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分析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2728582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我国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分析 (2006-12-14 21:27:22)经过充分准备,我组就“我国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分析”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具体分析了中国人才流失的现象、原因、影响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首先,在流失人才的界定方面,经过讨论,我们将其定为科学人才、非科学领域的各 行业中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拥有高学历的人才。 而人才流失通常有两种途径: 留学国外、 移民。 因此,我们重点讨论了留学生人才的流失现象,也提到了科学人才、高技术人才的流失等。下面我将从现状、影响、原因以及建议这四个方面阐述我组成员的观点。我国人才流失的现状介绍:据了解,全世界科技移民的百分之四十被吸引到了美国,

2、 在全美从事科学和工程项目工作的人员中有百分之七十二出生在发展中国家,目前, 仅在硅谷地区供职的中国科技人才就超过了十万人。 我国人才流失最主要的渠道是以学生和科研人 员为主的出国留学、进修。 2004 年 2 月 16 日教育部公布的 2003 年度留学人员情况统计结 果指出:从 1978 2003 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 70.02 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 17.28 万人。以留学生身份出国目前在外的留学生人员有 52.74 万人。回国人员只占 24.7% , 超过 75%的留学生尚未回国。教学科研领域人才流失也相当严重。2000 2002 年,人才外流率为 18.6%,回国率为 1

3、4.4%,人才净流失率为 4.5%。1993 2001 年间,我国软件 人才流失率为 10% 左右。研究数据表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出国留学人员回国 率保持在 2:3 是比较合理和有利的。若以此为标准,中国仍处于严重的“智力流失”状态。鉴于中国严重的人才流失现状,我们讨论了其影响。部分同学认为人才流失并非坏事, 首先从个人的角度来讲, 流失的人才可以在国外优越的环境下更好的发展自己, 得到自我价 值的实现。 其次, 流失的人才在国外得到发展后有更多的资金来投资国内,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 并且,科技人员留在国外, 他们同样可以同回国人员一样为国家建设和发展作出自己 的贡献。 在信息时代,

4、 科技人员并非一定要本人回国才能为国效力。 他们可以利用其优越的 条件, 在信息交流、 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回国后所起不到的作用。然而我们也考虑到了其坏的影响。首先,从国家的角度讲,人才流失的后果十分严重,国家前期人才培养投入将得不到 回报。 从企业的角度讲, 人才流失后的置换成本相当高。 据美国一项研究, 一个人的离职可 能会使公司损失 5 万到 10 万美元。人才流失成本包括: ( 1)人才交替成本由重新招聘、考 察和培训周期内的生产力下降导致的损失。(2)“专用资产”的流失:员工在某个企业通过学习获得的技术和人文知识, 客户关系信息、 配合默契构成的生产力, 就是蓄积在员工身 上的该企业的

5、专用资产;( 3)人才风险成本的增加:企业在培训、使用不熟悉的职工过程 中要冒一定的风险;( 4)企业为自身信誉降低所支付的成本。被解雇的员工常常会散布不 利于企业的言论,解雇的员工多所付出的代价越大。(5)文化蜕变成本。人才流失常常发生在具有创新意识, 与传统文化不太相容的人才群体, 结果是导致企业文化朝表面去同方向 蜕变,这是十分危险的倾向。其次,人才流失将拉大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在科技知识创新及转化上与发达 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而这种差距归根到底是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上的差距。 入世后人才的 流失将比市场份额的丢失更为危险。 中国企业能否成功地实施包括人才吸引、培养、 使用和激励在

6、内的人才战略,对人才回流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在世界居于首位。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此前一篇报道称,自 1978 年改革开放至 2002 年底,中国已有超过 5 8 万人出国留学 (不包括公私出国经商和旅游的中国人) ,其中公派留学生为 6 万多人,目前共有 15万多人回国工作 (其中公派生为 5万多人),另外 16 万多人毕业后在国外就业,约 2 7 万人正在海外就读。那么,就这个数字来说,我国留学人员流失比例达到了近50% 。“这几年留学人数激增,今年有可能突破 30 万人。截至 2008 年,中国已经派出接近 140 万 留学生,居世界之最。 目前,我估计留学生累积总数达

7、到了 150 万人。”王辉耀不无担心, “去 年的数据显示,归国留学人员却只有39 万,滞留在海外的留学生已经超过百万,无论数量还是比例都是世界罕见。 ” 王辉耀在人才战争中直接传达了一种迫在眉睫的危机感: “在这场不见硝烟的世界大战 中,中国和印度并不是人才流失比例最高、 受害最深的国家, 但绝对是目前世界上数量最大、 损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国。 ” 王辉耀说,人才流失是以削弱自己的方式增强了对手。2007 年,被美国高校研究生院录取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居世界各国留学生之首。中国逐渐成 为美国最大的高科技人才供应国。 2004 年中国统计年鉴称,当时中国出生而移居美国 的博士约 62500 人。截至

8、 2006 年,中国公立研究机构博士总数才不过 18493 人 “吸引中国留学生,实在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广州留学服务中心出国部项目主管张国华 0.0 6 1.67% 感慨地说。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 2007 年一份报告显示,每个非欧盟国家留学生平均每年带来的效 益是 2.44 万英镑。“一旦留学生不回国,此前在学生身上的教育投入就无法收回,以每人为外国每年贡献2 万美金计算,中国仅留学一项就为国外贡献 100 亿美金外汇。 ”王辉耀不无担心。然而, 各国还在争抢, 并且手段变幻多样。 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王通讯曾总结了人才大战 的 10 种武器,比如在华设立研究机构、合作办学设奖等隐形手

9、段。据了解, 2003 年左右, 清华大学近百种奖学金里, 外企公司占了一半, 北京大学总额 400 多万奖学金中, 外企占了 300 万。而商务部公布的 2006年统计表明,外国公司在华投资设立的研究中心将超过 800 个,而6年前这些研究中心仅为 100个。本报此前报道的不断涌入国内的 “洋高考 ”也恰恰是 很好的注脚。“国外一方面能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另一方面加大了对中国人才的吸引力度,在移民政策 方面制定了很多优惠措施。国外在,拉?(Pull),而国内教育、用人、移民制度改革缓慢,等于是在,推?(Push),在,推拉因素?双重作用下,留学人数这几年激增。” 不缺硬件缺软件尽管连日来都在接待源源不断的学生家长, 并且赞同学生出国开阔眼界、学有所成, 张国华仍难掩心中焦虑: “我们到了真正思考为什么这么多学生想出去、为什么留不住青年一代精 英的时候了,到了全民讨论下一步该怎么做的时候了。”王通讯感慨: “21世 JI 是人才战争的较量, 而人才战争的成败, 将改变整个世界格局。 现在, 我们已经到了要强调人才回归、从海外取出人才储蓄的阶段,改变,被动挨打 ?的局面。 ”有些地方招聘了大量人才,甚至给他们不菲的待遇,但是这些人才除了当“花瓶 ”外, 平时根本没有多少事情做,更谈不上专业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