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8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2727465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8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教材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8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教材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8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教材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8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教材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8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8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 浙江地理学考一轮复习文档:第8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Word版含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浙江考试标准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环境问题的概念和成因(2)环境问题的分类ba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b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3.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a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ab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5.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a6.控制人口规模人口规模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b7.转变发展模式(1)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2)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bb8.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

2、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持续利用的措施b考点一|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环境问题的概念及成因(1)环境问题: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2)成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产业革命以来,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生产、生活中排放出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越来越多,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许多国家和地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类正受到某些资源匮乏的严峻挑战。2环境问题的分类(1)环境污染问

3、题,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如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3)生态破坏问题,如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4)自然资源衰竭问题,如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考点二|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质量下降。水污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化肥、畜禽粪便等。大气污染的危害: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等。土壤

4、污染物:有机污染物(化学农药等)、重金属(汞、铅、镉等)、放射性元素病原体等。考点三|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资源和人类发展而出现的,究其本质是发展问题,是发展方式不当造成的。1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的压力过大,导致对物质和能源的需求超过环境的供给能力,排放的废弃物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2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缺乏保护意识,导致资源的短缺和枯竭,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的破坏。3只顾眼前和局部利益,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忽视环境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其结果是在全球范围内相继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考点四| 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1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1)采猎文明

5、时期:生产力极为低下,人类对环境影响极为有限,被动地适应环境,恐惧和依赖的关系,对人地关系认识肤浅。 (2)农业文明时期:人口增多,对资源和环境的开发利用强度和广度增大,人地关系开始出现对抗。主要人地关系思想:古代的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天人相关论。(3)工业文明时期:人类生产力极大发展,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高度,人地关系全面恶化,环境问题日益尖锐,出现了全球性环境问题,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地理环境决定论(19世纪):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的地理环境的性质。可能论(20世纪初):人类对环境具有适应与利用的选择能力。和谐论(人地协调论)(

6、“二战”以后):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使人地之间得到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论(20世纪80年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调。考点五|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然发展的基础上。3追求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充分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4基本观念:(1)发展的观念:鼓励经济增长,认为社会经济增长是人类普遍的共同的权利,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发展中出现的贫富悬殊

7、、人口激增、生态危害等问题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才能逐步实现现代化。(2)公平的观念:首先是代际之间的公平,其次是区际之间的公平。(3)环境的观念: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彼此联系,互为因果,既把环境保护作为追求的基本目标,又把建设舒适、安全、清洁、优美的环境作为实现发展的重要目标。(4)权利的观念:人类享有合理利用资源的权利,每个国家或地区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等。考点六|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控制人口规模:控制人口规模、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2转变发展模式传统模式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为目的,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具有“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特征。

8、可持续模式以实现清洁生产、文明消费为目的,具有“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特征。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治土壤污染、水土流失;保护森林,保护水环境,节约、充分、综合利用自然资源。4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章末限时集训(第八章)(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1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A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B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C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天空D黄土高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DA、B、C三个选项反映的分别是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D项反映的水土流失属于生态破坏。(2017浙江杭州联考)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

9、图完成23题。2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3图示该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论和谐论可持续发展论ABCD2A3.B第2题,本题考查地理框图的逻辑分析能力。图中字母a表示废水指向水体(河水、湖水等)和供水系统(自来水生产厂),其含义是对废水的净化处理和达标排放;字母b表示污水收集。第3题,本题考查地理示意图的理解能力。对示意图中的区域水资源进行循环高效利用,减少废水排放有利于水资源的保护,体现了人地关系的和谐论和可持续发展论。4

10、(2017浙江9月调研)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废弃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的是()A城市垃圾回填矿区B用作生产车间仓库C土地复垦植树造林D利用矿渣生产肥料C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城市垃圾填埋矿区会增加污染程度;用作生产车间不符合生态环境修复的要求;利用矿渣生产肥料属于废物再利用,不符合题意;土地复垦、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矿区环境,属于生态环境修复,所以C正确。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图所示。读图,回答57题。5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南方近岸海域城市近岸海域北方近岸海域乡村近岸海域AB

11、CD6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A9月到11月B12月到2月C3月到5月D6月到8月7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使污染区域更集中加剧污染程度使污染区域更分散减轻污染程度AB CD5A6.D7.D第5题,赤潮易发生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我国南方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适宜赤潮生物的生长。城市中人类活动向海洋排放大量废水,为赤潮生物提供了生长必需的营养。我国北方及乡村近岸海域水温及营养供应上不利于赤潮生物生长。选项A正确。第6题,夏季海水温度高,且我国河流处于汛期,入海径流量大,带来大量营养盐类,适宜赤潮生物的繁殖。选项D正确。第7题,洋流可扩大污染物的污染范围。寒

12、流能降低表层海水的温度,减缓赤潮生物的生长速度,进而降低赤潮危害。选项D正确。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89题。8图中字母F、G、H的含义分别是()A资源开发、产品消费、废弃物排放B产业活动、产品消费、废弃物排放C产品消费、废弃物排放、产业活动D资源开发、产业活动、产品消费9E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物排放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AB CD8B9.C第8题,根据图中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E表示环境为人类社会提供资源,F表示产业活动,G表示人类消费各种产品,H表示人类社会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

13、。第9题,E表示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如果获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的再生能力就会产生环境问题。蓝水足迹是指人类消费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量,灰水足迹指受人类影响而被污染的水资源量。图为亚洲部分国家每年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蓝水足迹和灰水足迹。读图,回答1011题。10下列国家的灰水足迹占本国水足迹比重最大的是()A越南B印度 C菲律宾D日本11.我国降低因工业生产产生的灰水足迹应采取的措施是()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加大保护水环境的执法力度关停耗水量大的企业,减少污水排放量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施跨流域调水,保障工业用水量AB CD10D11.C第10题,由图可知,选项各国中灰水足迹占本

14、国水足迹比重最大的是日本。第11题,我国降低因工业生产产生的灰水足迹应采取的措施是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加大保护水环境的执法力度和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关停耗水大的企业,不符合社会实际;跨流域调水无助于降低水污染。图为某地生态农业循环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12图中a、b、c分别表示()A居住区、种植区、乳畜养殖区B居住区、乳畜养殖区、种植区C种植区、居住区、乳畜养殖区D乳畜养殖区、居住区、种植区13下列最能体现该模式特点的是()循环型高消耗生态化可持续AB CD12B13.D第12题,弄清图中的因果关系是解题的关键。由生活污水排放来判断a表示居住区,由饲料、饲草补给等来判断b表示乳畜养殖区,由沼渣、水补给,能提供饲料、饲草等来判断c表示种植区。第13题,由题干及图示可以看出其具有生态化、循环型、可持续的特点。二、非选择题(共48分)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材料一人口、耕地、草地和森林四个因子构成一个理论上以人为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