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教学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2735809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5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四首教学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自学点拨、当堂达标”导学案 班级_姓名_课题古代诗歌四首课型新授教师寄语课 堂 导 学思 与 想主备 审核人时间2017年8月31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1.解题;简介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2)作品简介。题目观沧海中,“观”的意思是“远望、眺望”,沧海:大海,这里指渤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题目次北固山下中,次,是停泊的意思。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五言律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3)介绍律诗的有关知识:律诗共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押韵,每联的尾字押韵。押韵的字叫韵脚。颔联、颈联一定是对偶句。2.朗读指导与训练(1)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提示: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教师范读,要求字正腔圆,感情饱满。(或播放录音)(3)学生齐读,要求准确整齐,有节奏

3、感3.整体感知课文。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4.合作探究观沧海(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我自学我思考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2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3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重点难点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学习方法1朗读法。2联想、想像法。3讨论、点

4、拨法课 堂 导 学思 与 想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我自学我思考(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合作探究次北固山下(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

5、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我自学我思考四、当堂检测,反馈达标 A、达标题 1、观沧海的作者是,末年家、家、。他的诗以见称。观沧海是一首诗。2、次北固山下作者_,_人,_代诗人,题目中“次”是_的意思,本诗属_言_诗。B、超越题1、观沧海全诗主旨句(表现了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_;_,_。2、观沧海中勾勒出海岛草木茂盛,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的诗句是,。2、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江面开阔,帆船飞速直前的长江景致的句子是:,。3、次北固山下中表现诗人思乡思亲之情的诗句是:,。我自学我思考三、检查点拨,总结提升“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闻名。课后作业: 默写诗歌观沧海和次北固山下。课后思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