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2720418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长素的生理作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描述植物顶端优势的现象、原因、解除方法及应用。3、举例说明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能力目标:1、学会分析生物图表。 2、掌握实验的探究方法。 3、学会设计实验,收集和处理数据,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小组之间分工合作,培养协作精神。3、体会科学理论在应用到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也有许多要探索的问题。二、教材分析本节是继生长素的发现之后,阐述生长素作用以及应用的关键一节。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知道什么是植物激素,理解了植物发生向光性的原因

2、以及生长素的产生、极性运输和分布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本节的知识方面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概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本节的能力目标集中在“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活动中。此项探究活动不仅是学习内容的延续,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尝试探索如何将科学发现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应用,并领悟做预实验的意义。三、重难点1、重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难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四、教具 多媒体课件,探究活动所用的材料与用具.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探究式教学、学案教学。2、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图表分析,探究活动与学案学习想结合。六、教学程序设计: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到生长素具有促

3、进植物生长的作用。那么是不是生长素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呢?生长素还有其他的作用吗?它的作用特点是怎样的?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进入到我们今天的内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分析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曲线图曲线图分析方法:横纵坐标的含义,单位,及内在联系曲线的高低,走向,关键点(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交点等)的含义A C G B D D1 HE A1 B1 C1 F(1)一条曲线分析(以根为例)然后芽茎,最后总结描述曲线及关键点的含义:生长素浓度在10-10mol/L(A点)之前,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对根促进生长的作用效果逐渐增强生长素浓度在10-10mol/L(A

4、点)时,对根促进生长的作用效果最强,此浓度为促进根生长的最适浓度生长素浓度在10-10mol/L(A点)至10-8 mol/L(A1点)之间,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对根促进生长的作用效果逐渐减弱(典型错误描述“抑制”)生长素浓度在10-8 mol/L(A1点)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素浓度超过10-8 mol/L(A1点)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对根的生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总结: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促进效果不同或抑制效果不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引起的生理功效可能相同(D和D1)高浓度和低浓度是相对而言的。相对根而言,生长素浓度大于10-8 mol/L

5、(A1点)即为高浓度,作用效果为抑制。生长素浓度小于10-8 mol/L(A1点)即为低浓度,作用效果为促进。(2)三条曲线一起分析ABC相对应,A1B1C1相对应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植物种类比较: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田间除草) 器官比较:营养器官生殖器官 根芽茎 细胞比较:幼嫩细胞衰老细胞总结: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器官的种类、植物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的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EB1F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的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可能相同(GH对应的生长素浓度)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既促进

6、生长又抑制生长既促进发芽又抑制发芽既防止落花落果又疏花疏果生理作用特点:两重性(低促高抑)3.两重性实例A(1)顶端优势:现象:植物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CB原因:生长素学说: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方向:极性运输、方式:主动运输),近端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它的发育受到抑制生长情况:ACB解除:去除顶芽应用:棉花打顶:多开花多结果 果园果树:多开花多结果便于采摘(2)根的向地性重力影响非极性运输ABCDAC远地侧BD近地侧浓度:BA 近地侧浓度高生长受抑制,远地侧浓度低促进生长。 根向地性(体现两重性) DB 近地侧浓度高促进作用强,远地侧浓度低促进作用弱

7、。 茎背地性(不能体现两重性)根向地性生长有利于吸收更多的水分和无机盐茎背地性生长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照进行光合作用总之是与环境相适应,利于植物的生长4.生长素类似物及其应用IAA含量低,提取困难。生长素类似物:人工合成的与IAA有相似生理功效的化学物质NAA:诱发不定根 效果稳定2,4-D:除草剂应用: 防止果实叶片的脱落 促进结实 获得无子果实 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正常受粉未正常受粉:胚珠不发育为种子,人工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无子)二、尝试运用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1.实验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 2.题目: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自变量、因变量)3.实验材料

8、的选择:杨树或月季1-2年生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插条部位以中部最好(5-7厘米,直径1-1.5厘米)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以减少水分散失,下端削成斜面,增加吸水面积,促进成活留芽3-4个或留幼叶(提供内源生长素),数量相等去掉成熟叶片以减少蒸腾失水4.插条处理方法: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要求的溶液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5实验步骤:(控制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的光照温度处理时间材料花盆) 第一步:(分组编号) 将生长良好且一

9、致的插条随机均分为9组(每组含3根枝条); 第二步:(控制单一变量) 将这些枝条的基部分别浸泡在1-9号NAA溶液中(不同浓度梯度)。一天后取出枝条分别进行扦插 第三步:(培养观察记录因变量)9天内每隔3天对扦插枝条的生根情况进行观察记录。记录表格:不同浓度NAA下的生根数量0ppm0.5ppm1.0ppm1.5ppm2.0ppm2.5ppm3.0ppm3.5ppm4.0ppm第3天123平均第6天123平均第9天123平均6.先进行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可避免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再进行正式实验,绘制曲线图,

10、出现波峰,得出结论。课堂练习1.2013山东省25(2) 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 生长素 分布不均,使根的近地侧生长受到抑制 。2. 2013福建4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选项实验内容减少实验误差采取的措施A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多次计数取平均值B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预实验确定浓度范围C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发生率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D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观察多个装片,多个视野的细胞并统计3.2013浙江省 5. 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某种植物茎伸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茎伸长受抑制均由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引

11、起B赤霉素是影响茎伸长的主要因素之一C植物茎伸长与光照时间无关D该植物是赤霉素缺失突变体4.2010海南5当某植物顶芽比侧芽生长快时会产生顶端优势,其主要原因是A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过高,其生长受抑制B侧芽附近的生长素浓度较低,其生长受抑制C顶芽附近的脱落酸浓度较高,其生长被促进D侧芽附近的细胞分裂素浓度较高,其生长受抑制5.如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单侧光作用下,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则背光侧为bB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生长素浓度近地侧为c,则远地侧为dC若曲线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表示对根的作用D若曲线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

12、的作用,则曲线表示对单子叶作物的作用6.(2010重庆卷第4题)将一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温、湿度适宜且底部有一透光孔的暗室内,从题4图所示状态开始,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几天后停止于起始位置,此时,幼苗的生成情况是A根水平生长,茎向上弯曲B根水平生长,茎向下弯曲C根下弯曲,茎向上弯曲D根向下弯曲,茎向下弯曲7. 2012四川 4.为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或适宜浓度NPA(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如下图),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生长速率如下表:据此实验的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 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B. 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 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D. 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