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专题二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2749402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专题二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轮专题二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轮专题二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二轮专题二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二轮专题二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轮专题二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专题二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专题二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考情动态分析高中生物教材的细胞部分,是生物学的基础和重点,在整个生物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根本保证。因此,本专题内容细胞学知识不仅是全书中的重要基础内容,也是各类考试的命题焦点,因此在最近几年的生物高考试卷中考题较多。从新一轮的高考试卷分析来看,死记硬背的内容不见了,强化解题技巧、强化能力培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测试则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考题的形式主要为选择题和简答题(图表题)。这两类题型均具不同程度的综合性,且具有立意于能力测试的趋向。本专题考查的重点是细

2、胞结构、各种细胞器的功能、生物膜系统、细胞的全能性及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知识,往往联系细胞工程及微生物发酵等知识进行学科内综合。在复习时要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以细胞结构为核心放射到各部分知识。在生物单科试卷中,对该部分知识的考查以低中档题为主,多以选择题为主,以曲线考查有丝分裂,以图示考查细胞的功能,特别是生物膜的知识与特异细胞功能的结合,如选修教材中的抗体分泌与生物膜及细胞器的关系等。考点核心整合1.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真核细胞有一个复杂的膜系统,各种细胞器的膜和核膜、细胞膜在分子结构上都是一样的,它们统称为生物膜。真核生物的生物膜约占细胞干重的7080,最多的是内质网膜。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分

3、子组成,其基本骨架为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覆盖、贯穿或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生物膜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磷脂双分子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其磷脂类分子可以自由地移动,蛋白质分子也可以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移动。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内质网膜,它向外与细胞膜相连,向内与核膜的外膜相通,形成细胞内的管道运输系统。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是密切联系的,可用如下的图示表示:(1)生物膜在结构上的联系(2)生物膜在功能上的联系(以分泌蛋白的合成为例)2.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的比较(1)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本、液泡、溶酶体。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

4、体、中心体。(2)动物细胞具有的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中心体。高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高等植物没有的细胞器:中心体。(3)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见下表:结构特点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核糖体中心体双层膜,有少量的DNA单层膜,形成囊泡和管状结构,内有腔不具膜结构(主要是由蛋白质构成的)主要功能有氧呼吸产生ATP的主要场所光合作用的场所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及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粗面内质网是核糖体的支架;光面内质网与糖类和脂质的合成及解毒作用有关储存物质,进行渗透作用,维持植物细胞紧张度把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形成的纺锤体

5、牵引染色体,向细胞两极运动都与能量转换有关完成功能的主要结构或成分在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基粒中进行光反应。基质中进行暗反应扁平囊和小囊泡由膜构成的管道系统液泡及其内的细胞液蛋白质、RNA和酶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分布所有的动植物细胞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及幼嫩茎的表层细胞大多数动植物细胞中,一般位于核附近大多数植物细胞中,广泛分布于细胞质基质中所有的植物细胞中,高等动物细胞液泡不明显所有的动植物细胞中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常在核附近3.原生质体和动物细胞的融合过程原生质体和动物细胞的融合过程,包括细胞膜融合、细胞核融合。在这里,细胞膜融合是细胞核融合的先导,没有细胞膜的融

6、合就没有细胞核的融合。但是,细胞膜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融合,必须经过诱导。所用的诱导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诱导能使原生质体或动物细胞紧密的接触,从而发生细胞膜的融合。动物细胞膜融合所用的诱导剂还有灭活的病毒,其实是病毒感染的一种应用。在低温状态下,细胞发生集聚,在两个细胞间的病毒会同时感染两个细胞,使两个相邻细胞之间有了一个通道,细胞膜的融合就开始了。4.细胞的分裂、分化与全能性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学习时要始终抓住染色体的变化规律,结合细胞分裂图,分清各个时期的规律特点,结合下列“顺口溜”记住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复制现“单体”(间期);膜仁消失现“两体”(前期)

7、;赤道板上排整齐(中期);均分牵引到两极(后期);膜仁重现“两体”失(末期)。要学会把图示的信息转换成曲线上的信息。这也是能力考查的重点,如把细胞分裂图上的信息转换成曲线上的信息。区别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不同点,如减数分裂中的“联会”“四分体”过程。受精卵发育到一定程度就要发生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细胞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具有全能性,这是因为每一个体细胞都含有本物种全套的遗传物质。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在理论上都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可能,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虽然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它的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比

8、较容易表达,如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把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培养成一个植物体。链接提示细胞全能性的实质是什么?提示:细胞中的基因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上的选择性表达。生物体中的体细胞都具有全套的遗传物质,因为它们来自于受精卵的有丝分裂,遗传物质均与受精卵相同。但之所以表现出不同的功能是因为细胞在分化过程中,选择性表达了不同的基因。考题名师诠释【例1】 下图所示的四个方框依次代表大肠杆菌、黑藻、酵母菌、蓝藻,其中阴影部分可表示它们都具有的某种物质或结构。下列哪项属于这种物质或结构()A.线粒体B.核糖体C.染色体D.细胞核解析:黑藻和酵母菌是真核生物,蓝藻和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它们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答

9、案:B【例2】 (2006广东高考,4) 不在内质网上合成或加工的生物分子是()A.抗体B.胆固醇C.维生素DD.核酸解析:胆固醇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D,需要在内质网加工。抗体的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在内质网加工。核酸(包括DNA和RNA)主要在细胞核内合成,其合成与加工与内质网无关。答案:D点评:内质网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与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合成都有关系。通过本题能够全面了解内质网的功能。【例3】 (2006广东高考,5)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引起细胞癌变的内在因素是()A.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B.致癌因子激活原癌基因C.长期受到电离辐射或X射线照射D.霉

10、变或熏制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癌物质解析: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有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前者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后者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在环境中的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作用下,内部的致癌因子激活原癌基因,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可使人合成黑色素减少。答案:B点评:癌症是人们所关心的并且深刻影响人们生活的问题,我们要掌握癌症形成的内因和外因,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4】 (2006江苏高考,18) 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A.细

11、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B.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晰C.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解析:高等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含有中心体,中心体(粒)与细胞分裂有关。菠菜是高等植物,其细胞中不含有中心体。答案:A点评:细胞有丝分裂的特征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要能够熟练区分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例5】 2006重庆高考理综,4)下列有关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内转移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泌蛋白可由核糖体进入内质网B.DNA可由细胞质进入线粒体C.mRNA可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D.tRNA可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核糖体解析:生物

12、大分子不能直接通过膜结构,而核膜上有核孔,能使大分子的RNA通过,核糖体没有膜结构。答案:B点评:通过本题考查的大分子与细胞器的关系,要求我们对于课本内容能够融会贯通,不拘泥于课本。【例6】 (2006四川高考理综,3)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D.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解析:由图形分析,甲组细胞

13、处于分裂间期,没有开始DNA复制,占的比例最大,乙组细胞处于分裂间期的DNA复制时期,说明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占的时间最长;丙组细胞处于前期、中期或后期,只有在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阻断DNA复制不会使细胞死亡。答案:D点评:本题立意新颖,既能考查我们对图表分析的能力,更能考查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应用能力。【例7】 (2006江苏高考,35)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阶段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_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2)根据培养基的用途分类,图中HAT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3)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是_。(4)动物细胞融合除了采用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的诱

14、导剂外,还可以采用_。(5)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既具备骨髓瘤细胞的_特点,又具备淋巴细胞的_特点。(6)淋巴细胞是由动物体_中的_细胞分化、发育而来。(7)杂交瘤细胞从培养基中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的主要方式是_。解析: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每一种淋巴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要想获得大量单一抗体,需要将某一种淋巴细胞大量克隆,但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B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而癌细胞(骨髓瘤细胞)可以在体外无限增殖,科学家将这两种细胞通过灭活的病毒诱导融合,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再将杂交瘤细胞分开培养,从中选育出产生高特异性抗体的细胞进行体外大规模培养,从而获得大量的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

15、体与常规抗体相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被广泛应用到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淋巴细胞都是由动物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来的。杂交瘤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等营养物质,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的。答案:(1)动物细胞培养(微生物培养)(2)选择(3)特异性强,灵敏度高(4)灭活的病毒(5)在体外大量增殖分泌特异性抗体(6)骨髓造血干(7)主动运输(主动吸收)点评:综合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操作步骤与应用,并联系细胞结构部分的细胞分化、膜的运输功能。【例8】 (2006上海高考,33)_甲、乙两图是红枫叶肉细胞和根尖生长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完成下列问题:(1)表示根尖生长点细胞的是图_;若将两种细胞分别置于30%蔗糖溶液中,则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细胞是图_,图中结构_起重要作用。( 中填标号)(2)图中标号6所示结构的主要成分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