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4 实验动物解剖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2723072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讲义4 实验动物解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讲义4 实验动物解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讲义4 实验动物解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讲义4 实验动物解剖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讲义4 实验动物解剖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讲义4 实验动物解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义4 实验动物解剖(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实验动物解剖选用环节动物(蚯蚓)、节肢动物(鳌虾)、鱼类(鲫鱼)、两栖类(蛙类或者蟾蜍)、哺 乳类(大白鼠、小白鼠或者家兔)等作为代表性动物,进行系统操作实验,既学习了动物解 剖知识,也在具体操作中熟悉和巩固前章所学习的动物抓取、麻醉。安死术等技术。通过解剖与观察,使学生建立动物躯体结构和主要功能的认识,以便为各种实验所需 的组织取材准确定位。哺乳动物是医学、药理学及生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实验材料;环节动 物、鱼类及两栖类则是环境生物学及水生生物学的常用实验动物,故在大学一年级的基础生 物技术实验课中开设该项基本操作训练是很有必要的。教师也依据专业方向,为学生选择针 对性的实验动物作为教学

2、材料。第一节环毛蚓(Pheretima sp)解剖及横切面观察一、目的意义蚯蚓及沙蚕等都是环节动物门动物,尤以蚯蚓最为常见,也最为重要。蚯蚓不仅能改 良土壤、净化修复污染上壤,还是很重要的畜禽饵料及人类的医药原料。本实验以环毛 为代表动物,研究它的外形和内部构造,籍以了解环节动物的有机结构和特化程度。二、获得与处理在野外阴暗潮湿而多腐殖质的土壤中挖取成熟的环毛蚓,用 5福尔马林溶液浸泡后备用。部分活的蚯蚓用琼脂培养几天后,通过普通石蜡切片法,制成横切面玻片标本。三、操作及观察(一)外形观察置环毛蚓于蜡盘中,观察其外部形态。1外形 长筒形,由很多环节组成,环节之间有节间沟,每节中央环上有一圈刚毛

3、,身体可 分为背、腹面及前、后端。2. 前端在第XWXXI节有棕红色隆起的环带,可据此判断身体的前端,前端的第一节叫围口节,中间是口,口的背侧有肉质的口前叶。3. 后端 相反的一端为后端,末端的开口为肛门。4. 背面 颜色深暗的一面。在背中线处每条节间沟内有1 个背孔(前端几节缺)。背孔的起始位置则因种类不同而异。5. 腹面 颜色浅淡的一面。通常在 6/78/9节间沟的腹面两侧有受精囊孔3 对,孔的数量(1对4对)因种而异;在第XW节腹中线上有1个雌性生殖孔;在第X哪节腹侧有1 对雄性生殖孔。在受精囊孔与雄性生殖孔的附近常有生殖乳突分布。(二)内部解剖将蚯蚓置于蜡盘上,用解剖剪在其身体背面略偏

4、背中线处, 从肛门剪到口。1. 隔膜隔膜是体腔中位于节间沟处的一层膜。它将体腔分隔成许多小室。2. 消化系统 分以下几部分。(1)口腔 位于第I节III节内;(2)咽 位于第W节V节内,肌肉发达,隔膜较厚,旁边有咽头腺;(3)食道 位于第“节哪节内,细长形;(4)嗉囊位于第W之前,比食道略为膨大;(5)砂囊 位于第W节X节,桶状或球状,肌肉质,较发达;(6)胃 位于第“节XW节内,呈细长管状;(7)肠自第XV节后均为肠,在第XXW节向前伸出1对盲肠,锥状或掌状(形状因种而异)。3. 循环系统 闭管式,有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 背血管 在肠的背面正中央,是1条由后向前行的血管。自第XW节起向后

5、,每节内有 两对背肠血管和 1 对壁血管通人背血管。(2) 心脏 连接于背、腹血管之间,可搏动,呈弧形,一般为4对,分别位于第X哪节内,紧贴于隔膜之前。(3) 腹血管是肠腹面的1条略细的血管,由前向后行,从第IX节起就有分支到体壁上的微血管。4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1) 雄性生殖器官 精巢囊两对,位于第X、XI节内。每囊包含1个精巢和1个精漏斗,用解剖针戳破精巢囊后置水中,可见精巢囊上方壁上有小白点状物为精巢;下方皱纹状的结 构为精漏斗,由此向后通向输精管。 贮精囊两对,各在第XI、XH节内,紧接在精巢囊之后。 输精管两对,细线状,在两侧的前后输精管各会合成1条,向后通到第X哪节处,和前列腺管会

6、合后,由雄性生殖孔通出体外。 前列腺发达,呈大的分叶状,位于第X哪节及其前后的几节内。(2) 雌性生殖器官 卵巢一对,穗状,紧贴于第XIII节前缘隔膜后面之下方。 卵漏斗一对,皱纹状,位于第XIII节后缘隔膜前方腹面。 输卵管短,在第XW节内,由雌孑L通出。 受精囊通常三对,在6/78/9隔膜之后,由主体和盲管组成,主体又分坛及 坛管,盲管末端为纳精囊。5神经系统(1) 脑在第III节内,咽的背面,由双叶神经节组成。(2) 围咽神经 由脑分向两侧,围绕咽的神经。(3) 咽下神经节 两侧围咽神经在咽下方会合处的神经节。(4) 腹神经索 由咽下神经节向后通出,索上有神经节,并在每一节内分出三对神经

7、。(三) 环毛蚓横切面玻片的观察1体层 可分为五层。(1) 角质膜 体表的一层薄膜,上面有很多小孔,直通表皮层的单腺细胞。(2) 表皮层 主要由单层柱状细胞组成,其中还有少数腺细胞和感觉细胞。(3) 肌肉层两层 外层环列,为环肌;内层纵列,为纵肌。(4) 体腔膜 位于体壁的最内层,由扁平状细胞组成。2肠 为单层上皮细胞所组成,内被角质膜,外具环肌、纵肌、黄色细胞及体腔膜。肠背 面下凹成一纵槽,称盲道,可增加消化及吸收的面积。背血管位于盲道的上方,四 周也有黄色细胞。3其他 如腹血管、神经索及神经下血管均位于肠的腹面体腔内。肾管位于两侧体腔内。 有时可见到刚毛自体壁穿出表皮层。第二节克氏原螯虾(

8、Procambarus clarDi勺解剖与观察目的意义克氏原螯虾原产于南美洲,后引种到美国,本世纪初(大约 1918)被引入日本, 30 年代由日本传人我国南京地区,由于其耐受性强,繁殖快,现已分布于我国很多省份。该淡 水螯虾具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是美国最有渔业价值的一种螯虾),但也可成为农业之敌害, 在我国对其生物学研究已逐渐热起来。作为甲壳动物代表,是目前许多地区取材方便而又经 济的一种实验材料,通过观察其外形及内部结构,可了解甲壳动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特征。 获得与处理 获取标本方法有多种途径,通常可从市场直接购得,也可在乡村稻田埂、河塘沟旁的 洞穴中挖掘或垂钓而得。由于具备极强的耐受

9、特性,可生活在超污染水体里,体表极有可能 带有各种病原体,故用于活体观察或饲养的标本需用5ppm甲醛或86消毒王等消毒剂浸泡 消毒,用于直接解剖的标本则可直接用5甲醛浸制即可。一螯虾的外形 体粗壮,背腹略扁平,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将标本放在有水的解剖盘内,按下列 顺序观察。1头胸部 头部与胸部愈合(头部5节、胸部8 节),共同构成头胸部,外被头胸甲。 头胸甲 覆盖于头胸部的坚硬几丁质外骨骼。其前端背中央有一长而尖的额剑,注意额 剑短棘的形状和数量;其背部后缘有一浅的横沟,叫颈沟。复眼 位于额剑的两侧,各有一能活动的眼柄,复眼着生其上。附肢头胸部附肢共有13对,腹部6对,均系由双肢型这一基本

10、形式演化为各种不同的形状。以镊子自身体后部向前依次把体一侧的附肢摘下,并把它们按原来顺序 排列于玻璃板上。再自前向后依次在解剖镜下进行观察。注意在摘取附肢时,应 镊紧附肢的基部垂直拔下。若附肢粗大,也可用小型剪刀将其基部外骨骼和其他 组织剪去一部分,以便于拔下而不致伤及其他器官。(1) 第一触角(小触角) 原肢分三节,第一节有一大凹陷,背面基部丛毛中有平衡囊,其外缘 有一柄刺,内缘中部有一叶片状内侧附肢,第三节末端具内外两触鞭,其间尚包 有一短小附鞭。(2) 第二触角(大触角) 长而粗大,原肢节分二节,第一节细小为一横条。外肢宽大,长方形。内肢分为三节,在大触角柄上有一极长的触鞭。(3) 大颚

11、 原肢成为咀嚼器,可分为扁的切齿部和较平的臼齿部,前者边缘有数个小齿,后者有小突起。(4) 第一小颚 原肢二节,小片状,位于内侧,内缘有刚毛。内肢分为二节,在外侧。(5) 第二小颚 原肢由片状的二节组成,每节分为两小节。外肢发达,呈叶片状,称颚舟片。在原肢与外肢之间夹有一很小的内肢。(6) 第一颚足 原肢二节,底节基部侧生一薄片状的顶肢,即肢鳃。内肢分 5 节,须状。外肢长片形,接近内肢。(7) 第二颚足 原肢二节,底节侧生一肢鳃并向外突,成为足鳃。内肢五节,屈指状。外肢长,羽毛状。附肢与身体相连的地方还有二片关节鳃。(8) 第三颚足 原肢二节,其上着生有一侧鳃、一肢鳃和二关节鳃。内肢5 节,

12、细长如棒。(9) 步足5 对,原肢二节,内肢 5 节(分为座节、长节、腕节、掌节和指节),第一至第三对步足的指节生于掌节的对面,可动,两节构成钳状,叫螯足,均具基节刺, 第一步足尚有座节刺。2腹部 分7节,前6节具成对附肢,具原肢2节,内外肢多为叶片状,尾节无附肢,呈 锥状。各节被外骨骼,可分为背面的背片,腹面的腹片及侧面下垂的肋片。第一、 二对腹肢 雌虾为正常的双肢型,但较后几对显著弱小。雄虾特化为棍棒状的交 接器。第三至第五对腹肢 均为双肢型游泳肢。第六腹肢 原肢一节,粗短。内、 外肢均大、鳍状,与尾节构成扇状的尾扇。二 内部解剖 先将头胸甲左侧下半部小心地用剪刀除去,再轻轻地将头胸甲左侧

13、全部剥去,最后自前 后沿背片中央剪开,除去腹部背面与侧面的甲壳,然后在解剖镜下边解剖边观察。1肌肉 为横纹肌,成束状,往往成对。试比较对虾的肌肉与其他无脊椎动物肌肉的差异。2循环系统(1) 心脏 位于头胸部背方后缘,多角形肌肉质,心孔3 对,背面2 对,腹面1 对,均与 围心窦相通。(2) 动脉 自心脏发出6支动脉,前端5支,1支眼动脉,2支触角动脉,2支肝动脉;后 端1支为腹上动脉,其基部分出1支胸直动脉通至腹面。3生殖系统(1) 雄性 精巢1 对,白色,位于围心窦腹面。精巢通出 1 对细长的输精管,至第五步足基部膨大成贮精囊,再通至一细小生殖孔。(2) 雌性 卵巢 1 对,愈合成叶状,纵贯

14、全身背部两侧,在保存标本呈红褐色,性未成熟时呈白色,成熟时为暗绿色。输卵管细小, 1 对,开口于第三步足基部。雌性纳 精器位于第四、第五步足间的腹甲上,为一椭圆形凹陷。4消化系统(1)口 位于两大颚之间。(2) 食道 由口向背面上方伸出的一短而宽的管道。自背侧拨开生殖腺即可看见。(3) 胃 长囊状,大而壁薄,可分为前面贲门胃和后面较小的幽门胃。胃壁打开后,可见胃内的角质齿(胃磨)和长刚毛(滤器)等构造。(4) 肠 接于胃后,位于腹部背面,开口于肛门。(5) 肝脏 发达、暗红色, 1 对,位于胃的两侧,有肝管通中肠。5排泄系统 为位于大触角基部的触角腺,分腺体部与膀胱两部分。腺体部绿色,故触角

15、腺又名绿腺;膀胱部呈薄膜状。6神经系统 用解剖刀由背部稍偏离体中线向腹部切开,边解剖边观察下列构造: 脑 位于食道上方,较大,有多条分支。围食道神经 1 对,自脑发出绕过食道至腹面,同时与腹神经索相连。 腹神经索 1 条,沿体之腹中线向后行。第三节 鱼类解剖与观察目的意义 鱼类作为人类食用或药用的一种重要的动物蛋白资源已是众所周知;在环境生物 学研究中已用作检测人为和自然污染物的指示生物;在医学生物学研究中,鱼类还能为包括 哺乳动物在内的其他脊椎动物的疾病防御机理提出观察方法。本实验目的是通过对以鲫鱼为 代表动物的内脏器官解剖与观察,了解鱼纲动物的一般结构与功能。获得与运输 凡用于药理、生理学实验的活体标本应从已证明没有特定疾病的渔场购买健康活 泼的鱼,井用冷水运输(因为鱼在冷水中需氧量低,而且冷水中含氧量较高),但水温温差 不宜过大,否则会引起鱼类紧张。若饲养环境水温过高,则运输前应逐渐过渡到冷水中,运 输过程中还可采取轻微的麻醉(水中加15ppm20Ppm的苯佐卡因);若仅仅用于普通动物 学实验的鱼类解剖,则可从市场直接购买。一 操作与观察 取一条鲫鱼放在解剖盘中,用剪刀从肛门向腹部前方剪开,剪刀口尽可能向外贴住腹壁 以避免剪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