直列队形为基本队形的集体舞。简答题1 音乐所能表现的两种情感状态是:答:(1)表现与人类的说话调、动作姿态比较接近的情感; (2)表现生命意义上的广泛的情感。2 演奏即兴有哪几种契机:答: (1)音色探究活动的展开; (2)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3)音乐创作。3 简述“瑞

8、典狂想曲”音乐内容的主题:答:A段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接着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 B段表现禾苗茁壮成长,并与同伴嬉戏、玩耍的情境; A段又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1 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是:答:3-4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 4-5岁幼儿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 5-6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2.幼儿速度知觉的年龄特征是:答:3-4岁幼儿能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合中速、稍快、中速偏慢的音乐; 4-5岁的幼儿可以辨别渐快、渐慢,并能调

9、节身体动作去合速度; 5-6岁幼儿能辨别与理解快慢的所有变换关系。2 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答:(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 (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 (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4.学前儿童再现性音乐作品的类型有:答:(1)句式规整、童趣盎然的再现性器乐曲; (2)句式规整的再现性成人器乐曲; (3)句式不规整的再现性器乐曲。4.简述大脑神经系统发展领域对音乐学习关键期的二种解释。答:(1)一种解释:神经元轴突的髓鞘化过程对儿童早期的发展非常重要,也正是神经元轴突髓鞘化是产生学习关键期的基础。 (2)另一种解释:在生命的

10、早期,许多神经元尚未被确定今后负责、控制什么,10岁之前,所有关于运动的经历和经验决定皮层上究竟有多少神经元控制身体的各个具体部位。1.在柯达伊歌唱教学中,准确音调歌唱的三个条件是:答:(1)选择适合幼儿智力和身体发展程度的音域合适的短小歌曲进行教学。 (2)选择在合适的音高上歌唱。 (3)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具有准确音调、正确发音吐字和带有愉快情绪的范唱。1.简述引发幼儿自发咏唱的策略。答:(1)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经常与幼儿进行喧叙调式的对话; (2)当引导幼儿创编完整曲子时,要求幼儿最起码说三件事。1 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答:(1)形式规限标准; (2)意象思维标准; (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

11、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2.进入音乐思维迁移环节有:答:(1)歌曲的动作表演与歌唱活动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2)舞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3)器乐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4)身体打击乐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2.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答:(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 (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 (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1 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中组成体系的四部分内容结构与三个目标纬度各是:答:四部分内容结构:

12、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演奏、欣赏; 三个目标维度: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2 音乐表现性评价设计的三个步骤:答:第一步,确定表现性任务;第二步,设计表现性任务的情境;第三步,确定评价标准。5简述动作意象的原则:答:(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 (2)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 (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 (4)动作简单原则。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观:答:(1)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过程是学习者的新旧知识反复地、双向交互的过程。只有针对学习者已有经验和兴趣的教学,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有可

13、能是主动、有效、深入的。 (2)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基于和利用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教学成功的重要策略。但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有限的,当幼儿与教学内容的对话因已有知识不够而无法有效的进行,教师应努力激活幼儿已有的知识,为新旧知识的连通铺平道路;当幼儿与教学内容的对话因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而无法有效的进行时,教师需要在幼儿现有的水平和不可能的水平之间搭上支架,创立最近发展区,为幼儿学习新的知识扫清障碍。4.器乐曲动作意象方式有:答:(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 (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 (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3.简述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

14、得机制:答:(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 (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 (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1.简述节拍音乐经验获得机制:答:(1)幼儿通过模仿老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拍子。 (2)用同样的身体制作方式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表达对拍子的理解。 (3)对同一音乐作品通过打击乐制作方式来表达对拍子的理解。2“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树上,雨落在房顶上,就不落在我身上。”写出这首童谣的节奏型与节拍:答:节奏型:A xAxcA xAxcA AA xAxcA A AA xAxcA xAxcA AxAxcA xAxcA A xAxcA/ 节拍:A A A AA

15、A A AA A A AA A A A/4.简述幼儿对声音高低进行感知与歌唱的特点:答:(1)一方面幼儿对声音高低的辨别需要用音与音之间大的跨度来提醒; (2) 另一方面幼儿的歌唱却是从二度、三度开始,幼儿最容易模仿与喜欢唱的音程是二度、三度、四、五度3.简述人的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答:(1)用嗓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 (2)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的角色; (3)努力进行头声歌唱。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论述学前儿童的三大音乐趣味: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 (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 (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2.论述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性的形式规限:答:(1)幼儿园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