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复习题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2707061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五单元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五单元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五单元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五单元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复习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五单元复习题一、词语积累园。1、根据句子中画“ ”部分的意思依次写出相应的成语。(1)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的。(2)朱总司令带领战士们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3)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的军队。(4)运动场上,运动员个个急切地想试试。( ) ( ) ( ) ( )2、按要求写出表示“看”的词语。(1)一个字:瞅 (2)两个字:欣赏 (3)四个字:东张西望 二、课文直通车。1、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长城是中华民族的 ;颐和园按照 的顺序,重点描写了 、 和 的美丽景色;

2、秦兵马俑则从 的规模和 、 两个方面,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2、截至2003年7月,我国已有 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3、秦兵马俑在我国 出土,它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3、作者在颐和园中游览了 、 、 和 ,感受到了颐和园是一个 的大公园。4、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1)“ ”表现了长城的“长”,“ ”体现了修筑长城是多么的不容易。(2)这句话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5、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1)这句话概括说明了兵马俑的主要特点是 。(2)这句话中的关联词语表示 关系。6、截至2003年7月,我国已有 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

3、名录。7、秦兵马俑在我国 出土,它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人物。8、作者在颐和园中游览了 、 、 和 ,感受到了颐和园是一个 的大公园。三、课内阅读。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1、“崇山峻岭”形容山 。“蜿蜒盘旋”说明长城 。2、选文概括地介绍了长城,这是从 处看长城,主要描写了长城 的特点,主要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

4、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1、选文中“自然”的意思是:( )A、理所当然。 B、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2、选文中第一句是 句,起到了 的作用。这句话中 、 、 三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说明了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了长城。3、“多少”表示 ,其中饱含了作者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的柱子,( )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 )的画,画着( )、( )、(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1、按原文

5、填空。2、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长廊 的特点。3、从“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可以体会到 。“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说明了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1、选文中表示“看”的词语有 、 ,这样的词语我还知道 、 等。2、用“ ”画出选文的中心句,选文的结构是 。3、用“ ”画出选文中的比喻句,并填空。这个比喻句用 和 来比喻 ,

6、突出了昆明湖 和 的特点。4、画“ ”句子中的“滑”字比“划”字用得好,因为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1、画“ ”的句子中“围”的意思是:( )A、环绕,四周拦挡起来 B、四周2、文中哪一句写出了十七孔桥名字的来历?请用“ ”画出来。3、文中画“ ”的句子是一个 句,说明作者的游览地点由 到了 。4、选

7、文主要写了 。依次介绍了 、 和 。第六单元复习题一、课文直通车。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 代诗人 。这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 送别 的情景。送别的时间是: ,送别的地点是: 。这首诗中叙事的诗句是: , 。写景的诗句是: , 。我还知道描写送别的名句有: , 。2、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 ,诗中写送别的名句是: , 。这句诗的意思是: 。3、过故人庄中描写山村景色的诗句: , 。4、本单元围绕“爱”这个主题选编了五篇课文,其中古诗两首表现了 的爱,搭石表现了 的爱, 展现了爱的奇迹, 诠释了爱的真谛, 则阐释了爱的哲理。5、一排排搭石,联结着 ,也联结着 。6、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

8、写的是发生在 和 两个地方故事。“生命桥”指的是 。7、保罗听了小男孩对弟弟的一番话,他的眼睛湿润了。小男孩的行为让他懂得了 。二、课内阅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谴责( ) 懒惰( )2、这段话写了人们 、 的事。如果这一处没有搭石,人们会 。3、上点年岁的人会怎么做?用“ ”画出来。从中你体会到了 。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 )的余

9、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 )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 )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 )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1、按原文填空。2、短文选自课文 。其中“海峡”指的是 ,题目的含义是 。3、文中的省略号表示 。4、读一读画“ ”句子,“此时此刻”指是 ;“沉着”“静静地”表现了李博士和台湾青年内心的 ,为了 ,他们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他们: 。5、从台湾青年身躯里流出的不仅仅是骨髓,还有 。 第七单元复习题一、课文直通车。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 的少年周恩来, 的叶圣陶, 的柯岩,其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 ,因为 。2、我们要向乌塔学习 。3、写一句与勤学苦思有关的名言: 。 4、感叹时间一去不复返,勉励人们应该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的诗句是:“ , 。 , 。”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