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导学案学生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2708787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望海潮导学案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望海潮导学案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望海潮导学案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望海潮导学案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望海潮导学案学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望海潮导学案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望海潮导学案学生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望海潮导学案学生版学习目标:1、了解词相关的知识。2、了解柳永及其词作的特点和创作风格。3、把握其意境,体会诗歌的感情。4、品味诗歌的语言,赏析表现手法。重难点:1、疏通词面 2、品味意境与情感 3、手法 第一课时一、词的有关知识:(读、记,讲析)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

2、、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4、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岳飞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5、风格比较A、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阴柔之美:如升初日、如云如霞、如烟如清风、如幽林曲涧、如珠玉之辉秀雅恬静、安适柔媚,,给人心旷神怡、轻松愉悦之感婉约派四大旗帜“闺语”:李清照 “别恨”:晏殊 “情长”:柳永 “愁宗”:李煜 B、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豪放派的主要作

3、家有苏轼、辛弃疾、岳飞等;阳刚之美:如霆如电,如重山峻崖,如长风出谷,如决大河,如奔骐骥粗犷豪迈、雄伟刚劲,,给人惊心动魄之感品一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赤壁怀古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

4、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复习巩固:(1).词产生于(),兴盛于(),是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2).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 ”),因词“合乐而歌”,故又称(“ ”)或(“ ”)因词的句子往往长短不齐,故又称(“ ”)(3).( )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是一首词调的名称,它决定词 的( )、( )、( )。一首词可以没有(),但绝不可没有()(4.)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 )、( )、( ),其字数分别为( )、( )、( )。(5). 按作家风格流派,宋词可分为( )和( )其代表作家(词人)分别是 ( ) (

5、)等; ( )( )( )等。 二、柳永其人:仕途不顺、飘零沦落 、自由张狂 柳永 (约980-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北宋词人,福建人,出身于官宦门第,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文化艺术熏陶,但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他们家三兄弟(三复、三接、三变)都有文名,时称“柳氏三绝“。因排行第七,又叫柳七,柳永做过屯田员外郎等小官,所以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第一次赴京赶考,落榜了。第二次又落榜。按说,补习补习,完全可以东山再起。可不服输的柳永就是沉不住气,由着性子写了首牢骚极盛而不知天高地厚的鹤冲天。发牢骚的柳永只图一时痛快,压根

6、没有想到就是那首鹤冲天铸就了他一生辛酸。 没有几天,柳永的鹤冲天就到了宋仁宗手中。仁宗反复看着,吟着,越读越不是滋味,越读越恼火。特别是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真是刺到了宋仁宗的痛点上。三年后,柳永又一次参加考试,好不容易过了几关,只等皇帝朱笔圈点放榜。谁知,当仁宗皇帝在名册薄上看到“柳永”二字时,龙颜大怒,恶恨恨抹去了柳永的名字,在旁批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

7、屯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外。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小结: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被誉为“才子诗人”, “慢词之祖,婉约之宗”,代表作望海潮雨霖铃。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词从题材方面看,大体可分三类:写都市生活和风光;写男女间的恋情;写羁旅行役之苦。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

8、律谐婉。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柳永以当时的新声慢曲,取代了唐五代的旧有小令。两宋慢词的时代,实自柳永开启的。 补充慢词,主要是从体制上来说的,和体制短小的小令相比,慢词的篇幅较大,少则八九十字,多则一二百字。慢词的出现改变了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第二、三课时目标:诵读感受情感,疏通词面体味词意一、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最美在西湖,宋代苏轼曾在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中这样描写西湖:“水

9、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将西湖与西子相比可谓推陈出新,愈发显出西湖全方位的柔美姿态。而南宋还有一位著名词人柳永也对杭州和西湖情有独钟,写下了著名的词作望海潮。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虽未成功,但柳永也差点成了千古罪人。当然,这只是前人牵强附会的说法,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柳永这首词影响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该词,再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吧。自读、解题望海潮,词牌名 。为柳永所创,大约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这首词共117字,属于长调、慢词 。轶事两则

10、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 背景补充: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孙何就请柳永吃了一顿饭,把他打发走了,后来也没有怎么提拔他。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11、。二、诵读:字音、节奏、韵律1、读准字音参差( )堤( )沙 天堑( )无涯( )重( )千骑( ) 珠玑( ) 罗绮( ) 钓叟( )叠巘( ) 2、读清停顿与节奏(用划开)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3、押韵: 4、从节奏、韵律角度揣摩、感受情感:附外在音韵节奏与内在情感节奏和谐融合 诗歌的节奏,来源于自然的、生活的节奏。由音节长短以及音步多少构成的不同

12、长短的句子,表现出不同情感的缓急,具体表现在: 急促节奏此种节奏语言明快,铿锵有力,显示出鼓点般急骤的节奏,表达一种紧张、热烈的情绪,或者表现豪壮激昂的情调。如一月的哀思中: 多少人喊着你/扑向 灵车;/多少人跑向你,/献上花束,表达由衷的敬意;/多少人想牵你的衣襟/把你唤醒;/多少人想和你攀谈/知心的话题 本诗朗读时音量、速度、语势均迭次加强。四个排比句“多少人”构成了四个场面:有的呼唤总理的英名,有的人捧着花束,有的人想牵动总理衣襟,有的想和总理谈心。鲜明的表现和行动都为“一月的哀思”而激动,并表达难以控制的心情。其节奏强弱、快慢 交替进行,正抒发广大群众对总理的敬仰、爱戴之情。 舒缓节奏

13、此种节奏语速缓慢,声音不着力,以抒发深沉婉转的感情。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日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节奏舒缓而和谐,轻松而缓慢,抒发了回环深婉的感情。反映作者在政治上的处境不得志和亲人多年不能团聚而产生的愁绪。沉稳节奏这种节奏介于急促节奏和舒缓节奏之间,声音较强有力,表达悲痛、沉重、庄严的气势。如马致远汉宫秋和第三折中: 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人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这里运用了一字三叠,一字一顿,三字重复,八个连环叠句,不仅声调抑扬顿挫,而且反映出的凄苦依恋之情层层加重。表达了难以吐诉的伤感和无法排遗的愁苦。韵母与情感的关联汉语中任何一个音节都有韵母,韵母中含有“ao”的,发音最响亮,气流无拘无束吐出,常用以表示欢快、活泼的情感状态,而韵母中含有“iu”的,发音时开口度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