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习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集合6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2725490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学习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集合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2学习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集合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2学习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集合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2学习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集合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2学习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集合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学习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集合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学习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集合6篇(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学习培训心得体会范文集合6篇学习培训心得体会篇15月10号,我们数学组的老师参加了在幸福中学举办的全 县初中数学教师培训,上午听了两节课,一节试卷讲评课,一节 专题课。下午,乐安的老师讲了复习方法,部分教师发表了学习 体会,刘老师做了总结,并为大家设计了一个出题模板。很多老师侃侃而谈,很是羡慕,我却象一个想不出问题的学 生。但静下来想一想,还是有话要说的.这两节课,都很棒。教师素质都很好。韩翠华老师的放手学 生,放的自然,彻底,效果好。韩冰老师的课堂设计大胆,新颖, 有特色,思路明确,有条不紊。同时也有疑惑:第一节课,以学生自己思考为主。普遍出错的题,既然考了, 学生不会,改了,还不会

2、,再给他们大量的时间去思考,一节课 只能重点处理3到5道题,那么别的错题什么时间处理?难道, 大家的试卷讲评课真的都是这样上的吗?老师点一下,就会有三 分之一的会了,再让这些人教会别的学生,效果也不错。第二节课,求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这种问题,可以放在“直 角三角形”这一专题里,学生理解求两点间的距离即勾股定理的 又一应用,不过在原有的知识网络添上一个知识点而已。放在“阅 读理解”专题里,知识点有些孤立,学生不易深刻把握。我们很希望了解那些成绩好的学校是怎么提高成绩的,我们 这儿的老师也都很敬业,也有很多课上的好的,同样的时间,同 样的任务,为什么会有几十分的差距?在饥饿的时候,人们需要是馒头,

3、而不是一杯咖啡。刘老师说的“温故生新”,找“新知识的生长点”一直对我 们的课堂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一位老师说每节课的开始,检查学生背公式定理,可让他们 默写在纸上,收上来检查。这样避免出现偷懒的,检查不到的, 课堂纪律也好,学新知识也容易进入状态。这一点虽说朴实,但 很实用,效果也好。我们就想了解大家平时上课的真实状况,这些对我们才会有 实际意义的帮助。本来,通过一节课看到的东西就不多,一堂普 通的课被涂脂抹粉打扮的“很漂亮”,看的眼花缭乱,华丽的东 西多了,实实在在的对我们有帮助的东西就少了。学习培训心得体会篇2我于12月18日至22日参加州委组织部举行的新农村建设 学习培训班。几天来,通过有

4、关部门领导的精彩授课,同时与先 进县领导的研讨交流,使我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 升了理论水平,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 解。特别是对专家提出新农村建设必须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深刻 见解,结合我今年主抓的四个新农村建设,确实受益匪浅,感触 颇深。一、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及原因中国是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就有9亿农民。农业是个 弱势产业,农民是个弱势群体,农村是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地方。 现在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还很落后,农业基础 还处在滞后薄弱环节。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 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

5、认的伟大成 就。但是,由于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解决,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农村社 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农业仍然是国 民经济最薄弱的环节,仍然处在爬坡过坎阶段,“三农”问题依 然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现在农村的现状是: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用 农民的话说,当年城里人高唱“走进新时代”,而我们乡里人却 感到很无奈。1. 中国的农业基础还不稳定,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 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年中国粮食产量虽然恢复到了 4.8亿 吨,但还不能满足需求,比历史最高水平还低近3000万吨。中 央十分关注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6、如果粮食安全一旦出了问题, 那将会引起全国大乱。而耕地和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对农业发展的 制约越来越明显。解放初期全国人均耕地10.7亩,现在只有3.7 亩。农业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必须增加对农业 的投资,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土地的产出率。2. 必须认真对待还在继续扩大的城乡差距。中国农村人口占 大多数,这样的国情决定了要真正消除城乡差距将是一个漫长的 历史过程。但是在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背景下,城乡差距 在进一步拉大。年,全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是3225元,城镇 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绝对值差距达到了 7283元,城 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农民人均收入的3.2

7、2倍。而且特别重要 的是这个差距和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不是缩小了,而是进一步扩大 了。改革之初,中国城乡人均收入水平都很低,79年农民人均 收入是134元,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43元,绝对差距 是209元,相对差距是1: 2.57。同时,农村的基础设施和教育、 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与城市的差距更大,在道路交通、邮电通 讯、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生活质量等等方面,与城市相差很远, 据专家测算,至少相差1520年。现在全国仍有5万个村不通 公路,全国一半的行政村没有自来水,3亿农村人口吃的脏水, 6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厕所,2%的村庄还没有通电,这 需要引起高度重视。3. 国家已经初步具

8、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条件。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那时候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都非常低, 要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把一个农业大国逐步改造成一个工业强 国,当然要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所以农村一直是在为工业化和 城镇化作贡献。中国现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有一些比 较漂亮、比较现代化的城市,它和中国广大农民所作的贡献是密 不可分的。年中国的GDP为8.95万亿元,财政收入为1.34万 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3.3万亿元,而年,GDP已增加到 18.2万亿元。“十五”期间,这几项指标都增长1倍以上。国 家已经有了较为雄厚的财力来解决农村问题了。今年全国彻底取 消农业税,这不仅取消了原先3

9、36亿元的农业税赋,而且取消了 780多亿元的“三提五统”和农村教育集资等。去年中央用于三 农的资金是2975亿元。昨天听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央今 年用于三农的资金是3397亿元,在去年的基础上净增加422亿 元,并且提出要加大三个力度,即:加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力 度,加大国家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全社 会对三农的扶持力度。4. 是扩大内需的需要。中国经济要增长,当然要努力地引进 外资,积极地扩大国外市场。但是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 大国,因此扩大内需是中国最基本的方针。投资、消费和外贸出 口,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由于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收入水 平低,购买力不足,

10、因此,客观上影响了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 年,我国社会消费零售额,在县以下实现的部分只占总额的 32.9%。农村是个广阔的市场,如果9亿农民手里有了钱,老百 姓就会建楼房、买家电、供子女上学、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对各 种市场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5. 构建和谐社会,必需要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 果。几十年来,城乡有一道明显的鸿沟,城市居民的失业保险、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险、教育等,农民根本无缘享 受,城里人和乡下人的差别十分明显。要下大力气破除城乡二元 分割的体制和政策限制,赋予农民平等的公民待遇,完整的财产 权利和公平的发展机会,加快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城乡居民 地位平等的经济

11、社会体制。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意义中央对我国的发展建设目标有4个,即:建设现代化强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造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4 个目标建设现代化强国是管总的,但都与农村有关。没有农民 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 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全国的和谐;没有农村的 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用胡锦涛同志的话说,那就是“三农” 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 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国家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更是全 党

12、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是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所作出的重大决策。这充分表 明了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深 刻反映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特 色,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具有重大 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 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 制,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2. 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 度,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3. 有利于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启动和扩大国内需求,实现国 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4

13、. 有利于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和精神 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内容,不是只强 调农村的某一方面的建设,更不是简单地理解为村庄建设。五中 全会对新农村建设用了五句话的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句话、20 个字讲到了整个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讲到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生活质量的提高,也讲到了农村的管理,民主政治的推进等问题。 把它还说具体一点,就是农村生产力得到发展,农民生产生活水 平得到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得到发展, 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要向前推进。

14、其主要任务有5条:1. 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主要的是4个方面: 调整结构,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 经营;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大力提高和普及农业科学技术。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量 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 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总量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基础设施主要是道路、农田、水利等,改善人居环境即“五改五通”:改路、 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信息。3. 大力推进农村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普及和巩固农村九 年义务教育;积极发展农村卫

15、生事业;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扶贫工作力度。4.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完善村规民约,开展“文 明新风进万家”、评选“五好家庭”等活动,破除封建迷信,树 立文明新风,要加强农村的民主与法制建设,进行社会公德、职 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努力培养四有新型农民。5.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切实加强村民自治建设,健全 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 村民自治机制,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 监督权。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农民主体作用发挥得怎么样,将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成效。 因此,作为新农村建设主导力量的

16、各级政府,必须突出引导和扶 持,充分发挥和实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1、要通过宣传切实提高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在这方 面要突出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宣传政策。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 传力度,特别要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组织领导作用, 对农民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通过宣传新农村建设意义、任 务、目标、内容和有关政策,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提高农民的 认识水平,将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转化为农民建设 新农村的自觉行动。二是注重典型引带。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中 涌现出来的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农民看到新农村建设 的美景,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三是注重树立新风。大力弘 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树立农村良好民风,营造农 民自主建设新农村的浓厚氛围。2、要通过办实事激发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要立足本地 实际,找准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尽快解决与农民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