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考前知识点2022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2709344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考前知识点202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考前知识点202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考前知识点202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考前知识点202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考前知识点202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考前知识点20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考前知识点202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生物考前知识点2022高三生物考前知识点 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 (一)微生物的培养与利用 1.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技术 (1)微生物生长需要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 (2)培养基的制作合格与否通过未接种的培养基表面是否有菌落生长来验证 (3)常用的无菌技术有 1、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2、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3、为避免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4、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 考点细化: 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消毒是指用较为温

2、和的理化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孢子。 灭菌的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用于接种用的金属工具;干热灭菌用于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玻璃器皿等;高压蒸汽灭菌用于培养基等 消毒的方法有煮沸消毒法,用于液体消毒;巴氏消毒法,用于不耐高温的液体;化学药剂或紫外线消毒,用于物体表面的消毒。 (4)微生物的纯培养指的是防止外来杂菌入侵。 (5)配制固体培养基的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6)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

3、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纯化的菌落。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分为系列稀释操作和涂布平板操作两步。 考点细化: 平板冷凝后,要是有水滴滴到培养基上,会导致菌蔓延,这样就不能计数,分离了。为防止冷凝水滴到培养基上,所以培养时平板一定要倒置。 接种操作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是因为每次操作都要及时灭菌,以防污染杂菌。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的原因是防止杂菌污染环境。 2.特定微生物的数量的测定 (6)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有显微镜直接计数、统计菌落数

4、目。 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7)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做选择培养基。例如:在选择培养基的配方中,将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原则上只有能够利用尿素的微生物才能够生长。 考点细化: 选择培养基配置的原理是增加或减去某种成分,使要选择的微生物能生长,其它微生物不能生长。 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分离出酵母菌和霉菌 培养基中不加氮源可以分离出固氮微生物 高三生物实验知识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一、实验原理 1.叶绿体的辨认依据: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 2.线粒体辨认依据: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

5、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3.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二、实验材料 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 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三、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为什么? 答:不是。呈椭球体形的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可以运动,这种运动能随时改变椭球体的方向,使叶绿体既能接受较多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答: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都

6、有利于接受光照,完成光合作用。如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改变方向。又如叶子上面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比下面的多,这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 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一、实验原理: 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

7、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因为液泡呈紫色,易于观察。也可用水绵代替。0.3g/ml的蔗糖溶液。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对细胞无毒害作用。 质壁分离的方法(引流法):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然后,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即可。 质壁分离复原的方法:改用清水实验。 三、讨论 1.如果将上述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答:表皮细胞维持原状,因为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

8、生质壁分离?为什么? 答:不会。因为红细胞不具细胞壁。 高三生物考点知识 1. 有连续分裂能力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根尖分生区细胞、茎形成层细胞、芽尖生长点细胞以及动物皮肤生发层细胞,此外还有干细胞、癌细胞) 2. 描述一个细胞周期时,先说间期,后说分裂期。 3. 细胞膜中蛋白质含量越高,蛋白质种类越多,功能越复杂。 4. 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引起的,但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要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同时突变才会发生癌变,细胞癌变不一定导致癌症,需要癌细胞数目到到一定程度。 5. 癌变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增多,自由水含量增多。表面糖蛋白减少,出现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标志性) 6. 葡萄糖在细胞质

9、基质中被利用,进入线粒体的是丙酮酸。在做有氧呼吸的题目时候要注意到有的题目给出的是葡萄糖进入线粒体被利用,这是错误的。 7. 氧气由在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运输,血红蛋白属于细胞内蛋白,不属于内环境。 8.只有高等动物可以谈内环境,植物和低等的单细胞动物不能谈内环境。 9. 刚形成的细胞液泡数量多但体积小,随着细胞的生长,液泡数量变少,体积增大。 10. 水绵的叶绿体呈带状。 11. 间期有染色体和中心粒的复制。最后细胞器在分裂过程中的分配是随机的不是均等分配(除了中心体以外) 12.线粒体叶绿体属于半自主性细胞器,含有少量DNA,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可合成蛋白质,合成的蛋白质只能在各自细胞器中被利

10、用,不能供给细胞其他部分使用。 13.碱基类似物属于化学因素(突变)不属于生物因素。 14.生态系统题目,物质对应循环,能量对应流动,不能混用。 15. 青霉素的作用是阻止细菌细胞壁的生成。(选修一) 16. 发酵工程生产产品时,要严格控制溶氧、PH值、温度、通气量。(选修一) 17. 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的方法: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温度下放置适宜的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选修一) 18. 光能自养微生物所需碳源为二氧化碳。(选修一) 19. 细菌为原核生物,无染色体,故无等位基因之说。自然情况下的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 20.可遗传变异分为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三种,但是可遗传变异不一定能够遗传,如果突变发生在体细胞则不能遗传给后代,发生在生殖细胞则可以遗传给后代(对植物而言,发生在体细胞的可遗传变异可以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遗传给后代,动物不可以) 21.基因重组分为:自由组合型(减I后期发生)交叉互换型(四分体时期)和人工重组类型(基因工程)。自然情况下原核生物不能发生基因重组,但是在人工操作下可以(做题时候需要注意前提,是否有自然情况下,或者一定不能这样的字眼) 第 8 页 共 8 页文章源于网络整理,侵权及时告知删除。Word格式,可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