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九课 二框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学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2716634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九课 二框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政治九课 二框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政治九课 二框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政治九课 二框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政治九课 二框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九课 二框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级:八年级 科目:思想品德 主备人:胡巧变第九课 心有他人天地宽第二框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寄语】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学习目标】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重点: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难点: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行!)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 。这就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要 ,对人持 、 和 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 ,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

2、 。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 。2. 、 、 ,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 。这就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我们不能只顾 ,更不能牺牲他人的的利益来 。我们希望别人 ,也就应该以 。理解至上 善待他人4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5.换位思考的含义:人对人的一种 过程。 、 ,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6. 换位思考实质:是 , 。它既是一种 ,也是一种 。 7. 换位思考的要求: 谅解:人与人之间少不了 , 。一般说来,只要不涉及 和 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谅解是一种 、一种 、一种 、一种 。

3、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 ,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 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 ,为增进 基础。欣赏:只有理解他人,才能 。当我们以欣赏的眼光看人时,就会获得 、 、 、 和 。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 、多 、多 。二、小组讨论(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 活动一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1阅读课本105页的上方虚线框内的资料,并回答其下面的三个问题。1、给同学起外号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班级里有这种现象吗?2、自己不喜欢的事能不能强加于人 ? 自己喜欢的事能不能强加于人?Why?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

4、是什么? 实质是什么? 请 问:这要求我们在交往中注意什么?活动二出谋划策她该怎么办? 阅读教材106面小乔的困惑思考:同学疏远小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想得到别人的关照,应该如何对待他人?其中包含了什么道理活动三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管鲍之交”的事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活动四身临其境 学会选择1、放学的路上,当你拾到一个装满现金和不少证件的钱包时,你该怎么办?2、老师表扬小欣、小军和小云搀扶老奶奶过马路并让他们谈谈当时的想法。小欣说:“老师号召我们学雷锋做好事,并要统计谁做的多,我不想落后。”小军说:“这老奶奶是我们家邻居,她家里有许多好看的图书。我想以后能经常去她家看书。”小云说:“我什么也没

5、想,只是看着老奶奶一个人过马路很危险,所以上去扶一扶她。”你赞同谁的做法,为什么?3、有人沉溺于赌博,负债累累,向你求借,你会帮他吗?相信当你遇到了这些问题会做出恰当的选择。你做出选择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活动五慧眼辨别 准确作答材料:台湾作家林清玄去一家羊肉馆吃羊肉,见到了老板,老板对他说:你还记得我吗?林清玄说:记不起来了。老板拿来一张20年前的旧报纸,那里有一篇文章,那时林清玄在一家报社当记者,这是一篇关于小偷的报道,小偷手法高超,作案上千次,次次得手,最后栽在一个反扒高手上。他在文章中感叹道: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如此灵巧,风格如此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成就吧!老板告诉他:我,就是

6、那个小偷,是你的这段话引导我走上了正路。如今他开了好几家羊肉馆,成了那里颇有名气的大老板。连小偷身上也有可欣赏的地方,连小偷也能在欣赏的引导下走上正路。我们周围还有什么人不能欣赏,不能被引导呢?从中你受到什么启示?三、展示提升(我是最棒的!) 1.材料: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子,气喘吁吁地请求驮了相对少量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一些负担。 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正乐得轻松呢。不久,驴子累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这说明了什么道理?2.材料:一个盲人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好奇

7、地问:“你自己看不见,为啥还要提着灯笼走路?”他笑着答道:“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这既方便了别人,也保护了自己。”你从老盲人的话语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四、当堂达标(我能行!)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 )A自己不想做的事,别人也不想做B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的身上C别人不愿意的事,自己也不愿意插手D我们要始终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2放学路上,小蓉捡到一个装有证件和大量现金的钱包。小蓉把钱包带回了家,准备第二天交给老师。妈妈知道后对小蓉说:如果你是失主,你是不是很想尽快找到钱包?小蓉妈妈的这种想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8、对他人要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C.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D.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3小冬是初二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从不愿意帮助别人,还常常给同学起绰号、叫绰号,因此同学们都疏远他。小冬之所以没有朋友,原因是( )A. 成绩好,不需要朋友 B. 同学们都很忌妒他C. 他不是以欣赏的眼光看人,而是以挑剔的眼光看D. 别人都对他有所求4换位思考要求我们( )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对交往对象切身关注,深入对方内心世界自己喜欢的事,一定要让别人喜欢A. B. C. D. 5语文课上,老师误以为张辉违反课堂纪律,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张辉觉得很委屈,与老师在言语上发

9、生了冲撞,这时张辉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对老师怀恨在心,从此上课时故意与老师作对主动找老师承认自己太冲动,请老师原谅有意识地疏远老师,避免再次发生冲突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主动找老师把问题解释清楚A. B. C. D. 6小齐英语成绩好,但数学成绩不好,小苛数学成绩在班上是最棒的,但他的英语成绩不好。小苛经常帮助小刘解答一些数学疑难问题,可是小苛请小齐帮他解答英语题时,小齐总是找托辞。一天小齐又向小苛问数学题,小苛说他自己要记英语单词没时间,可小齐发现他手中拿的是数学资料。(1)小苛疏远小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从这件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7.车上的和车下的 一个人在慢慢地过马路,任凭身后的汽车喇叭叫个不停,他却仍然不慌不忙,一副很不情愿让路的样子,嘴中还嘟囔:“你着急,谁不着急?有种就开上来吧!” 后来,这个人坐到了汽车上,又非常讨厌那些不及时让路的步行者和骑车人,甚至动不动就出言不逊:“怎么?找死啊!”“车上的和车下的” 的事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课堂反思一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