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复习导学案教案范文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2710483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复习导学案教案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九年级化学复习导学案教案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九年级化学复习导学案教案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九年级化学复习导学案教案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九年级化学复习导学案教案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复习导学案教案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复习导学案教案范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复习导学案教案范文九年级化学复习导学案教案1化学变化的初步概念。才能目的:可以区分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和分析p 才能,并使他们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教学重点: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教学难点: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别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总结法教学准备:实验1-1-实验1-5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设 计二次备课新课导入:绪言课的几个实验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化的印象,课后有许多同学提问:为什么白纸喷“水”会变红,再喷“水”红色又消失了呢?生活中也有许多现象: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

2、蒸气和冰,钢铁制品会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介绍观察实验方法:看、闻、触摸。观察实验的步骤:1、实验前,物质的色、态、味等2、实验过程中,发光、放热、生成气体、沉淀等现象;3、实验后,物质的物质的色、态、味等;考虑:物质变化前后,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实验1-1水的沸腾实验1-2胆矾的粉碎实验1-3胆矾溶于水后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响实验1-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响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表: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1-1液态的水有水蒸气产生;又变成冷凝的水液态的水无1-2蓝色块状胆矾块状变成粉末状蓝色粉

3、末状胆矾无1-3蓝色硫酸铜溶液变成蓝色浑浊物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有1-4块状石灰石有气泡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有【讨论、归纳】1-1、1-2中水和胆矾发生了状态和形态的变化,但无新物质生成,1-3、1-4中有颜色的变化,有沉淀的生成,有气体生成,并生成了新物质。结论:1、2是物理变化,3、4是化学变化得到:1、定义2、化学变化的根本特征3、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络课堂练习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化学性质:2、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1)熔点和沸点熔化:固态变成液态熔点:熔化的温度沸点:液态变成气态(2)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3)颜色、状态

4、、气味实验1-5闻气味的方法课堂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课题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定义: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变化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2、化学变化的根本特征:有其他物质生成3、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颜色改变、的放出气体的、生成沉淀、吸热和放热、发光等。4、联络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九年级化学复习导学案教案2一、学情分析p :这一级九年级学生根底很差,学生两极分化非常严重,优等生比例很小,学习开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开展生大多数对学

5、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p 才能、计算才能、实验操作才能、概括才能存在严重的缺乏,尤其是所涉及的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才能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响才能弱。二、 教材分析p :本学期复习时常以以化学根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化学根本实验操作和实验操作技能和逻辑构造等为骨架。从消费和生活的实际出发,适当拓宽知识面,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面向将来的适应才能,表达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方案地穿插安排部分根本概念,根

6、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根本理论和根本概念解决生活和消费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才能,还可以分散学习根本概念和根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根底的,以动手操作才能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才能的培养。三、 教学目的1、 理论知识联络消费实际、 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才能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

7、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根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根底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根本技能,并理解化学在消费中的实际应用。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才能。观察问题和分析p 问题的才能。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5、重视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根本概念和根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根底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

8、化学计算的根本技能,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展平安教育。四、 施行措施1、重视根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化学根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复习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比照。 要在区别的根底上进展记忆,在掌握时应进展比照,抓住事物的本质、概念特征,加以记忆。如分子和原子、他们在构成物质时区别很小,不易记忆,要列表分析p ,就较为容易了。4、讲究“巧练” 。在比照学习的同时,练习必不缺少的,关键在于“巧练”

9、,要注意分析p ,习题的数量不要太大,关键在于“精”,从而到达“巧练巧学”的目的和完善的结合。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6、跟踪检查。 加大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查,搞好今学期化学课的“单元综合课”形式探究和自考工作,并做好及时的讲评和反响学生情况。五、 教改专题:针对目前我们学校目前的的改革,结合化学课特点,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充分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还给学生,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提升的场所。根据小组学习的情况,以学定教,以学定讲,努力增强讲授的针对性、实效性,减少多余的讲授、不着边际的指导和毫无意义的提问,从严把握课堂学、讲、练的时间构造,严格控制

10、讲授时间和价值不大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时间。九年级化学复习导学案教案3一、指导思想我们带着希望和憧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本学期理化生教研组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开展为本,齐心协力,落实好学校制定给我组的各项工作,更新教学观念,进步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过程。使每位教师在科研的同时提炼自身的教学程度,在帮助学生开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程度得到进步,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二、学生分析p :本人所教学学科共有三个班,这些学生根底上下参差不齐,有的根底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根底上不断开展进

11、步。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41%,学习开展生占27%。总体情况分析p :学生两极分化非常严重,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p 才能、计算才能、实验操作才能存在严重的缺乏,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才能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响才能弱。根据以上情况分析p :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展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落伍,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消费生了厌学心理。三、教材分析p 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

12、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方案地穿插安排部分根本概念,根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根本理论和根本概念解决生活和消费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才能,还可以分散学习根本概念和根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根底的,以动手操作才能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才能的培养。四、目的任务1、 理论知识联络消费实际、 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3、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才能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根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根底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根本技能,并理解化学在消费中的实际应用。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才能。观察问题和分析p 问题的才能。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5、重视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才能。6、培养学生

14、的科技意识、资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展平安教育和爱国教育。九年级化学复习导学案教案4一、指导思想:以学校教学方案为指导,把握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领会新教材的精神,坚持崇尚理论,推进课程改革,围绕新课程标准,举行全方位的教学研讨活动,积极开展教科研研究,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大教育内涵。进步自身教育教学理论程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进一步抓好化学学科教学这一主渠道和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进步教研活动的质量,进步课堂教学才能和程度。要认真研究市“中考说明”。根据南通市今年中考化学的特点,研究专题的知识构造和重点,研究样卷的内容和标高,做到不超纲,不拓宽,不加大难度,以本为本。二、教学进度1

15、、开学至3月20日,授完新课,并加强平时对学生进展训练与检测,进步效率。2、3月21日至5月10日,第一轮专题复习和训练:化学根本常识(仪器性能、药品使用、根本操作空气的组成与污染防治;氧气的制备、性质、用途、燃烧与缓慢氧化;分子和原子;元素和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水及水的污染防治;氢气的制法、性质、用途;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及化合价;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碳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单质、氧化物、碳酸盐常见的有机化合物;铁和铁的化合物;生铁、钢和常见金属;溶液和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饱和性、溶解度、组成表示法混合物的别离与提纯;化合物的电离与溶液的导电性;常见的酸、碱及其通性;常见的盐、盐的性质、化学肥料。3、5月11日至6月中旬,第二轮综合复习,强化训练,模拟考试,迎接中考。三、教学要求1、备课组各位教师均要参照上述教学进度,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再制定或调整各班相应的实在可行的详细的教学方案,以保证全校化学教学的有序进展。2、课堂教学要讲究教法,培养学法,做到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