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周测试题(2022.3)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2711879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周测试题(2022.3)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周测试题(2022.3)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周测试题(2022.3)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周测试题(2022.3)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语文周测试题(2022.3)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周测试题(2022.3)人教版高三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周测试题(2022.3)人教版高三总复习(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周测试题(2022.3)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高三语文周测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副教授林雅华最近在和中学任教的同学聊天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老师家长都力推孩子看觉醒年代,孩子竟然难得听话,和家长一起坐下来,看得津津有味代际之间形成目光的交汇”。 觉醒年代凭什么吸引年轻人,或者说,当下收视和口碑双赢的主旋律剧,究竟有什么秘密让年轻人如此“上头”? 林雅华认为,主旋律剧满足了当下年轻人了解新话题、认识新思想的欲望。在国家与社会昂扬奋进的总体氛围中,新的话题随之产生,新的“流行”亦随之产生。年轻人是社会中最活跃的文化群体,他们对

2、国家与社会的变化也是感受最为敏锐的群体,在某种意义上,这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同频共振”。文化领域的现象更是如此。如果脱贫攻坚战没有取得全面胜利,山海情一类的作品也就没有如此坚实的依托,年轻人也不会对此形成话题的场域。觉醒年代同样如此。国力的提升唤起了当下年轻人“平视”这个世界的自信心,也给他们带来新的话题,而觉醒年代恰好是这个话题最好的呈现。 另外,主旋律剧的价值和意义迎合了当下年轻人的成长需求。林雅华说:“无论是山海情还是觉醒年代,剧中都有一个很突出的主题年轻人应该怎样活着。” “个人层面的痛苦和烦恼,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代年轻人都在时代的大潮中找寻青春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林雅华说,“当下

3、,身处巨大竞争压力中的年轻人,在主旋律剧中,可以看到他们所不熟悉的风云激荡的时代,看到上一代年轻人追寻意义的过程。这在某种意义上为他们打开了视野,让他们看到了青春意义与生命意义的深刻书写那就是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在为理想和信仰的奋斗中,克服琐碎和平庸,从而获得某种超越。” 在林雅华看来,为了“打入”年轻人的圈子,主旋律剧也逐渐善于“娱乐”。当然,这里的“娱乐”,并不是娱乐化。“娱乐化”往往将娱乐放在首位,人为降低了严肃性与真实性;而“娱乐”是寻找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切入,借助故事、细节和走下“神坛”的人性,使中国历史与主旋律思想更易于被年轻人接受。 从这个角度看,年轻人之所以喜欢觉醒年代,

4、是因为剧作消弭了历史人物与当下年轻人之间的距离。对于剧中人,现在的年轻人不需要仰视,也不必被他们的“权威”吓倒,师长、朋友般的形象,让大家觉得他们宛若眼前,蔡元培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慢羊羊村长”,还有他那句挂在嘴边的“谁也不能伤害我蔡元培的学生”,很难不让人心生喜爱。 觉醒年代还让年轻人对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产生了感性的发现。陈独秀在陶然亭约见钱玄同、刘师培,三位文人有诗酒相伴,在大雪当中谈论国家与民族未来,有诗情画意,也有豪情壮志;新旧文化两派人马对战,双方都很有PK精神,为了怎么在杂志与报纸上“打嘴仗”,两方也经常在内部唇枪舌剑,火花通常在此诞生,这对年轻人来说,是种陌生体验。 在好看和“上头

5、”之后,主旋律剧的价值和意义终究会凸显出来,年轻人其实一直在寻找活着的意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奉献精神、牺牲精神,从这些主旋律剧作中,带着温度和情感,穿越历史而来。 (摘编自蒋肖斌觉醒年代山海情回答的是:你的青春应当怎样度过)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觉醒年代用初心、匠心、诚心、史心、艺心,熔铸成有质感的影像语言,追寻跨越历史长河的中华民族精神,为电视剧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再添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品力作,照亮了同类电视剧的创作之路。 这部作品首次以电视剧的形式回溯中国共产党的起源和孕育过程,生动再现中国近代历史的大变局,深刻讲述中国人民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此外,这

6、部剧首次将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陈独秀和李大钊追求真理、寻找救国救民之路的过程正面清晰展现出来,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来历和初心,这是觉醒年代的主题,也是最重要的艺术贡献。 该剧以精巧的故事架构全景,展示中国近代惊心动魄的思想变革。觉醒年代从社会思想观念的进步切入,以青年杂志问世到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建立这一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觉醒年代对思想变革进行戏剧性架构,既保持政论性又突出观赏性,达到了“让观感舒服的状态”。 (摘编自杨明品觉醒年代:党史学习的优质教科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轻一代对主

7、旋律剧觉醒年代的关注,让他们与老师、家长有了共同的话题,两代人对此剧有了共识。 B在国家与社会昂扬奋进的总体氛围中,年轻人作为社会中最活跃的文化群体,在某种意义上能与文化现象形成一种“同频共振”。 C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是所有中国人的梦,觉醒年代用“三位文人雪中陶然亭把酒相谈”这样富有感性色彩的画面表现了这一理想。 D觉醒年代首次以电视剧的形式回溯中国共产党的起源和孕育过程,从这个角度说,它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旋律剧也讲求娱乐,但并不把娱乐放在首位,而是以年轻人感兴趣的话题切入,通过多种方式,使主旋律思想被年轻人接受。 B只要主旋律剧能够得到当

8、下青年一代的广泛喜爱,这些剧作对于他们的价值与意义就会凸显出来。 C材料二对觉醒年代主题艺术的阐释,可以推断出以前的剧作反映陈、李二人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都是不清晰的。 D材料二提到的觉醒年代精巧的故事架构达到了“让观感舒服的状态”,与材料一主旋律剧善于“娱乐”的观点不一致。 3下列场景设计,不能表现“主旋律剧作善于娱乐”思想的一项是(3分)() A陈独秀是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者,是五四运动的倡导者,其先进思想对早期的共产党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剧中我们还看到他和儿子“拧巴”的日常相处。 B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他的杂文被毛泽东誉为“匕首”和“投枪”,在剧中我们还看到他被“

9、人血馒头”深深刺痛而眼含泪水。 C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在剧中我们还看到中国第一部共产党宣言是陈望道先生翻译的。 D剧中不乏大段有关中国人精神与尊严的演讲与争论,但内容脱离了口号,都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4分) 答:_ _ 5觉醒年代契合了当下年轻人什么样的思想需求?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具体说明。(6分) 答:_ 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本来的颜色 祝勇 有人说,第一缕春风是从东南角楼吹进紫禁城的,那么,同期开放的花,应该是由东向西,像一层层的浪,漫过紫禁城的。其中,宁

10、寿宫花园里的二月兰、绛雪轩前的太平花、文华殿前的西府海棠、建福宫的梨花,都让人感受到宫殿里的时光流转,生命律动。还有很多一时叫不上名字的花花草草,都会在有风吹过的地方生出来,墙角、砖缝、瓦垄,甚至是城墙上高高的滴水里,都会意想不到地探出花朵来,告诉人春天到了。 很多人以为紫禁城里没有花木,但这只是个错觉。如同故宫博物院馆藏的众多花卉画作,在无声的绽放里,铺陈出一个个朝代的审美与气韵。比如,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吴昌硕作品,其中一幅他七十四岁所作牡丹图轴,用胭脂画红,色彩古艳。背景粗朴的石头,又为色彩作了平衡。题识有趣: 跛足一翁出无车,身闲乃画富贵花。燕支用尽少钱买,呼婢乞向邻家娃。 “燕支”,就是

11、“胭脂”。 有学者评论其画作的色彩时说:“他晚年尤其喜用西洋红,其特点是浓郁浑厚,正好与他古厚朴茂的绘画风格相匹配,艳丽强烈的色彩,给吴昌硕朴厚古拙的画面平添了无限生机。” 是的,这无限生机,正是无限地接近了大自然本身。 “仲春二月,烂漫花开,姹紫嫣红,风光大好。”这是自然对人类视觉的犒赏。花是自然的尤物,早已入诗入画。诗和画,是中国人对这种自然之美的自觉回应。诗经中就有诗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描绘桃花开放,鲜艳茂盛的样子,借以形容少女之美,开创了以桃花喻美人的传统,所谓“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到了六朝时代,也许是因为社会动荡,命如草芥,人对生命有

12、着特殊的敏感,六朝人描述花木,精致到了几乎变态的程度,这也抽空了时间的间隔,让我们的目光可以直接抵达六朝,落在花木声色上。 如胡晓明先生所说,六朝人描写花光、水色、芳林、云岩,达到了“斗巧”的境地。如写花之鲜,用“雨洗”;写水之美,用“泉漫”(“雨洗花叶鲜,泉漫芳塘溢”);写花之绽放用“舒”(“紫葵窗外舒”),用“抽”(“新条日向抽”)中国人写山水草木的词汇,似乎被六朝人用完了。写花木的华滋,如“红莲摇弱荇,丹藤绕新竹”,如“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写虫禽的嬉闹,如“蜻岭草际飞,游蜂花上食”,如“巢燕声上下,黄鸟弄俦匹”(以上皆谢朓诗句),等等。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大自然风景的细嚼慢咽、精心品赏

13、;而在这种心情里,隐藏着对大自然生命的珍爱与流连。 写花难,画花更难。因为“花无定形”。而画花,不只要画形,还要画神、画骨、画气。 其实果类花卉入画,自唐五代以前就有,其中包括桃、李、梅、杏等。宋徽宗时代编定的宣和画谱中有蔬果叙论,写:“早韭晚菘,来禽青李,皆入翰林子墨之美谈,是则蔬果宜有见于丹青也。”元代钱选八花图卷(故宫博物院藏),绘有折枝海棠、梨花、桃花、桂花、栀子、月季、水仙等八种花卉,画法继承宋代院体,用笔柔劲,细洁而秀润,设色清丽淡雅,给人幽静超脱的感觉。现存钱选花卉仅此一本。明代沈周,除了绘制山水画,亦画有大量花卉、果树。朱元璋苦命的后裔石涛(朱若极),自称“苦瓜和尚”,写有苦瓜

14、和尚画语录,大到万里河山、小到朝菌蟪蛄,可随时调整焦距,在山水、花鸟、人物诸画种间自由出入,收放自如。 吴昌硕的笔下世界,堪称一部花的百科全书。他笔下的花木王国,加入了许多新的成员,有被文人视为“大俗”、却为百姓所爱的桃红李艳,还有杏花、水仙、罂粟、芦花、紫藤、菖蒲、栀子花、雁来红等。犹如六朝的诗句,吴昌硕调动色彩元素去表达花木世界的花影色泽,比如洋红、朱砂、胭脂、朱膘、赭石、藤黄等(他“以墨画枝,以色貌花”的画法后来在齐白石的画里得到延续),甚至不惜动用大红大绿,来描绘这百花盛开的世界。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象,而艺术,则是人与时代的风云际会。当艺术史发展到清末,到吴昌硕手上,就不仅是大红大绿,还把这大红大绿用在了文人最宠爱的梅花上他不只画墨梅,也画红梅、绿梅,甚至把红梅、绿梅放在一起,这也是一种特立独行,像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