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魏风伐檀卫风氓北京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2739124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魏风伐檀卫风氓北京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魏风伐檀卫风氓北京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魏风伐檀卫风氓北京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魏风伐檀卫风氓北京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魏风伐檀卫风氓北京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魏风伐檀卫风氓北京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魏风伐檀卫风氓北京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魏风伐檀卫风氓北京版 【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魏风伐檀卫风氓二. 本周学习目标:通过讲解魏风伐檀与卫风氓,达到三个目标1. 学习掌握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和其现实主义的风格;2. 学习掌握诗经四言诗的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节奏特点;3. 理解二首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的手法;三. 知识归纳总结:1. 关于诗经的知识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行人采诗说。孔子删诗说。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但根据论语中

2、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 ,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孔子对诗经评价很高,有三句评论很有名,一句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一句是“不学诗,无以言”第三句是“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这都是论语中的话,孔子强调的是诗经的教化作用。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 , 分为风、雅、颂三类,合计305篇。其中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

3、、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5篇 ,共40篇。2. 诗经“六义”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就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3. 诗经为

4、什么也叫毛诗?汉初,因为秦火,古文诗经几乎失传了,但由于诗歌便于记忆,仍能在人们头脑中保存下来。孝文帝刘恒时,燕人韩婴因传诗而被任命为博士,他所传的叫韩诗。孝景帝刘启时,齐人辕固生因传诗也被任命为博士,他所传的叫齐诗。鲁人申公弟子兰陵人王臧,以传鲁诗而为太子少傅。以上就是古人所称齐鲁韩“三家诗”,都是靠口传,然后用今文,即汉代隶书,记录下来的。此外还有毛公讲诗。毛公有两个:一是大毛公,名亨,鲁人,一是其弟子小毛公,名苌,赵人。孝景帝儿子河间献王刘德很好学,搜集不少古文先秦典籍。他任毛苌为博士,所讲的古文诗叫做毛诗。到了东汉,经学家郑玄,给毛诗作笺注,并大力提倡,毛诗遂渐盛行,“三家诗”因而消亡

5、了。今天通行的诗经就是毛诗,所以有的人把诗经称做毛诗。现存的“三家诗”,较完整的只有韩诗外传一书了。四. 课文分析:魏风伐檀1. 整体分析这是伐木者之歌。一群伐木者砍檀树造车时,联想到剥削者不种庄稼、不打猎,却占有这些劳动果实,非常愤怒,你一言我一语发出了责问的呼声。三章诗重叠,意思相同,按照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写伐檀造车的艰苦劳动。头两句直叙其事,第三句转到描写抒情,这在诗经中是少见的。当伐木者把亲手砍下的檀树运到河边的时候,面对微波荡漾的清澈水流,不由得赞叹不已,大自然的美令人赏心悦目,也给这些伐木者带来了暂时的轻松与欢愉,然而这只是刹那间的感受而已。由于他们身负沉重压迫与

6、剥削的枷锁,又很自然地从河水自由自在地流动,联想到自己成天从事繁重的劳动,没有一点自由,从而激起了他们心中的不平。因此接着第二层便从眼下伐木造车想到还要替剥削者种庄稼和打猎,而这些收获物却全被占去,自己一无所有,愈想愤怒愈无法压抑,忍不住提出了严厉责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第三层承此,进一步揭露剥削者不劳而获的寄生本质,巧妙地运用反语作结:“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对剥削者冷嘲热讽,点明了主题,抒发了蕴藏在胸中的反抗怒火!2. 文本第一章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砍伐檀树

7、声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边啊,河水清清微波转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闲饭啊!3. 写作特点分析本篇三章复沓,除换韵反复咏叹,更有力地表达伐木者的反抗情绪外,还能起到在内容上有所补充的作用,如第二、三章“伐辐”、“伐轮”,便点明了伐檀是为造车用,同时也暗示他们的劳动是无休止的;另外各章猎物名称的变换。则说明剥削者对猎获物无论是兽是禽、是大是小,一概毫不客气地据为己有,表现了他们的贪婪本性。全诗直抒胸臆,叙事中饱含愤怒情感,不加任何渲染,增加了真实感与揭露力量。另外诗的句式灵活多变,从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八言都有,

8、纵横错落,或直陈,或反讽,也使感情得到了自由而充分的抒发,称得上是杂言诗最早的典型。有人谓其“忽而叙事,忽而推情,忽而断制,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有人谓其“起落转折,浑脱傲岸,首尾结构,呼应灵紧,此长调之神品也”,对此诗的艺术性都作出了很高的评价。4. 赋比兴的运用从全诗来看,“赋”表现在各段对于某一事物进行铺陈,如伐木运木场面,“尔庭县貆”情形,以及责问与讽刺等,都是从各个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进行铺陈。一是“直言”,一是“铺陈”,是赋的两个最主要的特点。“兴”的运用。“河水清且涟猗”,这句表面上写清清的河水,凉风吹过,卷起一层涟漪,实际上是暗示了奴隶们内心的不平,这水面的涟漪正是他们心中的涟漪的

9、写照,因而有下面一连串的责问与讽刺。写水是为了写心,写心先写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兴”的作用主要靠联想来实现。在特定的环境下,两种本来不相及的事物,通过联想,由此及彼。这里的“河水”与“伐木者”本来是不相及的两种事物,但在“伐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我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伐木者”的忿恚心声。“兴”,在诗经中运用得较多。如关雎中名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成对成对的关雎在河中的陆地上嬉戏的情景,象征了青年男女钟爱之情。“兴”,往往和“比”合用,比中有兴,兴中有比,因此常常“比兴”连称。如王贵与李香香中有一节诗:草堆上落火星大火烧,红旗一展穷人都红了。这第1句诗,既是

10、比,又是兴。“落火星大火烧”,既是比喻穷人闹革命,又是兴,为“都红了”创造气氛。卫风氓1. 文本串讲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氓(mng)之蚩蚩(ch):氓:民,指一个男子。蚩蚩:同“嗤嗤”,嬉笑的样子。谋:商量。顿丘:地名。愆(音千):过,误。将:愿,请。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

11、贿迁。垝垣(音鬼员):破颓的墙。复关:诗中男子的住地。一说返回关来。卜:用龟甲卜吉凶。筮(音诗):用蓍草占吉凶。体:卜卦之体。咎言:凶,不吉之言。贿:财物,嫁妆。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犹可说(tu)也:说:通“脱”,解脱。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桑叶一凋零,就会枯黄掉下。这里以桑叶黄落来比喻女子容颜衰老。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12、;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遂:久。 知:智。 咥(x):大笑貌。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隰则有泮:隰:低湿之地。泮:通“畔”,边。这两句用淇水有岸,低湿之地有边来反喻自己的愁思无限。2. 故事与人物线索:恋爱婚变决绝人物(1)女子:勤劳(例证“靡室劳矣”还有去卖丝等情节),痴情(男子一提要跟她好,就答应,等待,无尽的等待,期盼丈夫悔改),坚强(“亦已焉哉”)女子的情感诗歌的情感哀伤、悔恨、痛苦、无助、自责、留恋、坚决等,归

13、纳“悔恨多于哀伤,坚决多于留恋”(2)氓:三心二意、始乱终弃、狡猾残暴总结: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3. 赋比兴手法如何理解卫风氓第三、四章的比兴手法?这两章以抒情为主,诗中皆以桑树起兴,从诗人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同时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则以“戒鸠无食桑葚以兴下句戒女无与士耽也

14、”(诗集传)。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男人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离。这是多么沉痛的语言!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不仅显示了女子年龄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时光的推移。“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是说女子嫁过去好几年,夫妻关系渐渐不和,终至破裂。女子不得已又坐着车子,渡过淇水,回到娘家。她反复考虑,自己并无一点差错,而是那个男子“二三其德”。在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找寻被遗弃的原因,结果得到了一条教训: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里,只有痴心女子负心汉!如何理解卫风氓第一章赋的手法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用赋的手法写

15、男子向女子求婚。这个男子一脸憨笑、耍着小小的花招,假装卖丝,向女主人求婚。一方面男子有点嬉皮笑脸不太严肃,另一方面这一男子求婚心切,不惜乔装冒险。这一句描写既表现了男子的狡黠、急切,又为下文两人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并构成对比。【典型例题】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 左传史记资治通鉴是历史散文的三个里程碑,其中史记和资治通鉴的体例是一样的。B. 律诗、绝句、词、曲在字数、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都有格律规定,都不能称为古体诗。C.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D. 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答案:本题考查文学常识。题中即考到了本课所学的有关古体诗和诗经的知识。这类知识应在平常的课文学习中逐步积累,然后形成系统知识。本题题干要求找出错误的一项,这就是说,有三项是正确的。史记是纪传体,资治通鉴是编年体。A项中说“史记和资治通鉴的体例是一样的”,属明显错误。答案为A。2. 对诗经相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