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施工方案(碗扣架)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2747506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6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联施工方案(碗扣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联施工方案(碗扣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联施工方案(碗扣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联施工方案(碗扣架)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联施工方案(碗扣架)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联施工方案(碗扣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施工方案(碗扣架)(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跨104国道、京沪铁路特大桥第四联现浇梁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一)设计概况跨104国道、京沪铁路特大桥,起讫点桩号为K4+499.9K5+647.1,全长1147.20m。上部结构为8联,共37孔:(530+430+530+(29+42+29)+(31.5+46+31.5)+530+2(630);14联为现浇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为单箱多室断面,第四联第2孔(15#16#墩)跨104国道,净高8.9,跨度42m,梁高2.2m;单幅桥面宽13.5米。下部结构为肋板式桥台、柱式桥墩、钻孔桩基础。第四联左幅梁顶宽13.50m18.23m,底宽9.5m13.34m,为单箱3室;右幅梁顶宽13.50m,

2、底宽9.5m,为单箱2室。(二)主要工程数量 表1材料名称单位左幅右幅C50砼M312321007钢筋Kg184544133570钢绞线Kg4072034951(三)地质情况第四联现浇梁段地质分布情况自上而下:表层亚砂土厚约1.5m,下层为亚粘土厚约2.5m,其下为淤泥质粘土厚约0.5m,最后为粘土层厚约20m进入灰岩。(四)施工特点104国道交通繁忙,来往重车较多,在保证正常交通,安全情况尤为重要。二、施工进度计划因工期紧,工程量大,安排第四联现浇梁左右幅同时施工,各工序流水作业。第四联现浇梁施工从2004年8月10日开始至2004年11月28日结束。以下为每道工序的施工计划:(一)地基处理

3、:2004年8月10日2004年8月19日,施工10天;(二)支架搭设:2004年8月20日2004年9月20日,施工30天;(三)底模安装:2004年9月5日2004年9月30日,施工25天;(四)支架预压:2004年9月15日2004年10月5日,施工20天;(五)绑扎钢筋:2004年9月25日2004年10月19日,施工25天;(六)第一次砼浇注:2004年10月20日2004年10月22日,施工3天;(七)第二次砼浇注:2004年10月30日2004年11月1日,施工2天;(八)预应力张拉:2004年11月10日2004年11月20日,施工10天;(九)拆架:2004年11月20日20

4、04年11月28日,施工8天。(十)封道计划安排支架搭设及拆架时需对104国道进行部分车道封闭:1、先封国道中间两车道:2004年8月20日2004年9月4日(搭设门洞支架),封闭时间共15天。2、开通中间两车道,封外侧两车道:2004年9月5日2004年11月24日(施工门洞两侧支架直至拆除),封闭时间共80天。3、然后开通两侧车道,封闭中间两车道:2004年11月24日2004年11月28日(拆中间门洞支架),封闭时间共5天。详见“施工进度计划图(图1)。三、总体施工方法概述根据该段地质、上部结构荷载(2.6t/m3)及104国道等条件,结合我进度计划图(图1)单位的施工经验,现浇梁支架采

5、用满堂支架,跨104国道处预留四个门洞作为通车道和人行道,支架布局采用9090120cm,梁腹板及梁端处加密成为6090120cm,支架下铺枕木,地基采用40cm山皮土处理,表面用5cm细碎石找平。门洞共4个(净高5米):2个人行道(净宽2.5m)和2个行车道(净宽4 m),通车门洞采用114钢管作为支墩,工字钢作为横梁,钢管底为条形砼基础。满堂支架顶部设纵、横向方木;模板采用1.5cm厚的竹胶板;砼采用拌和站统一拌制、砼搅拌运输车运输、砼输送泵泵送入模的方式进行施工。 第四联现浇梁施工期间对104国道进行部分车道封闭,在行车道前方设限高限宽龙门架及各种标识标牌,并制定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四、

6、劳动力组织及机具安排、材料供应第四联现浇梁安排桥梁五队组织施工,桥梁五队下设四个工班:钢筋工班、支架模板工班、砼工班和预应力工班,共160人;砼由搅拌站供给,拌站共50人。详见“施工组织机构图”(图2)。施工中,从地基处理、支架搭设、铺设底板、预压、调平、钢筋邦扎、波纹管的定位、钢绞线穿束,一直到砼的浇筑、养生、张拉、压浆、拆架等各工序相互衔接,密切配合,形成流水作业。要保证各项材料的供应及时,机具设备的性能稳定、可靠,特别是在砼拌和质量上要加强控制,保证砼浇注的连续性,合理组织,科学安排,确保现浇梁施工质量。项目部在管理上加大了力度,现浇梁砼的浇筑时,对人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一)现浇梁砼浇

7、筑时人员安排及分工总负责:张子清前台组长:冯宝泉副组长:俞世峰振捣工14人、布料6人、电工1人、抹面找平工12人、测量工2人检查钢筋、模板、支架各4人 主要负责:吊车、砼罐车就位,搞好各组织人员分工,砼浇筑、振捣、抹面指挥等前台所有工作,同后台保持联系。技术组长:俞世峰组员:付忠森黄威望黄捷胜何蒙(试验室)康达(试验室)李胜久(测量)拌和站1人桥梁五队技术人员2名主要负责:检查模板、钢筋、波纹管施工情况,观测模板支架的稳定性情况,检查记录砼的坍落度、入模、捣固的有关数据,监督砼的入模速度,同后台保持联系。后台组长:范慧刚组员:刘得保主要负责:机械调配,保证各项料源供应和砼的正常运行,设备配制泵

8、车1台、砼罐车6台、发电机2台:75KW发电机1台、120KW发电机1台,电工2人、修理工2人。备用泵车1台、砼罐车2台、散装水泥车1台,备用散装水泥20T,联系好备用拌和站。安全后勤保障组:白树江、组员:宋修元陈相如专职安全员2名主要负责:施工、交通安全,生活保障等工作。(二)施工队人员及机具配备1、桥梁五队(160人):该队负责特大桥现浇梁的施工。配备的主要设备有:张拉设备4套;75KW和120KW发电机组各1台;切筋机2台,弯筋机2台,电焊机8台,抽水机2台。主要人员组成:队长1人,副队长1人,技术员2人,振捣工14人,钢筋工50人,支架模板工60人,抹面、找平工12人,安全员2人,电工

9、1人,罐车放料2人,砼入模放料2人。2、搅拌站(50人):搅拌站主要负责砼的生产和供应,主要设备有:HZS25砼搅拌机3台,砼实际生产能力为45m3/h,砼输送泵1台,型号为PA806/609,实际输送能力为50m3/h;砼运输车6辆,型号为JC6的3辆,型号为JC8的3辆;120KW发电机组1台;抽水泵2台。主要人员组成:搅拌站站长张力,副站长张春副,技术员李学鹏,实验员曹永坤,调度马寅生。张拉压浆由项目部工程师黄威望负责,施工队技术员负责张拉压浆工班,集中进行张拉压浆工作。砼的养生由施工队安排2人专门负责,表面无纺土工布覆盖,7日内保持梁砼处于湿润状态。为提高施工质量,促进施工进度,现场由

10、调度焦兴和统一协调指挥,负责全面施工安排、调配。各技术工人均持证上岗。在现浇梁施工中设备统一调配,集中安排,保证施工的连续性。五、主要施工方法(一)地基处理根据上部结构荷载,支架布局为9090120cm,每根立杆荷载为27.30.90.922.1KN/根,木枕为2502216cm,单根杆用枕木面积为0.90.22m1980cm2,枕木将来自立杆的力通过碎石垫层均匀传于下部地基,地基所承受应力为22.1KN /1980cm20.11Mpa,取安全系数为1.5,要求的基处理后承载力不小于0.17 Mpa。先将连续梁支架范围内的原地表泥浆或粘土清除干净,特别时支架范围内的水坑或泥浆池要全部清除,换填

11、山皮土,层层压实到原地面。然后支架范围内铺一层3050cm厚的山皮土,并用16T以上的压路机碾压58遍,经碾压密实后的山皮土,一般地基承载力为0.8Mpa,所以完全满足现浇梁地基承载力要求。地基表面要平整,平整度在3cm以内,并要设置2%的横坡,以便于向周边排水沟排水。基础四周边缘开挖底宽60cm,深40cm的排水沟排水,严防地基因浸泡而下陷。104国道两侧路基边坡需挖台阶,并回填山皮土。104国道东侧排水沟,埋设80cm钢筋砼管通水,管底地基淤泥清除干净,回填山皮土,压实后在上面再浇注10cm厚的砼,管节接缝水泥砂浆抹带密封,涵管两侧回填细粒山皮土逐层用小型机夯实。碗扣架立杆距边坡台阶上边缘

12、不小于1.0m,边坡做浆砌片石防护处理。(二)满堂支架设计在已处理好的地基上摆放枕木,其上交错安装立杆,调整立杆可调座,以便于安装横杆。碗扣架纵、横向间距均为90cm;竖向步距为120cm;在梁端及腹板实心处碗扣架需加密。组架顺序:立杆底座横杆接头锁紧上层立杆立杆连接销横杆。顶部用调节杆找齐,最后插入60cm可调顶托。支架立杆上下设可调托撑,以调整底模标高和方便落架。支架在拼装35层和最顶层时,均要检查每根立杆底座是否松动,旋紧可调座,并用钢板垫实。杆件结点用铁锤顺时针击上碗扣至锁死为止。顶托伸长量控制在40cm以内为宜,可在地面上大至调好顶托伸长量,再运至支架顶安装。支架支立好后,在纵、横向

13、连续面设剪刀撑,以增加支架的稳定性,然后在顶托上铺设纵、横方木,以备立模,纵向方木为10cm15cm,净距70cm其上横向铺设10cm10cm方木,净距20cm。(三)跨104国道支架设计1、104国道调查情况目前正对104国道进行路面改造。经与公路主管部门及施工单位协商,跨104国道现浇梁施工通车门洞设在国道中部。改造后104国道单幅路面宽13.4m,中央分隔带宽1.5m,土路肩宽1.5m(种树),水泥稳定碎石顶面标高为35.523(路肩处),现浇梁上跨104国道净高约8。详“104国道横断面图”(图3)。2、支架设计为确保通车要求,采用钢管和I40工字钢组成4个门式通道:2个行车道和2个人

14、行道,通道净高5.0m,行车道净宽为4m;人行道净宽为2.5m。门洞两侧均为满堂支架。跨104国道设3道临时钢管支墩,支墩底为条形砼基础,中间临时支墩受力最大,每层采用4排钢管组合,钢管横桥向间距为60cm,纵桥向有30cm和60cm(两排与两排之间间距)两种,条形砼基础尺寸为0.51.530m;相邻两侧临时支墩每层采用3排钢管组合,钢管间距为60 cm40cm,条形砼基础尺寸为0.5130m。钢管与钢管间采用槽钢连接,坚向上共两层,间距为2m,人行道外侧支墩受力较小,采用碗扣架加密作为门洞支墩。临时钢管支墩顶铺工字钢作为跨路横梁,间距60cm,行车道、人行道顶部横梁分别采用I40 a和I25

15、a工字钢,工字钢上部3m采用碗扣架搭设,碗扣架直接立于工字钢上,底部用50钢管固定,具体布置详见“支架布置图”(图4、图5)。(四)测量放线地基处理完成,测量队在地基上放出梁的纵轴线,每隔6m打一木桩,控制碗扣架搭设的范围,并计算支架搭设准确高度。加密临时导线点,便于立模、检查和调整。(五)支架选用综合上述,支架采用构件:立杆:LG300,LG240,LG180 ,LG120(框架垂直承力杆);横杆:HG90和60(框架水平承力杆);立杆可调垫座:KTZ60,可调范围60cm;可调托座:KTZ60,可调范围60cm;支墩采用钢管:直径为114mm,壁厚4.5mm;工字梁:I40a和I25a,单根长度9m和12m。(六) 支架验算1、设计荷载:基本设计参数:(1)模板采用1.5cm厚竹胶板,加劲肋方木采用1010cm和1015cm两种方木。(2)混凝土施工入模温度为25-34,初凝时间为68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