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与对策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2711612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与对策(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与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乡农村进城务工人数与日俱增,父母离乡进城务工、经商,而大多数子女却留守在农村老家,而且这部分人数还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在我乡不管是中学校,还是小学校的学生中,平均有6以上的是留守儿童,他们存在方方面面的不足.其中留守儿童的年龄段跨越了整整十年,小到刚入学的孩子,大到要成年的青年,他们失去了父母的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并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我对此做出相关说明、分析、对策与建议.如下:一、数据说明 宜冲桥乡下辖20个村,九年制学校包括本部及4个教学点。我先后部分村及教学点的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现将数据情况说明如下: 先后多次到

2、黄泥、长岭及部份村和教学点与当地儿童、群众、村书记、科任老师、班主任交流,对当地的基础建设、自然条件、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了由浅入深的调研,获得了许多客观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整套调研数据。同时也通过通信工具关注当今各地“留守儿童”的动态.然后组织看望“农村留守儿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进行必要的辅导与帮助,形成了“老师志愿者留守儿童的互动式访谈模式,并随时进行总结与访谈.让我更加了解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为后期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打开了局面.二、现状分析:(一)农村留守 “儿童现状 1、身心方面 (1)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成长应尽的“教育职能往往转化成了监护人的“监管”职责,而

3、这些监护人大多数为奶奶、爷爷、外公、外婆或亲戚朋友(农村现状“三八、六O”),他们普遍文化水平低或文盲,使得他们在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方面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对孩子生活习惯,思想交流,社会交往等的正确引导;甚而有些监护人在这方面根本不管。在心理上,“留守儿童的情感支撑更多的是来自于班上同学、朋友,而非家人,使得他们性格往往比较孤僻,甚至偏直。严重影响了儿童发展过程中的身心健康。(2)外出打工的父母,有部分刚把孩子生下不到一年,双双离家外出打工,甚至七、八年不回家,导致孩子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对父母反感、陌生,反映出“好像跟父母没什么话好说的状态;对父母、自己都缺乏自信心.下

4、引例一通话记录:“华华,班上排名没有下降吧!”,“嗯!”,“在家要听爷爷、奶奶的话哈!”,“嗯!”,“爷爷、奶奶身体都好吧!”,“嗯!”,“其它没有什么了,华华挂了哈!”,“嗯!”。总共不到1分钟。、学习方面(1)“留守儿童”总体上学习积极性刚开始较高,但对于低年级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对其学业行为起着负面作用。由于有的职能部门管理不到位,学校周围的网吧、游戏厅,对学生诱惑太大,加之父母不在,监护人监护不力,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自己无法及时给予纠正;久而久之留守儿童中极易出现失范和越轨行为。不仅学习成绩下降,而且还会给社会带来诸多问题。(2)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中表示他们最苦恼的事是“学习题

5、目难,不知道应该问谁,缺乏必要的课外辅导,这一点在县城实行“早九晚五”工作制后显得更加突出。使得在留守儿童中,60的人学习成绩不好,在有些地方,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3、成长方面(1)监管人作为“留守儿童的第一负责人,应该方方面面都有得关心,但据调查分析,监管人中60以上都仅从安全上对“留守儿童”进行管理, “赌场、游戏厅、电影厅、未成年人禁入场所”成了有些孩子“快乐成长”的主要场所。(2)大部分“留守儿童”,由于年龄的隔阂,和亲属间缺乏交流,加之父母总怕孩子缺吃少穿,为了表达心灵上的内疚,经常寄钱、寄物给这些“留守儿童”,使得一些孩子,养成了从小大手大脚,像一个小少爷、小公主。

6、监管人无法管,孩子越来越放肆,甚至出现夜晚归,或夜不归等严重现象.(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现状 1、家长不负责任“子不教父之过”,进城的农民,在外务工挣钱,把孩子留在家,甚而自己几年不回家,也不给家里人联系,在孩子的感觉中就像“爸爸、妈妈从未出现过!”,“他们没有抚养自己!”,“爷爷、奶奶成了他们的父母!”,甚至“自己不知不觉中又多了兄妹!”,一切都哪么无奈。 2、迫于无奈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以后学习,接受教育和成家立业有足够多的资金,父母双双外出打工,为了孩子的衣、食、住、学做好准备;外出辛苦打工,仅向家里打电话,寄钱,为了节约车费和过年多挣些加班费几年才回一次家,不到一个月又外出,让孩子根

7、本就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一切由孩子自由化发展,没有考虑到在孩子的发展历程中父母的重要性。三、对策与建议(一)对策、儿童自身 (1)自已主动与同学、老师、监护人、朋友交流,多听他们的建议。让自己慢慢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学着调换角度看待人。 ()努力学习,不懂就问,力所能及为家庭减轻负担,少让父母担心。多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拒绝参加赌博、网吧、电子游戏等活动。 2、老师、学校(1)热心去听儿童心声,关心他们的言行举止,对他们出现的错误进行引导、教育、关爱,对还未发现的问题进行防范、制止。(2)发动各方力量共同关爱“留守儿童”,在班级体内建立互助,更多与“留守儿童谈话、并总结经

8、验。 (3)学校老师适时家访;多组织课外活动,用一些宣传片进行说教;另应筹备一些共同活动的体育器材,让孩子一起参与集体活动.、亲人 ()父母应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经常电话与他们保持交流,了解成长中的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最好每半年或一年回家与他们团聚一次,有条件的可将他们带在身边,就近入学,以利他们健康成长。 ()监管人要严格负责任,把“留守儿童”作为自己的亲生子女对待.作为邻居、朋友、亲人,更应该大家一起联手共同关爱“留守儿童”.(二)建议1、家人-转变观念,主动、创造与孩子沟通 现在的孩子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像以前我们那代人容易管教,面对当今的时代背景,家人要转变传统的自由式发展观念,

9、与时俱进,用现代的思维方式,主动、创造、寻找一条适合管教方法.2、政府-建立扶持家长、儿童机制,落实到位 家长要让孩子来到务工地团圆,有着现行人口管理体制和高额的教育费用的限制;孩子要让家长留在家里团圆,有着现行经济和生活的限制。所以,政府应该双方扶持,加快“新农村”建设,把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纳入新农村建设项目。3、学校建立层级互助组(领导、老师班委、高年级低年级、优秀生-偏差生)学校是“留守儿童全面发展和接受教育的较优场所,所以学校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做好监督功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适时、适地对症下药,并与其父母沟通,建立起上面有人管,下面有人问的纵向互助机制和反馈机制.4、社会-建立关

10、爱“留守儿童”协会、社团为了给“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健康成长环境,调动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社会上应该成立专门象“关工委”一样的协会、社团,对“留守儿童进行生活、学习、思想上的帮助和监督,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归纳,从点推广到面,从面推广到体。完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课题结题报告【内容摘要】“留守儿童”就是父母长期外出孩子留守在家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的儿童。留守儿童常出现情感缺失、心理偏差、行为失当、学业失控等现象,教育留守儿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我校至年级(一个年级一个班)现有留守学生88名,关注留守学生也成为我校的当务之急。为此我校课题组成员通过调查

11、、访谈等多种方法,专门研究本校留守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状况。通过探索研究后,我们建议从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来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而使他们的身体和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现状;教育对策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有这样一群孩子,当他们还嗷嗷待哺,还不懂“父亲”、“母亲”的真正含义的时候,他们的父母便离开自己,去遥远的他乡为生计奔波。偶尔,他们可以从电话里或父母寄来的汇款单里感受到父母的存在与关爱。当其他人都在父母的关爱中沐浴阳光,享受花样年华时,他们却只能像荒芜的杂草一样孤独成长。人们给这样的孩子起了一个名字:留守儿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数

12、据。据网上调查所知,中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1。3亿人。根据00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推断,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00万,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0多万。和200年相比,0年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课题组长:王丽 课题组成员:柴元生、袁江林、何晖慧、周燕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很多调查都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他们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又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留守儿童由于亲情

13、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有的还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也因为性格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尽如人意。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二)课题研究的意义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会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问题会越来越大。本课题研究能够了解本校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做到有针对性的辅导;做好本校

14、留守儿童学习辅导工作,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使留守儿童父母安心务工,还可以积累一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经验。二、同类课题研究综述社会各界人士已对留守儿童作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有关留守儿童研究报告不断出现, 打开电脑搜索“留守儿童”就能搜索很多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和各地出台的有关关心留守儿童的政策。王宗飞任性冷漠内向孤独 “留守孩子令人担忧福建省农调队对372名“留守孩子进行的调查发现,与普通孩子相比,这些缺少了父母关爱和管束的孩子,存在专家认为,长期与父母分离,容易使这些孩子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长此以往,他们会变得自卑、沉默、悲观、孤僻,或表现为任性、暴躁、极端的性格。迟

15、希新(20)认为,留守儿童因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亲子关系的失调,父母榜样作用的缺失和父母监控机制的弱化,这些都影响了留守儿童道德观念的获得、道德情感的发展以及道德行为的养成,使他们容易出现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人格以及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偏差,有些留守儿童甚至出现严重的过错行为和强烈的反社会倾向。黄应圣、刘桂平(04)也认为,留守儿童在道德品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花钱不知节省、道德情感缺失、只知单向地接受爱而不施爱、依赖性强、缺少社会责任感、生活自理能力差等。林宏(00)对福建省的留守儿童的研究也发现,有55。5%的留守儿童表现出任性、冷漠、内向和孤独,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显得更加自卑或暴躁等,出现一些极端的性格.为加强对留守孩子教育,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安徽安庆市决定从2005年起,在全市启动“留守孩子关爱工程,并出台了六项主要措施。一是建立留守学生档案.二是建设100所寄宿制学校。三是建立关爱帮扶制度。四是设置“亲情电话。五是铺设心理健康绿色通道.六是开展人文关爱活动.他人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有:情绪消极,孤僻任性、自私冷漠等特征,产生了叛逆、厌世情绪。三、研究的目标、内容及研究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