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2728475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是同时在审美活动中历史地形成的。 不管美 是客体的自然属性,还是客体的社会属性, 都在我们的箭矢射程之内。 因为客观论者完全排除了主体的重要而又特殊的作用。 没有离开客体 的美,也没有离开主体的美。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这一事实意 味着:我们既不能在审美客体中寻找美的本质, 也不能在审美主体中 寻找,只能从审美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中去寻找。中国当代的美学研究与西方大致相近的四种意见: 主张以美为对 象,认为美是美的科学。美得研究对象是艺术。主张走十九世纪以来 实验学心理学和心理学美学路向,以人的审美心理、审美感受、审美 经验为对象。 主张美学的对象定位

2、在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一身没关 系为中心,从客体方面研究,从主体方面研究美感,从主客体同一点 上研究艺术以及审美教育。柏拉图的“回忆说” 谈到审美主体厄洛斯在追求美的理念时那种 体验,实际上也是审美的“迷狂”状态。其实质是人类思想活动处于 高度发挥主观能动性时的极度亢奋状态, 正如白拉图自己所描绘的那 样。诸神之战 .经验主义美学的第二阶段开始于 18 世纪中叶以后, 其代表人物是“休谟” 。休谟的主要观点在于他明确地把审美经验归 纳为情感活动, 从而把审美与认识活动区别开来了。 在看人本主义一 脉,较有代表性的是 ;现象学美学、精神分析学美学和解释学美学。客体之成为客体,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历

3、史产物, 是“属人的存在 ”、为人”的存在,即马克思所说的 人化的自然界”或 人类学的自然界”。 审美客体是相对于审美主体而言的客体,只有先成为人的客体的对 象,才有可能进一步在人类产生审美需要后成为人的审美客体。审美客体是人的一种对象性存在,这一本质规定性,把审美客体同客观 存在区分开来。凡是没有同人建立对象性关系的事物, 都不可能是人 的审美客体。审美主体是在社会实践特别是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审美 能力的人。审美活动实质上是一种精神活动,这就决定了主体在审美 中主要是一种精神存在方式。所谓人在审美中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方 式,只是指在审美中,人主要发挥着自己精神性的本质力量,认识通 过精神性的劳动在从精神上占有对象的过程中来确证自己的现实存 在的。明白了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并不意味着明白了美的本质。关于 美的本质,我们既不赞成在审美客体中寻找,因为一个客体能否成为 一个审美的客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主体。因此,美就不可能是纯 粹客体化的;我们也不赞成在审美主体中寻找。因为尽管一个客体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使之成为审美客体, 但是离开审美客体,也是 不能正确地认识美本质的。我们要更好地去认识美学的主题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更好地去学习美学,不仅在课堂上学习,应更多地付诸于实践,在美学 学习的社会实践中更好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