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技术复习资料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271251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施工技术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隧道施工技术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隧道施工技术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隧道施工技术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隧道施工技术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隧道施工技术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施工技术复习资料(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隧道复习资料隧道施工技术第一章 绪论一、 隧道与隧道工程二、 隧道的分类三、 隧道的构成与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一、1.隧道:指修筑在地下或山体内部两端有出入口供车辆、行人、水流及管道线等通过的管道。2.我国目前隧道状况: (1)铁路隧道 (2)长大隧道 (10km) (3)地下铁3.隧道的优点 (1)利用隧道可以实现各种运输线路,直线穿越山岭而不必盘山绕岭。 (2)不占用地面空间。二、隧道的分类1按隧道所处的地质条件:土质隧道、石质隧道。2. 按隧道的长度分: 短隧道: (铁、公:L500m); 中长隧道: (铁:500mL1000m) (公:500mL1000m) 长隧道: (铁:3000mL

2、10000m) (公:1000mL3000m) 特长隧道: (铁: 10000m) (公:3000m)3.按断面积的大小分:极小断面隧道、小断面隧道、中等断面隧道、大断面隧道、特大断面隧道。4.按隧道所在的位置:山岭隧道、水底隧道、城市隧道。5.按隧道埋置深度:浅埋隧道、深埋隧道。6.按隧道的用途: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 交通隧道:铁路 公路 水底 城市隧道 水工隧道:引水 排水 导流或泄洪 排沙隧道 市政隧道:给水 污水 管路 人防隧道 矿山隧道:运输 巷道 给水 通风隧道7.按隧道的截面形状分:圆形 椭圆形 矩形 双孔 双层 马蹄形三、隧道的构成和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1隧道的

3、构成:(1)主体结构:围岩 支护 初期支护:喷射混泥土、锚杆、钢筋网、喷射钢纤、维混泥土、钢支撑等结构组合2.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1)矿山法:钻孔装药爆破通风出渣 先拱后墙法,先墙后拱法(2)明挖法:在露天的路堑地面上或是从地表向下开挖的基坑内先修筑衬砌结构物,然后敷设外贴或防水层再回填覆盖土石。 明挖法施工工序:降低地下水位边坡支护土方开挖结构施工及防水工程。(3)掘进机法:利用隧道掘进在岩石地层中暗挖隧道的一种方法。(4)盾构法:将盾构机械在地中推进。(5)沉管法:施工顺序在船台上或干坞中制作隧道管道;管道两端用临时封墙密封后滑移下水;将管道拖运到隧道的设计位置下沉管道连接管道拆封墙第二章

4、 围岩分级与围岩压力一、 围岩分级原岩:未经人工扰动的岩体。围岩:隧道开挖后对其稳定性或定量指标。指标:物理力学参数、自稳能力、所能承受的极限荷载。基本分类因素:(如:坚硬完整度等)岩体基本质量 分类修正因素(如地下水等)岩体物理参数围岩类别 围岩加固支护措施 自稳能力 分类因素第类:与岩石有关的系数、强度、变形模量等。第类:与地质构造有关。第类:与地下水有关要素。由第类因素:(1) 岩石强度(2) 岩石的物性指标为基础岩体的完整性: 基本质量指标:BQ=90+3Rc+250Kv Rc:岩体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Kv:岩体的完整系数。、BQ550、450BQ550、350BQ450、250BQ3

5、50、BQ250铁路围岩分类:以围岩稳定为基础,按弹性纵坡速度。二、 围岩压力(1) 影响因素:a、岩体初始状态应力分布; b、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 c、岩体结构; d、工程性质; e、支护结构类型和支护时间。松土压力的四个阶段:(1) 变形阶段:顶板开始沉陷,出现拉断裂纹(2) 松土阶段:裂纹扩张,结构松动(3) 塌落阶段:结构逐步坍落(4) 成拱阶段:2.围岩压力的计算 (1)深埋、浅埋隧道的判定原则Hp=(22.5)ha Hp:深埋隧道与浅埋隧道的分界的埋深 ha:隧道实际塌方体统计平均高度单线:ha=0.411.79双线:ha=0.4541ww:开挖宽度影响系数。以B=5m为基准t=1

6、m时,w=1+i(B5),当B5,i=0.2 当B5,i=0.1(2)深埋隧道的围岩压力 、垂直均布压力作用q=h 当hha时,q=h e1= h,e2=(h+ht),=tan(452)2第三章 隧道的基本构造一、 隧道主体建筑物1、 直线隧道净空2、 洞身衬砌:(1) 模板砌筑混泥土整体衬砌。优点:对地质条件适应性强,易于按照需要成形。曲墙式使用条件:地质条件较差,土层软散,强度低(2) 装配式衬砌:将预制节段运输拼装完成后即可受力(3) 锚喷支护(4) 复合式衬砌 喷锚支护与混泥土衬砌 喷锚支护与喷射混泥土 钢拱喷射混泥土与混泥土 装配式衬砌和混泥土衬砌3、 衬砌材料 要求:足够的强度、刚

7、度、稳定性,在某些情况下具有抗渗性、抗冻性等。(1) 混泥土:优点:抗压强度高,整体性好,施工方便,抗渗性好,可掺加化学试剂。(2) 锚喷混泥土:强度高;施工效率高;受力性能好;省去支架模板,经济。(3) 锚标:机械型,粘结型。(4) 钢筋混泥土(5) 石料:经济、就地取材、渗水性差、强度低、施工效率低。4、 明洞(1) 拱式明洞适用条件:类型:路堑式拱式明洞,半路堑式拱式明洞(2) 棚式明洞适用条件:山坡外侧路堑低下,山坡坍方落石数量少,山体侧压力大(3) 箱形明洞道床:轨枕下面路基面上铺砌的石磕,道磕外面层。盲沟:在路基或地基内设置的充填碎砾石等粗粒材料,并铺以滤层的排水、截水暗沟。第四章

8、 隧道施工方法第一节 概述一、 选择施工方法的原则:(1) 施工安全(2) 结合设计文件及环境条件来选择(3) 在地质变换频繁考虑变化性,必要时作出调整(4) 尽量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设备等。第二节 新奥法1、新奥法三个过程:设计,施工,量测。2、新奥法实施过程的基本要点:(1) 开挖尽量采用光面爆破成预裂爆破采用大断面或较大断面开挖减少扰动;(2) 充分发挥围岩的支护作用;(3) 根据围岩采用不同的支护类型和参数及时施作密贴于围岩的类性喷射混泥土和锚形杆初期支护以控制围岩变形;(4) 尽量使隧道周边轮廓圆顺避免棱角突变处应力集中;(5) 在施工过程中对围岩和支护的动态观察、量测,合理安排施工

9、方法,工序,进行设计变更,保证施工质量。3、新奥法施工原则: (1) 充分考虑岩体的力学性质;(2) 在适当时机构造适当的支护,避免出现不利的应力、应变状态;(3) 对软弱岩层必须结构筑一个闭合的支护结构;(4) 由现场量测监控围岩动态,根据允许变形量求得最适合的支护结构。4、锚喷层【喷射层】(1) 防护加固围岩,使围岩强度提高(2) 改善围岩的受力状态5、锚杆(1) 悬吊作用(2) 减跨作用,减少柔压跨径(3) 锚杆组合作用(4) 挤压加固作用6、量测(1) 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利用量测结果修改设计、指导施工(2) 预见事故和险情以便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3) 积累资料为以后的设

10、计提供类比依据7、量测内容(1) 隧道内的目测观察(2) 隧道内空的变位测量(3) 拱顶下沉量(4) 锚杆下拉力8、当稳定性不能达到要求时:(1) 加强支护加密锚杆 加厚混泥土层 采用临时仰拱(2) 当地质水文发生变化 更改设计参数9、新奥法的优点:(1)充分发挥围岩自身能力;(2)减小了混泥土的厚度,较经济;(3)施工工艺简单,机械化程度高。第三节 隧道开挖方法一、 全断面法1、 适用条件:围岩坚硬 隧道长度长2、 施工工序:施工准备钻眼装药连接引爆网路爆破边墙初期支护拱部初期支护清除爆渣通风3、 优点:便于机械化作业 施工效率高 扰动次数少缺点:对围岩的扰动大 稳定性低二、 台阶法【长台阶

11、法、短台阶法、超短台阶法】1、 长台阶法:(L50m或L5d)施工顺序:施工准备钻眼装药引爆上半断面拱部支护钻眼装药爆破边墙支护优点:有足够的工作空间 开挖面较全断面法稳定缺点:需要支护闭合时间较长2、 短台阶法:(11.5dL5d或5mL50m)适用条件:级围岩,尤其级优点:缩短支护闭合时间 有利于控制隧道收敛速度(收敛:隧道周边各点趋向于围岩中心变形)3、 超短台阶法:(L:35m)(1) 施工工序:开挖上半断面拱部支护开挖下半断面边墙支护开挖水边放仰拱二次衬砌(2) 适用条件:软弱地基,膨胀特工(3) 优点:闭合时间短,利于稳定缺点:干扰大,效率低三、 分部开挖法1、 台阶分部开挖法优点

12、:施工安全 开挖断面稳定性好 机械化效率高2、 单侧壁导坑法3、 双侧壁导坑法适用条件:级围岩浅埋优点:闭合,施工安全4、 中隔壁法第四节 洞口和明洞施工1、 部分明挖拱墙交错法 先做外侧边墙法 挖开灌边墙法2、 施工工序:挖槽灌注槽边混泥土下放钢筋灌注部分边墙混泥土开挖拱部上拱部四填土开挖下部剩余作剩余墙体。第五节 浅埋暗挖法一、 实施过程将钢管打入地层注入水泥化学浆液加固短进尺开挖(0.51.0m)初期支护防水层二期支护。三、 适用范围优点:适用广 断面形式多 较盾构法经济 不占用地面空间第五章 隧道开挖第一节钻眼装药引爆出渣。钻眼爆破的满足条件:(1)形状、尺寸符合要求,岩向平整,误差符

13、合要求。(2)扰动小第二节 爆破的一般知识一、 炸药的性能1、 敏感度:对外界能的需要程度2、 爆力3、 猛度4、 殉爆距离二、起爆方法和起爆材料 1、火雷管起爆法 2、电雷管起爆法 3、导爆索起爆法 4、导爆管起爆法 塑料导爆管非电雷管起爆系统第三节 隧道的爆破设计一、 炮眼布置1、掏槽眼 2、辅助眼 3、周边眼二、炮眼的布置原则和方法 1、最好(小抵抗线)装药重心到自由面的最短距离 2、掏槽形式:斜眼掏槽三、钻爆设计内容 1、炮眼数量 掘进面大小和岩石坚固性系数N=3.33fs2 根据每循环的炸药量和每个炮眼装药量N=ks2、爆破参数单位消耗量,总消耗量单位消耗量:爆破每立方米原岩所需的炸药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