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考一轮3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2716540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图版】高考一轮3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图版】高考一轮3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图版】高考一轮3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图版】高考一轮3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图版】高考一轮3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图版】高考一轮3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图版】高考一轮3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精品地理学习资料 2019.4课时分层集训(三十一)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建议用时:40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327页)A组跨越本科线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12题。 【导学号:29790132】1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A气温分布图B降水量分布图C工业分布图 D旅游景点分布图2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A BC D1B2.A第1题,由上面的总结可知,地形和降水量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故正确答案选B项。第2题,地形的坡度与水土流失呈正相关,但当坡度达到一

2、定程度时,坡面径流量会有所减少,从而导致水土流失面积有所减少,进而导致单位面积产沙量有所减少。图中符合这一变化规律的是曲线,故正确答案选A项。(2018合肥模拟)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为土壤侵蚀。读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图,完成35题。3甲、丁两地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A海拔、降水量B土质、地形C降水量、地形 D风力、海拔4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壤侵蚀危害最大的是()A甲 B乙C丙 D丁5为防治土壤侵蚀,甲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是()平整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减轻水土流失造林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A BC D3C

3、4.B5.B第3题,由图可知,甲处土壤侵蚀强度明显大于丁处,结合丁位于德干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少,以及甲位于山地迎风坡而降水量大,可知造成两地土壤侵蚀强度较大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和降水量。第4题,土壤侵蚀危害程度与侵蚀强度、带来的经济损失有关,图中乙处土壤侵蚀强度小于甲,大于丙、丁;但乙位于恒河中下游平原地区,该地区是印度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故乙处土壤侵蚀危害最大。第5题,甲地区土壤侵蚀强度大,为山地地形,降水量大,故可采取修筑梯田、植树种草等措施防止土壤侵蚀。(2018温州十校联考)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该州海拔2 000米以上的山区,年平均降雨量2 026.5毫米,海拔较

4、低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降雨量817.2毫米。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67题。6“山顶森林、山腰村寨、山坡梯田、坡底河流”哈尼人的这种“四度同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梯田文化景观,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地区高海拔山区降水丰富,山顶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村寨位于山腰,水源充足洁净且冬暖夏凉,适宜居住C山坡梯田具有保水保土、净化地表径流、防止地震、滑坡等作用D山坡梯田海拔较低,热量充足,水、肥可顺地势自流至农田,利于水稻种植7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当地咖啡种植面积快速增长,水田播种面积大大缩小(咖啡种植比水稻需水量小,排水条件好),你认为大规模的咖啡种植对当地地理环境影响正确的是()

5、A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增大B当地气候变得更加湿润C水土流失减弱,河流的含沙量降低D生物多样性增多6C7.A第6题,山坡开辟梯田,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地表径流被污染,对于防止地震没有作用,可能会加剧滑坡等灾害。第7题,大规模的种植咖啡会造成植被破坏,河流汇水速度加快,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增大,蒸腾作用减弱,气候会变的干旱,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强,野生生物生存环境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科尔沁草原,曾经水草丰美,但前些年却变成荒漠化严重的沙地。从1997年开始,科尔沁人因地制宜,防沙用沙,目前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开始走向“沙绿民富”的道路。读科尔沁沙地位置示意图,完成89题。 【导

6、学号:29790133】8科尔沁沙地曾经“沙进人退”、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不合理灌溉导致的盐碱化ABC D9科尔沁沙地“沙绿民富”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A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加B沙地边缘构建乔、灌、草防护林带C配套排灌设施,合理引用水资源D推广沙地植被恢复配套技术8B9.A第8题,科尔沁沙地位于农牧过渡地带,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第9题,全球气候变暖,短时间内冰雪融水会增加,但蒸发愈加旺盛,会愈加干旱,加重荒漠化,故全球气候变暖不会使“沙绿民富”。B组名校必刷题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

7、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1011题。10“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11“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10C11.D第10题,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形成是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附近交错带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地下水由交错带流向绿洲区。“生态裂谷”为环境退化现象,即自然植被恶化、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第11题,由

8、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出现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即水资源利用不当所致,故为了绿洲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12阅读下列材料及图表,完成有关问题。材料一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关系(图A)、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关系(图B)。图A图B材料二黄土高原降水分布(图C)和图C中乙所在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表。图C乙所在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1)结合图B,分析说明图A中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该县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3)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方案: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修建淤地坝为主;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坡。方

9、案:以生物措施为治理侵蚀的主要措施;但必须与梯田、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请你在图C的甲、乙两地区中任选一地,选择该地合理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并阐明选择方案的理由。解析第(1)题,要结合图B来分析图A内容,分析土壤侵蚀时,要考虑与年降水量的关系,同时还要考虑森林覆盖率的因素,而森林覆盖率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图A显示年降水量在450 mm以下时,随着降水量的增加,土壤侵蚀快速增强;在年降水量介于450 mm至600 mm之间时土壤侵蚀强度又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快速下降;在降水量大于600 mm时,土壤侵蚀稳定在低水平。第(2)题,从表中可看出第一产业中种植业、畜牧业比重高,而该地降水较少,则植被以草地

10、为主,易出现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现象; 同时重工业(采掘业)比重高,开矿易出现植被破坏,重工业易出现污染等问题。第(3)题,甲、乙两地图C中显示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年降水量的差异,在年降水量大的甲地水分条件较好,应以生物措施为主恢复植被,沟谷内水土流量大,结合工程措施;乙地年降水量较小,水分条件较差,以工程措施为主,结合需水量较小的灌木林植被,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答案(1)降水量小于450 mm时,森林覆盖率低,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强;年降水量大于450 mm时,森林覆盖率会随降水量的增加剧增,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和森林覆盖率增大)而迅速减弱;降水量大于600 mm时,森林覆

11、盖率高,土壤侵蚀强度变化不大(相对比较稳定)。(2)该县第一产业比重过高,且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偏高,会出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现象,造成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该县重工业(包括采掘业)比重很高,如果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出现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同时还会出现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3)甲地应选择方案。理由:甲地降水超过450 mm,提高森林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在降水量较大地区恢复植被比较容易;但在坡度较大的沟坡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乙地应选择方案。理由:乙地降水量小于450 mm,植被生长的降水条件较差,(在降水量接近450 mm的地区仍有较强的侵蚀力)

12、应以工程措施为主,降水量较小,选择需水较少的灌木和草坡更适宜。13撒哈拉沙漠南缘的11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撒哈拉沙漠南缘绿化带规划示意图材料一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7100千米,宽15千米。材料二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且树木旱季不落叶。沿线国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为绿色长城项目筛选、引进适应性树种。(1)图示的非洲“绿色长城”大致是沿着哪两种气候类型区的交界带延伸?(2)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3)为遏制荒漠化发展,除建设“绿色长城”外,沿线国家还可

13、以采取什么措施?(4)从气候的角度,分析11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本特性。解析读图时,注意比较“绿色长城”以北地区(20N30N)和以南地区(10N20N)的纬度差异,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判定气候类型的差异,确定图示“绿色长城”位于两个气候区的过渡带,同时也是土壤、植被和自然带的过渡带。(1)图示“绿色长城”北部地处副热带,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南部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稀树草原气候。(2)“绿色长城”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和离岸风,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

14、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扩大了荒漠范围。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3)当地气候干旱,荒漠广布;非洲人口增长快,粮食需求量大,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防止过度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4)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向热带稀树草原气候过渡的地带,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呈稀树草原景观;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不能有效地降低风速,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材料二中已给出选用树种的特性,分析时也要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当地

15、气候干旱,选用适应性强的树种会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当地树种叶少,冠小,不能密集种植,旱季落叶,选用的树种就要克服这些弊端,选用旱季不落叶树种,以利于密集种植,树冠大叶多的树,可有效降低风速、抵御风沙。答案(1)热带沙漠气候区与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2)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3)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4)原因: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且旱季落叶,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特性: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