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院初步设计说明(DOC)(DOC 14页)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2721745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医院初步设计说明(DOC)(DOC 1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某医院初步设计说明(DOC)(DOC 1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某医院初步设计说明(DOC)(DOC 1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某医院初步设计说明(DOC)(DOC 14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某医院初步设计说明(DOC)(DOC 14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医院初步设计说明(DOC)(DOC 1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医院初步设计说明(DOC)(DOC 14页)(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总说明1.1设计依据1.1.1国家有关规范、标准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 综合医院建筑标准建设部、计委建标(1996)547号通知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 0333-200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621-2005(地方标准)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其他相关国家、地方法规规范。1.1.2国家管理局国计 号关于某医院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1.1.3市城市规划管理局()规管字号某医院规划条件通知单。1.1.4市规划管理局对某医院总体规划的批复

2、。1.1.5医院筹建处年月编制的“医院工程规划设计任务书”。1.1.6市城市勘测处年月编绘的“院区地形图”(1:2000)。1.1.7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年月核发的“钉桩坐标成果通知单”。1.1.8市路口规划管理处意见单。1.1.9部勘察设计总院编制“某医院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1.10某医院与我院年月签订的设计合同设第号。1.2院区工程概况1.2.1院区位置某医院为一新建医院。院区位于市某区一号小区的西南。院区东侧与某中心南院相邻,西侧为某研究所,南侧是城市规划路,北侧为小区道路。1.2.2院区范围与现状院区用地南北长140m,东西长165m,呈长方形院区内东北角原有一座煤气调压站

3、,以于保留。整个院区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自然地形最低标高61.48m,最高标高62.72m。1.2.3院区建设场地地质、气候条件本地区最冷月平均温度-4.6,最热月平均温度25.8;全年主导风向北西北,夏季平均风速19m/s,冬季平均风速28m/s;日最大降雨量2442mm,平均年总降雨量6276mm;最大积雪深度24mm,最大冻土深度850mm。 依地质勘察报告,本场地为中硬II类场地土。场地土的卓越周期为0.22s0.24s。地貌属某河冲、洪积扇。可不考虑地下水的侵蚀性及地基土的液化问题。但场地位于某山前断层的上盘断层位,为每年毫米级的活动范围。断层处于蠕动状态,对场地稳定性不利。1.2

4、.4市政条件 院区处于新发展区,周围市政设施正在逐步建设完善阶段。 院区北边小区道路设有DN600和DN400市政供水管,南边城市规划路设有DN400供水干管。 院区北边设有D500600污水干管,南边设有D600污水干管。院内污水将排入拟建的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院区设雨水管网,雨水通过管网排入市政雨水管。 城市热力管道由院内东侧引入,管径DNl50。 院区周围均有电力、电信管缆,其中电力管网由院区南侧引入医疗综合楼东侧变电所;电信管网由院区北侧引入。1.3医院建设规模与任务 依据工程规划设计任务书要求,本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医院本期建设规模为150病床,日门诊量为500人次,职工总

5、人数250人。 医院用地2.22hm2,总建筑面积17837。包括门诊、医技、住院、后勤保障部门以及研究所等。 本设计是在原初步设计基础上按批文调整修改,重新编制的第二版初步设计。修改内容主要是本期规模由250床改为150床,相对应的医技科室、门诊科室以及后勤保障用房等均进行了重新设计与布置。 本次设计包括医院总体规划、院区设计以及本期各建筑物的单体设计。1.4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1.4.1总体布局要求功能分区明确,并预留发展用地。1.4.2在医院流程设计、医疗手段和设备选用方面尽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体现现代化综合医疗设施的特点。1.4.3医院建筑平面布局注意考虑洁污分区、洁污分流的卫

6、生学要求,又注意运行路线便捷,管线经济合理的工程技术要求。总体布局:医疗与后勤区南北布置,分别设有出入口;病人活动区与医务人员工作区划分开,各科室分区明确互不穿插,以挂号大厅中庭为联系空间;水平、垂直交通便捷、安全。1.4.4在医院建筑内、外环境设施上努力为病人创造优美舒适的就医氛围,同时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各科采用厅式候诊,设有较大的候诊空间;挂号、取药大厅结合有采光天窗的中庭布局,并设有各种服务用房,使病人在就诊过程中有宽敞的活动空间和良好的视觉环境。1.4.5本工程属寒冷地区,按照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进行建筑专业和给排水、采暖空调、建筑电气的节能设计,在平面布置上

7、注意各专业机房位置,尽量缩短管线,减少能耗。设备选型、系统设计、计量方式尽量考虑节约能源,并设建筑自动化管理系统以满足节能要求。1.4.6医疗综合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安全等级二级、抗震等级为二级。采用独立柱基。地下室采用钢筋混凝土外墙,钢筋混凝土底板。地上框架填充墙为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医疗用房楼板采用大板结构,办公门诊等普通用房楼板采用井字梁结构。在高层病房楼与门诊楼之间,设沉降缝分开。结构超长的处理措施:采用中间不设伸缩缝而设后浇带,同时增设楼板纵向通长钢筋,加强纵向框架梁的纵向通长钢筋的措施。1.4.7本工程由市政两路供水,室外设环形管网。消防给水设室内、外消火栓系统,楼内走廊设

8、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生活用水系统四层及四层以下由城市管网直供,四层以上由变频调速泵供水。热水系统由锅炉房提供蒸汽通过换热器分区供应。本工程设有空调循环水系统。排水为雨污分流,设有污水处理站,满足卫生防疫要求。1.4.8本工程由市政两路供电至配电所,设两台800kVA干式变压器,采用下进线下出线方式,设电缆夹层,10kV供电系统采用双路电源供电方式,单母线分段运行,容量大负荷集中的用电设备采用低压配电屏放射式配电,一般设备采用树干式配电。消防用电和重要部门等一级负荷采用双电源供电。照明光源以荧光灯为主,特殊场合采用白炽灯,尽量采用节能灯具。照明方式分一般照明和应急照明,公共场所由楼宇自控系统控制。

9、本工程采用共用接地系统,按二级防雷建筑设计。1.4.9本工程设计有有线电视系统、闭路电视示教系统、医护呼叫对讲系统、电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广播及紧急广播系统。1.4.10空气调节系统主要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手术部设计低速单风道净化空调全空气系统,洁净度为1万级和10万级。空调系统按温度调节水量,控制新风。按功能要求分别设机械排风、自然通风系统。前室、合用前室设加压送风系统,地下室、大堂中庭设机械排烟系统。1.4.11锅炉房设一台3t/h、一台1t/h(原有)全自动燃气蒸汽锅炉,提供后勤用蒸汽和生活热水热源。本工程设供氧中心供医疗用氧气,设真空

10、泵房供医疗用真空吸引。1.4.12本工程楼宇自控采用计算机控制和网络技术,对医院中的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自动监测和控制。1.5 总指标 总用地面积 2.22hm2 总建筑面积 17837 包括: 医疗综合楼 17506 其中 地上 16230 地下 1276 后勤辅助用房 (包括锅炉房、污水处理站、门卫) 331 建筑面积指标 110/床 门、急诊量 500人次/日 病床数 150床 用电设备安装总容量 -kw 日用水量 -m3/d 空调计算冷负荷 -kw 空调计算热负荷 -kw 总用钢量 -t 总投资 -万元1.6存在问题及建议1.6.1院区市政条件要求在施工图进行之前及早向市各有关主

11、管部门联系落实,包括申请二路供电、明确各类管网进出口、管道埋深、增加容量等。1.6.2院区西南边有一电缆井,需向主管部门了解电缆走向、埋深等,以便分析其对院区建设的影响程度,确定是否需要迁移。1.6.3后勤保障部分内部面积分配要求在施工图设计之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落实。2 总平面2.1设计依据2.1.1勘测处年月勘测的地形图(1:2000)。2.1.2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年月核发的“钉桩坐标成果通知单”。2.1.3市设计院年设计的原医院有关图纸。2.1.4市“路口规划管理处意见单”。2.2院区概况2.2.1院区位置 医院位于区一号小区的西南,本工程北侧与某中心北院相对,东侧为某中心南院,西侧为某研究

12、所,南侧是城市规划路,红线宽45m,北侧小区道路路面宽6m。2.2.2自然条件 院区用地南北长140m,东西长165m。西北角保留原有一座煤气调压站,西南边有一电缆井,是通信电缆的增强室。 院区地势略有缓坡,其走向为西北高,东南低。自然地形最低标高6.48m,最高标高62.72m。全年主导风向为正北及西北。2.2.3建筑坐标及高程系统 院区所采用的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与地形图中所采用的一致。2.3总平面2.3.1总平面布置根据院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及规划局的要求,主要人流及汽车出入口设在院区南侧,可方便进出医疗综合楼的门诊、急诊、住院部等,避免医疗区人流间的交叉感染。后勤物资、药品等货运入

13、口设在院区北侧,减少了货流与人流的相互干扰。另在院区西北部设内部职工出入口。为方便自行车及汽车的停放,在医疗综合楼的南侧及东侧设小型停车场,可停放82辆汽车,并设有2个无障碍车位,在院区东南侧设自行车棚,可停放300辆自行车,符合市大中型公共建筑停车标准规定的医院汽车及自行车停车位标准。南、北两个出入口距离城市道路红线交点均大于70m。由于院区用地紧张,将医疗区的门诊、医技、病房楼、研究所组合成医疗综合楼,集中布置在院区南偏东侧,职工食堂规划在医疗区的西北侧后勤综合楼内和锅炉房等后勤服务用房形成后勤保障区,靠近货流出入口,运输方便。院区各建筑物功能分区合理。同时预留了病房楼二期发展用地。2.3.2竖向布置及道路院区道路采用城市型双坡立道牙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医疗综合楼及后勤服务用房间设有环形通道,并与消防车道相结合。贯通南北出入口的主干道路面宽度为6m。根据院区地形,医疗综合楼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