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2735815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文言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阅读文言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阅读文言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阅读文言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文言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文言文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完成1115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2分)(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遂至承天寺( )(4)相与步于中庭( )12

2、、翻译下列句子。(4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退,沉鳞竟跃。 13、对记承天寺夜游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2分)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

3、内容,凝练含蓄。14、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3分) 15、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3分) 。答案11、(1)交相辉映(2)参与,这里指欣赏(3)于是(4)一起,共同12、(1)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2)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可听到)猿、鸟此起彼复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13、B 14答谢中书书表达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记承天寺夜游表达被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复杂而微妙的感情。15、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