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于1959年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2744423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作于1959年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创作于1959年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作于1959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作于1959年(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梁祝创作于1959年.故事来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在我国南方的家村祝家庄,聪明扫盲情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出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当两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不久即悲愤死去.祝英台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来到梁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投入墓中.遂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2、总长为27分32秒 当之无愧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与传奇,说它经典,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这其中蕴含着饱满的师生情谊。1958年何占豪,陈钢在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孟波和作曲教授丁善德的悉心指导下完成了梁祝。光风霁月的孟波老师,在那个纷繁的年代,冒着极大的风险,以为艺术而执着的勇气,圈定了梁祝的爱情主题。又以一个作曲家的角度对作品反复批阅,不辞辛劳,同时,还集全学院之力,调动集体的力量,合作完成了这首感人至深的曲子。一个老师为一首曲子付出了这么多,而自己却甘愿站在幕后,让自己的学生去迎接所有的荣誉与掌声。他同时又像一株参天大树,在责难与攻击来临的时候倾尽全力保护自己的学生的作品,任由自己枝叶凋零。老

3、师崇高的人格令人无限敬仰。丁善德教授一丝不苟的传授同样令人感动,他对陈钢逐一讲解奏鸣曲的结构,又一次次审读两位学生写出的每一个乐段,如桑蚕吐丝,倾尽自己的才学。这部伟大的作品,凝结了一种深切的师生情谊,在2009年5月看到梁祝的创作者陈钢和何占豪与九十四岁高龄的孟波老师站在一起时,时代的沧桑,岁月的更迭,只能让这种情谊变的更加浓郁,它必然随着这部作品流芳百世,传为后人的美谈。第二,这是中西文化合璧的经典范例。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就已经有多位睿智而富于远见的学者指出,未来的文化,必然是东西方相交融的文化,未来的世界,也必然会出现世界文化的相互包容,相互统一,和谐共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中西

4、文化融合必然会出现极为壮丽,极富于表现力的作品,这必然是天下之大美,大境界。梁祝,正是这样的一部典范或者说一种成功的探索。它采用越剧的曲调素材,使用交响曲的表现形式,奏鸣曲的结构,而又结合的如此完美无瑕。在小提琴表现手法上的创新,多种使用在二胡上的技法首次使用到了小提琴上,也正是这样,这首曲子才在表现控诉的时候是如此的凄婉无奈,惹人叹息。也正是运用了如此之多的民族元素,这首曲子才为广大的国民所接受,所称颂,所赞叹,所感动。同时,西方人也同样容易接受,同样为它所陶醉。这首曲子在世界上都有着崇高的地位。第三,它所歌颂的为追求自由的爱情而奋不顾身的抗争精神也同样为人们所感动。用独奏小提琴表现的欢快活

5、泼,勇于追求爱情,坚强反抗的祝英台,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为这首曲子所感染的人们的脑海。这首曲子包含了许多的感情元素,开心的时候,听前半部分,那种欢快的旋律会得到更多的体会。沉静的时候听下半部分,你会生出更多的感怀与情景。不同的时候听它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恋人一道听它,你能感受到斯世的旷美与爱情的圣洁珍贵。爬山的时候听它,欢快活泼的曲调让你心中油然升起一种悦然。这首小提琴曲蕴含着一种独特的美,凝神听它,仿佛置身梦幻,空气中顿时生出多少情谊。梁祝全曲采用鸣奏曲的结构。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在全曲开头,使用长笛吹出一段华彩的引子。表现出一种莺歌燕舞,春暖花开的景象。之后双簧管吹出引子的主旋律,展示

6、出一种柔和唯美的气氛。在呈示部的主部部分,采用单三部曲a-b-a式。在a部分,小提琴奏出全曲的主旋律,琴声婉转悠扬,仿佛跳芭蕾的女孩儿在舞台上回旋跳跃,妙不可言。大提琴接着应和,风度潇洒,翩翩君子。b部分中,大提琴与小提琴一段真诚的对答,表现了草桥结拜的情节。回到a部分全乐队齐奏主旋律,典雅悠扬的琴声使听众完全沉浸在了一种芬芳自由,甜蜜阳光的国度里。之后,小提琴奏出一段华彩连接部,将全曲引入副部主题,副部采用回旋曲式a-b-a-c-a结构。主题是由越剧过门变化而来,琴声欢快明亮,声调和谐悠扬,同主部的爱情主题相互映衬,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梁祝的甜美爱情。第一插部是副部主题动机的发展变化,第二插部

7、是模仿古筝、琵琶等弹拨乐器的演奏手法,表现轻快的旋律。这种舒展欢快的心情充分体现了那段幸福甜蜜,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同窗三载岁月。之后全曲转入一种绵延悠长的曲调,进入结束部。小提琴与大提琴开始第二次对答。琴声中饱含了丰富的感情,小大提琴交织缠绵,句句应和,婉转迤逦,无限深情。共同表现出来十八相送的依依惜别之感。接下来是展开部。此时乐队通过管乐器奏出一种低沉,肃杀的气氛。整个乐队合奏的节奏感很强,有一种波涛汹涌的气势。此时小提琴的散板节奏,多运用二胡的表现手法,展示出了一种悲愤交加,无奈至极的情绪。小提琴表现逼真形象,淋漓尽致。尤其是那一声扼腕叹息,令人无限伤怀。之后节奏加快,斗争越来越激烈,乐

8、队齐奏一波波的袭来,小提琴奋力抗争,但是最终淹没在弦乐的洪流之中,再也无法听到和分辨了,使听众的神伤和同情达到极点。至此,展开部第一部分抗婚情节结束。双簧管再次吹出引子的旋律,小提琴拉出了一段相当凄婉的旋律,而后是大提琴与小提琴的第三次对答,本次对答大提琴诉说,小提琴附和,纤细的小提琴与大提琴在面对暴风雨前夜的相会时如此的短暂,是如此的珍贵,又是如此的令人叹息!脉脉此情,明朝谁诉?多么想沉浸在今夜的怀抱,多么盼望今夜就是永恒!幸福的瞬间,弥足珍贵。本部分表现了楼台会的情节。第三部分,乐队旋律再次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本段采用了民族戏曲中紧拉慢唱的手法,充分的体现出了我国的民族特色。弦乐昂扬果断

9、的切分节奏,小提琴是焦急而悲愤的散板,拉出了一段模拟哭腔的旋律,独奏的凄婉达到了顶点,同时伴随着快速齐奏的乐队,并加进戏曲中的鼓板,梁山伯坟前绝望颤抖,泣不成声的祝英台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投坟的一声锣响,全乐队声音变得相当开阔,全曲达到高潮,悲伤和愤怒一起宣泄,声震霄壤。再现部,再次用长笛吹出鸟鸣山幽的景象,用竖琴表现出这已经是人间天上,梁祝均已化作蝴蝶,蝴蝶双飞的情景写满了诗意,仿佛置身一种梦幻的仙境。在决绝的悲恸之后,这仿佛是最好的安慰,一切都又归于平静,一切仿佛都又回归本源,在经历了一场旷世绝美的爱情之后,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美好,那么的生机盎然。这是一段深沉的故事,有过欢快,有过悲伤,有过沉痛,也有过坚决,当这一切都过去之后,笑看风云,天高云淡,伴着熟悉而优美的旋律,听众的思想开始升腾,让我们去追求一种旷世的美好,让我们去领略世间的至情,人生中的唯美将会酝酿在我们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