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主题辅导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2715891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主题辅导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主题辅导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主题辅导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主题辅导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主题辅导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主题辅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主题辅导(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主题辅导学习时间:2013.10.学习内容:单元导读与课时目标的联系如何集体备课一、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的联系小学语文是依据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的思想编排的,在按专题编写教材时,注意了加强整合,使整组教材以至整册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为每个单元是围绕专题整合各项学习内容,并使前后学习活动互相联系,环环相扣,就使每组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在凭借教材进行教学时,要注意这一编写特点,做到瞻前顾后,整组备课,整组设计安排教学,发挥教材整合的教育教学效果。1围绕专题精选课文。语文教材中每组课文都围绕专题精选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课文,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

2、专题是自然奇观,所选的4篇课文,是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涉及山、水、树、云,雅鲁藏布大峡谷描写了稀世罕见的自然景观,观潮鸟的天堂火烧云则是写出了常见的自然现象中的“奇”。学生通过阅读,在欣赏这些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的同时,也会为祖国的人杰地灵而自豪。五年级梅花魂在第二单元,专题是围绕着思乡情选的4篇课文。二年级一株紫丁香在第二单元,专题是校园生活丰富多彩,选了4篇课文。2各项教学内容都围绕本组专题。每组的课文围绕专题编选,从导语到语文园地的各项内容也都围绕专题来安排。例如第一组,在“导语”中就点出“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撼”,要求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

3、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就是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先口头交流,再写下来。“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让学生积累的也是描写自然奇观的佳句。3每组的前后内容互相联系,环环相扣。每组有三至四篇课文,这几篇课文围绕专题安排的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前后有联系,有照应,做到环环相扣。首先,注意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通过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很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例如,在第一组火烧云一课前面有这样的连接语:“江潮,峡谷,榕树,鸟儿这些美好的景物像一幅幅图画,使人回味无穷。让我们把视线转向空中,去欣赏那美丽的晚霞。认

4、真读读课文,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这样承前启后,就把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学习连成一体,而且体现了学习能力的迁移运用。以上是对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做了简要分析,那么我们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主要内容、揣摩作者思路或引导学生从阅读的文章扩展开去。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导读是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前。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组成,提示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使师生在教学之前对整组教材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比如,四年级的鸟的天堂在第一单元,导读语:“风起云涌,超涨潮落,奇花异木,高山深谷大

5、自然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撼。本组课文再一次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让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还可以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以丰富我们的见闻”。分析这段话:风起云涌,超涨潮落,奇花异木,高山深谷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撼。就说明这一单元是围绕着大自然神奇的内容写得。让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还可以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以丰富我们的见闻。这就是目标要求,即学习的方法。目标一,分两个点,一是读中感悟,(过程与方法 这是一种方法,提升学生空间想

6、象力,对文本语言的感悟)二是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学习写作方法 知识与技能)目标二,搜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四年级:感受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多看到的不同景象,体会作者的感受。从这个目标中我们看到教师只关注了感受榕树大,感受鸟多。而忽略了作者生动的描写。在落实目标时:老师抓住了榕树的大,给鸟儿提供了广阔的生活空间;鸟多,自由自在的飞翔、欢快鸣叫的动人情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老师总是反复强调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还体现了榕树的大或鸟多等,忽略了作者生动的描写,缺少对巴金这篇作品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的表达方式的体会。教学中教师应该透过文字,感受语言魅力。比如,表现榕树大的句子中,除了

7、枝上生根外,“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中卧字朴实生动;再有第8自然段中描写大榕树的茂盛,充满了生机的语言,如:“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不留一点缝隙”,“这儿的堆和簇,表现了榕树的茂盛,更表现出了榕树的绿;在表现榕树生命力之美时“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似乎、颤动”传神地把当时作者的感受、联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写榕树的叶子亮丽,又反客为主,写成“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叶子对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让人不得不看,榕树的生命力可谓强,“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是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颤动”如

8、果变成“涌动、跳动、颤抖”,就不能把绿叶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状态准确地刻画出来。 语言大师巴金的文章,流畅自然,朴实生动,富有热情。这些句子拿出来,读读议议,这就是目标中读中感悟,这样的才能使我们的语言感染学生,学生才能激发出热情投入到文本中。看我们的课堂,老师总是把一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生想,这样课堂就乏味。再看我们的学生,并不是不想说,不会说,是因为我们平时教学中训练学生思维的空间太狭窄,学生只是就问题论问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品读感悟,组建补充,组间质疑的场面总是令我们不尽人意,例如五年级:看单元导语的第二小节:阅读课文的时候,要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并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事

9、情表达出来的。课堂目标:感受人物情感,领悟如何借事抒情。 落实目标时,老师通过五件事情表达作者对祖国的思念之情,老师讲的多,总是用问题领着学生,问题一多,学生就不能在头脑中不能建立完整的体系,这篇课文要抓住具体梅花,把物和情结合起来。 二、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1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再回头看看四年级单元目标:让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以四年级课文中小泡泡为例,这些泡泡,有的是思考对词语的理解,如,蟋蟀的住宅中的“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呢?”有的是体会用词的精妙,如,颐和园中的“慢慢地滑过

10、中的滑字用得真好”; 有的是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如,白鹅中的“联系上下文,我体会到了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有的是读了课文产生的联想,如,去年的树中的“这时候鸟儿会怎么想呢?”还有的是设法理解句段的内容,如,鸟的天堂中的“我知道“树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了”。 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想,自读自悟。通过这样的反复实践,学生就能逐渐领悟到读书时应该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从而提高自己读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例如,鸟的天堂后的“我有一些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如,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

11、有的没有加呢?”有的是就某个特别感兴趣的问题与大家交流感受,例如,梅花魂课后的三个问题还有四年级、五年级课后都有把句子抄下来。3“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一些语言现象,发现一些语文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展示台”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和才能的机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成就感。“宽带网”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这些栏目,都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了条件,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聪明才智得到了发挥。“我的发现”这个栏目从一年级下册就已开始安排,随着年级的升高,发现的范围逐步扩展。前三年

12、,主要由学生自己发现识字方法,发现词句中一些带规律性的现象,到四年级,进一步扩展到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发现。四年级上册的8个“我的发现”中,有3个是关于词句运用方面的发现,分别是:明贬实褒的语言现象、用熟知的事物来进行比照的方法,广告中乱改成语的错误做法;有4个是关于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发现,分别是:读文章时要想象画面,边读边想提出问题,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表达清楚;还有一个是发现童话的一些基本特点。由于发现的内容比以前丰富了,“我的发现”栏目的呈现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吐泡泡形式改为小林、小东两个孩子的对话。这两个孩子,可以理解为学生自己和他的一个学习伙伴。

13、教材中,他们的对话一般只是提起某个话题,开了个头,为同学们交流某一方面的发现留有较大的余地。三、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应该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加强了开放性,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例如,再如“六年级下册凡卡中讲到圣诞夜凡卡给爷爷写信,渴望回到乡下爷爷家的心情,不难看出凡卡学徒生活的不幸遭遇,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的童年对比,一下子就能提升学生对凡卡的同情心,同

14、时对给凡卡带来这样苦难生活的沙俄制度的痛恨。比如梅花魂就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来加深理解外祖父回不了祖国的惆怅、无奈,致使读到描写读思乡的古诗时落泪家人回国了老人呜呜的哭船上送别时的泪眼朦胧。身居在国外,我们对比民工,每到春节,无论给加报酬,也要回家。2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在课外多读好书,是体现教材开放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实每册教材在部分课文后面增加了“阅读链接”,如,在梅花魂后面,链接了故乡这不仅适当扩展了课文的学习,还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果有条件,他们可能会把这些相关的材料找来阅读。以上这些都被我们教师在讲课中忽略了3安排综合性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本册教材从每

15、个专题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写观察日记,搜集、交流资料等活动。特别是安排综合性学习的两组,语文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多样。如,“中外童话”这一组,学生在课内外读童话,还自己写童话、续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在“展示台”中学生还展示办的关于童话的墙报和小组编的童话故事集。再如,“成长的故事”这一组,学生通过阅读、调查访问、写信等多种方式,了解名人、亲人或同伴的成长故事,然后用写文章、讲故事、编短剧、办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这样的安排,充分体现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二、如何集体备课(一)初步研究教材,形成有自己思想的第一教案个案。 “走进教室前,我认真备好课了没有?”的确,上课是一个教师要面对学生群体,我们很难预料学生的思想瞬间会有怎样的变化,一个奇思妙想,一个小小地创造,一个发问,可能给课堂带来一场“革命”,也可能由于我们自己的备课不充分,革了我们自己的“命”,这要求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来体现新课堂的生命价值。所以,我们在强调集体备课时,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备好个人的第一教案,来保证集体备课的“生命”意义。对于个案的形成,一般要求每一位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弄清所备课的内容在本册,本章节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或本单元的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