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10月试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2742694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遵义市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10月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贵州省遵义市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10月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贵州省遵义市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10月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贵州省遵义市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10月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贵州省遵义市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10月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遵义市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10月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遵义市高三地理第二次模拟10月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5小题,共140分1.下列水系图中,反映地势低平的是: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2-3题。2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B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3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D水利工程移民增多 读“我国华北地区19542002年气温与降水量变化示意图

2、”,回答46题。4.华北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的最大值约为:A.320毫米B. 400毫米 C. 450毫米 D. 650毫米5.2000年华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小于350毫米,原因可能是:A. 气温高,蒸发量大 B. 雨季开始早,结束C. 夏季风强,向北推进快 D. 夏季风弱,向北推进慢晚6.华北地区气温变化趋势的可能影响是:缩短农作物的生长期 减少植物病虫害 减少供暖的能源消耗 加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A. B. C. D.读“北半球某地天气系统过境时风向风速变化示意图”(下图)(注:图中“”表示风向,此图例为北风。风速与风级的关系:5级8-10.7m/s;10级24.5-28.4 m/s)。读图,完

3、成7-8题。7.此天气系统:A.多生成在赤道地区的海洋上 B.过境时气温骤降带来大雪冻害 C.常带来大风、特大暴雨等灾害 D. 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8.据图推断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A.由西南向东北 B.由东北向西南 C.由东南向西北 D.由西北向东南 9.下面四条河流中可能发生凌汛的是A. B.C.D.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回答1011题。10.图中甲、乙、丙、丁四条河流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A 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丙甲乙丁 D丁乙丙甲11 有关图中四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甲河含沙量较小 B乙河流含沙量最大C丙河7月进入汛期 D四条河流中丁河流水量最丰富第II卷 非选择

4、题36.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2分)(1)云南省西北部地形分布的特点是什么?请说明判断的理由。(6分)(2)近三年来,云南省遭受了持续特大干旱。面对特大干旱,该省林区应特别重视防御的次生灾害是_ 。(2分)(3)应对持续干旱,该省农业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请列举两项。(4分)(4)甲、乙两河在云南省境内的干支流有已建、在建水电站几十座。当地居民对水电站的建设持有支持、反对两种观点。请你为这两种观点各找两条理由。(6分)(5)丽江古城是纳西族人的聚居地,纳西族文化在此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据图说明,丽江古城的纳西族文化主要体现在_ 等方面。古老的纳西族文化在丽江得以保存的自然条件是什么?。(4

5、分)37.下图所示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频发洪涝灾害。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6分)(1)图中A、B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A为 。 简述B成为地理分界线的主要理由。(4分) (2)“人在江底走,水在头顶流”是C河段景观描述,请说明其形成过程。(6分) (3)图示D地区总体地势特征是什么?(2分) (4)近年来,该地区针对洪涝灾害频发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4分)38.读我国部分地区及其相关资料表,回答下列问题。(18分)图中各地点的相关资料地点海拔(m)42 8951 2881 3022 261238年降水量(mm)559966611 5363722 045975年均温()12.26.611.

6、717.25.524.124.3(1)说明造成、两地年均温差异以及、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4分)(2)分析地降水量高于地的原因。(6分)(3)分析、两地年均温接近,但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8分)二模地理参考答案1.D本题考查地势与河流的关系。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水网稠密。曲流发育的地段,地势平坦;向心状水系,反映盆地;放射状水系,反映中间高,四周低;平行状、扇状等水系反映了地表的倾斜方向。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2B 3.B由图中数据分析,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均较低;常住人口减少,主要原因是西部经济相对落后,部分人口向东部迁出。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但计算可知增长

7、幅度低于50%。4.A据图中信息可知华北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的最大值约为320毫米5.D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夏季风的强弱。夏季风强,则向北推进快,降水就多,反之则少6.D据图中信息可知,华北地区气温逐年升高因此会减少华北地区冬季供暖的能源消耗;同时由于温度升高,会加剧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矛盾7.C由图可知,该天气系统过境时,从10点到18点左右,风速由10m/s以下迅速增大到接近40 m/s,远超过10级;到22点风速降为0 m/s,2小时后风速又急剧增大到40 m/s左右,然后又降低;风向也在不断变化;这明显是台风(飓风)过境时的风速、风向变化

8、,22点时风速为0,是台风眼过境;台风(飓风)过境时常带来大风、特大暴雨等灾害,故C选项正确。台风(飓风)生成在北纬10多的海洋上,不可能生成在赤道地区的海洋上,因为沿赤道运动的气流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水平运动的气流不偏转就不会形成气旋(台风、飓风),故A选项错误;B选项所述是冷锋过境时的天气;D选项所述是准静止锋过境时的天气8.C由图可知,该地先吹西北风(处于台风西侧),台风眼过境后又吹东南风(处于台风东侧),说明台风由东南向西北移动,C选项正确。9.C本题考查河流特征。形成凌汛的河流应有冰期,且河流自较低纬向较高纬度流,故选。10.A甲为松花江纬度最高,乙为黄河,丙为钱塘江,丁为珠江,纬

9、度最低。根据四条河流的纬度位置,A项正确11.C甲河流域由于地处东北林区,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较小;乙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中国的河流中珠江的流量仅次于长江;7月丙河流域由于受副高控制或单一夏季风影响,降水少,河流流量较小。4、5、6月梅汛期水量约占年总量的50%,C选项正确。36.【解析】第(1)问,云南省西北部为横断山区,横断山区的特点为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另外要明确山脉往往是河流的分水岭,河流的流向反映地势的高低起伏状况。第(2)问,干旱发生时,降水偏少,植被枯萎,天气干燥,极易引起森林火灾。第(3)问,考查应对旱灾的主要措施。第(4)问,是一道开发性试题,考查水电站建设带来

10、的影响;第(5)问,根据图示可以轻松答出前半部分题的答案,而古老的纳西族文化在丽江得以保存的原因主要是这里地形闭塞,导致与外界交流少造成的答案: (1)山脉纵列分布(地势北高南低)。河流纵列分布(河流自北向南流)。(6分)(2)森林火灾(病虫害)。(2分)(3)修建农田水利设施;寻找地下水;采用耐早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答出其中两项即可)(4分)(4)支持的理由:获得能源(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提高抗旱能力)。 反对的理由:当地属于地震多发区,若水库遭破坏,可能导致洪涝灾害(水库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破坏当地生物资源;导致当地居民迁移)。(6分)(5)建筑(服饰;民俗)。地形较

11、闭塞(周边山高谷深;当地水热条件较好)。(4分)37.(1)A:巫山或第二、三阶梯分界线(2分)理由:B与我国1月均温0等温线,800mm年降水总量线大致与B线一致。(1分)南北两侧在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差异明显。(1分) (2)由于长江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河流含沙量较大,该区域河段穿越二、三级阶梯交汇处(或长江出巫山山口),长江出巫山山口,进入长江中下游平原(2分),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水流变慢,泥沙沉积(2分),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2分)(3)从西北向东南倾斜(2分)。(4)建设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体系;修水库,调节河流径流量;退田还湖,修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固堤坝。(疏浚河道、裁弯取直等答案合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38.(1)地纬度较地稍低,但其地势高,故其年均温较地低;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非季风区),远离海洋,水汽来源少,故降水量小于地。(4分)(2)地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受季风影响,可接受部分来源于太平洋的水汽,也可以接受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地位于内陆,水汽来源少,所以地降水量远高于地。(6分)(3)、两地纬度及海拔高度均接近,故年均温接近。但地位于迎风坡,降水量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