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六中初中小班化“适性教育”的实践探索75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2710166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六中初中小班化“适性教育”的实践探索75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杭六中初中小班化“适性教育”的实践探索75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杭六中初中小班化“适性教育”的实践探索75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杭六中初中小班化“适性教育”的实践探索75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杭六中初中小班化“适性教育”的实践探索75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六中初中小班化“适性教育”的实践探索7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六中初中小班化“适性教育”的实践探索75(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杭六中初中小班化“适性教育”的实践探索目 录一、研究缘起(一)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1、社会对初中优质教育的渴望2、小班适性教育是一种优质教育(二)学校改革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学校发展的“四大劣势”2、学校发展的“四大契机”(三)我们的实践二、研究目的与研究理念(一)研究目的1、从大班教学走向小班化教学2、从培养适合学校教育的学生转向创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二)研究理念1、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2、提供每一个学生的机会3、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参与4、发展每一个学生的能力三、小班适性教育的研究设想(一)研究目标(二)研究内容(三)研究原则四、小班环境下打造适合学生个性教育的三大途径实践一:改造我们的

2、学与教(一)“自主选择+同伴协作”的个性化学习1、“适性”的课堂组织形式2、“适性”的学案设计3、“适性”的课堂学习4、“完成基本+自主选购”的超市作业(二)“自主展示+张扬个性”的个性化生活1、校园个性化生活(1)课间大活动(2)第二课堂体育、科技、音美等的PK、VS活动(3)个性发展导师制2、“走进社会+自主参与”的社会实践(1)“适性”中的集体主义教育学农、学军活动(2)走进博物馆(3)自然与社会问题的探究性学习实践二、改造我们的教师(一)研究状态下的教师(二)师生关系的更新: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中的合作伙伴实践三、改造我们的管理(一)“适性”组建班级(二)学生自主的班级管理(三)个性化的

3、学生管理1、档案袋管理2、个案研究(四)教学管理体现适性教育的课堂评价五、课题研究的成效(一)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快乐感和幸福感(二)培养了一批适应小班化教育的师资队伍(三)学校已形成了在市(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初中小班化教育的办学特色六、结论与思考杭六中初中小班化“适性教育”的实践探索一、研究缘起(一)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1、社会对初中优质教育的渴望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儿童的一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代社会中,教育带给人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综合素质和社会地位。人们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使得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广大家长对让自己的子女接受优质

4、教育的需求日趋强烈,他们不仅要求孩子有学校上,还要上好学校,家长们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基础教育中,初中教育既是义务教育又属中学教育,这使得其身份具有双重性。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都有一个极大的变化,学校教育的影响尤为重要。这些都显示出初中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在这一教育阶段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就显得理所当然。但现实的状况是,我市初中公办优质教育并没有伴随着新世纪的步伐得到有效的扩张,相反成了我市小学、初中、高中三个教育学段中的低谷与“颈瓶”。部分家长为了能使子女得到较为优质的初中教育,不得不千方百计地把子女送进高收费的民办学校学习。另一个教育现状是我市较为稀缺的公办的优质初

5、中教育更有向高地位、高收入群体家庭倾斜的趋向,社会对教育尤其对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提出了质疑,同时也更渴望能有更多的优质学校在我市诞生。因此,解决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与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强烈之间的矛盾便成了当务之急。2、小班适性教育是一种优质教育优质的学校是小班的学校,优质的教学是规模较小的班级中进行的教学。教育研究显示,当班级规模较小时更有利于学习。小班化教学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对教育有了较高要求,要求学校为学生提供一种优质教育的背景下产生的。真正意义上的小班化教育必然关注学生的个别发展,创设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小班化教育的应有之义。因此,在小班环境下开展适性教育是水到渠成之事

6、。小班适性教育可以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优质教育。(二)学校改革面临的挑战与机遇2000年4月下放到上城区政府管理的杭州六中,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下,学校步入了办学的低谷。如何找准初中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把握学校发展机遇,乘势而上,成为迫在眉睫的首要工作。在充分调研、讨论分析校情、区情和市情的基础上,我们清晰地梳理出学校发展中的“四大劣势”和“四大契机”。1、“四大劣势”(1)从校情来看,学校下放,教师的那份“市中学”的情结难打开,人心难稳。高中的停止招生,除优秀的骨干高中教师要求调离学校,还直接影响到学校财务收入,没有高中学生就没有了学费收入,致使办学经费更加困难。同

7、时,高中停招,办学规模的缩小,直接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职称聘任也受到影响。(2)从社会评价来看,学校处于办学的低谷期,社会与家长对的满意度较低,部分学区家长要求转学。(3)从区情来看,一方面,随着我国人口增长速度的减缓和教育发展的加速,初中升学矛盾将趋向缓和,入学高峰即将下降。同时,上城区是我市全部在市中心的老区,因城市建设的影响,市区中心地区逐步成为“空洞”。根据学校2001年4月作的20012003年年学校生源和班级设置的预测(不计流失生)情况来看,初中每年生源大有每年减少之势。学 年2001学年(2001、92002、7)2002学年(2002、92003、7)2003学年(2003、9

8、2004、7)新 生 数445人374人259人常规班设置数10856小班设置数12108(4)从市情来看,我市民办学校仍在加速兴起,市政府同意民办学校自主招生的政策,导致生源“蛋糕”的再划分,这对缺乏竞争力的我校来说,势必再次流失部分生源。2、“四大契机”(1)下放后的初中继承了原来完中的全部软件、硬件教育资源,办学资源条件相对比较宽松,为学校一心一意办好初中资源重组奠定基础。(2)学校素来有“重科研、促效益”的良好氛围,同时也有一批懂理论,善实践的中青年教师,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师资宽松、具有教育科研传统的优势进行有效的课程改革。(3)初中就学矛盾将大为缓和,生源就逐年减少,这既是学校生存与发

9、展的劣势,但也给我区、全市教学资源(含师资力量)紧张状况将得到释放,这也给学校争取市、区对学校教育改革实验创造条件。(4)至2001年,作为全国小学教育的先进强区,我区(上城区)小学阶段的小班化教育的试行面已达75%。接受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学生三年后也将步入初中阶段的学习,而初中阶段由于近几年的入学高峰而无力开展初中小班化教育实验。由此,谁率先开展初中阶段的小班化教育研究,谁就在中小学小班化教育衔接上,在初中小班化教育实践上,在如何突破公办初中的“颈瓶”上抓住教育先机。可见,学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也有着良好的机遇。学校要发展必须进行改革,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3、我们的实践

10、优质教育并非仅仅是拥有现代设施的教育,也并非是高升学率的教育,而是学校运用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向每一个学生提供最适合他个性自由而充分发展的教育。而在现实教育教学中学生却无法体验个性的张扬、学习的成功,享受成功的快乐、自主的成长。扼杀了个性发展,就从根本上封杀了通向优质教育的通道,如何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成为我校的首要任务。结合学校生源减少的现状,我校率先在杭州市开展初中小班化教育。我们认为小班化教育并不仅仅是学生人数的减少,它的基本特征是能够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的和谐统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与理论认识下,我们提出了在初中开展小班化适性教育。希望通过在小班环境

11、下开展适性教学,打造出适合学生个性的教育,这是小班化教育的应有之义。开展初中阶段的小班化教育实践研究是学校求生存、求发展的选择,也是学校顺应国内外教育改革潮流的选择。无论从教育改革角度,从学校教育发展角度,还是从利于学生身心发展角度等来看,作为小学教育直接延伸的初中教育,探索和实施小班适性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努力把六中打造成杭城普通市民自己的优质初中,在满足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的同时促进学校自身的发展。二、研究目的与研究理念(一)研究目的我校作为一所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学校,随着班级规模的缩小,必然要引起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变化。而且只有伴随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改革,才能真正体现小班

12、适性教育的优势。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确定了本课题研究的两个目的:一是从传统的大班教学走向小班化教学;二是从培养适合学校教育的学生转向创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促进学生个性优化发展。通过这两个转变,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并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1、从大班教学走向小班化教学在传统的大班教学中,由于班额过大,难以因材施教。教师把全班同学当作一个同学教,而学生的自主活动十分有限。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容易无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的情绪感受。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所看到的不是一个个各有其个性特点的活生生的儿童,而是是否掌握已学教材知识的“载体”和没有主动性的“受体”。因此,在学生的感受中,往往

13、会觉得学习是一个强迫的过程,经常会感觉到受压抑感,受强制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有充分、公正、平等的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等现代教育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力图在各种教学改革中最充分地体现这些教育观念。而班级规模的缩小为这些现代教育观念的实现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学生得到优质的教育。小班化教学在本质上并不是对班级授课制的否定,而是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模式的完善和发展。它一方面保留了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仍以班级作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同时又打破传统的集体授课和课堂教学模式,使小班化教学能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特别是适应人们要求学校提供优质教育的客观状况。小班

14、教学相对于大班教学,由于班级人数的减少,使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得以重组,使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独特学习风格和方式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为建立一种全新的教学提供了可能。小班化教学可使学生大为得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有助于学生的个性特长、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逐步学会认识自我,了解自己当前的学习可能性,而后发挥主观能动性,给自己提出适当的要求,再通过自我激励去完成更高的目标,从而充分发展自己的内在潜能。缩小班级规模并不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最具有诱惑力的答案,但当它与其他有效的教学相结合时,无疑对学生大有益处。所以,我们提出了在小班环境下开展适性教育,以期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2、从培养适合学

15、校教育的学生转向创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小班适性教育旨在打造适合学生个性的教育,即从培养适合学校教育的学生转向创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这是一项全新的探索。小班化教育的关键不在于班级学生数的多寡,而在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等的改变。为了真正体现小班化教育的价值,我们提出在小班环境下开展适性教育,即打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在小班适性教育中,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个性后更能找到适合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在适合自己并能促进自身发展的教育教学中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如果说教育个性化是小班化教育的本质特征,那么,适性教育就是小班化教育的实现教育个性化的基本方式。“让教育适合每一个学生”不仅是我们教育的行动指南,更是让我们找到了实现的土壤小班化教育的环境。“小班化教育”在发展学生个性方面具有独到优势:小班化教育能注重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学生人数少的条件下可以对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和更充分的了解,对每个学生的品德和心理变化能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给每个学生创造表现才能的机会,大大提高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注重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表达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