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2章 第6节 内力作用与地貌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2707060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2章 第6节 内力作用与地貌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2章 第6节 内力作用与地貌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2章 第6节 内力作用与地貌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2章 第6节 内力作用与地貌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2章 第6节 内力作用与地貌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2章 第6节 内力作用与地貌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2章 第6节 内力作用与地貌 Word版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 品 地 理 教 辅 资 料 2019.5第6节内力作用与地貌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对应学生用书第63页)识记基础梳理1地质作用(1)定义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的统称。(2)分类地质作用项目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能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结果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削低高山、填平洼地,使地表差异减小 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的时

2、间和地点,外力作用可能占优势,如河流或风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1)岩浆活动概念:上地幔上部熔融状态的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向上运动。活动方式:一种是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在地壳中冷凝结晶;另一种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2)地壳运动 “背斜山、向斜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谷、向斜山”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3)变质作用岩石变质作用变质岩(4)地震成因:地球内部能量急剧释放的表现。按发生原因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冲击地震、诱发地震。3板块构造理论(1)板块的含义整个岩石圈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单元,每一个单元

3、为一个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边界比较活跃。(2)板块的分布全球岩石圈共分六大板块,如下图所示: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只包括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里都既有陆地又有海洋。(3)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相撞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b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理解要点突破1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如下表所示: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

4、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化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岩层运动方向对地形的影响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举例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相互关系它们相伴发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2)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举例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 火山地貌,如富士山、夏威夷群岛、五大连池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3)内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例析水平运动形成的典

5、型地貌a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水平挤压作用,使岩层弯曲变形形成的褶皱山脉。b东非大裂谷:是由地壳强大的水平张裂作用,使岩层发生断裂而形成的。垂直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台湾海峡:在远古时代,台湾是与中国大陆相连的,约在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将台湾岛与大陆隔开。2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如下表所示:板块运动张裂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巨大的褶皱山脉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

6、、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图示 (1)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2)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3)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4)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对内力作用概念的理解1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搬运作用B地壳运动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解图流程尝试解答B考向2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

7、示意图。图中、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 B、C、 D、D图中显示,、处分布着深厚的沉积岩,是外力沉积作用形成的;处是断层,处是岩浆侵入活动形成的岩浆岩。可见,和处都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2018福州模拟)到长白山天池边上的游人会发现这样一种石头:遍身气孔,看上去满目疮痍,入水不沉,这就是著名的长白山浮石。下图为王娟同学拍摄的天池自然风光及天池周边“浮石”图片。据此完成34题。 【导学号:29790049】3长白山天池形成源于()A火山活动 B溶洞塌陷C地壳下陷 D岩石崩塌4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A“浮石”中能找到动植物化石B“浮石”孔隙源于外力侵蚀C“浮石”与大理岩岩性相同D“

8、浮石”源于岩浆喷发3A4.D长白山天池是典型的火山湖,由火山喷发而成,火山口附近的岩浆岩遍身气孔,为喷出型玄武岩(浮石是火山爆发的岩浆在空中凝固后胶结成密度较小的石块);找到动植物化石的是沉积岩;岩浆岩源于内力作用;大理岩是变质岩。考向3板块分布的判断5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K岛处于()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解图流程尝试解答C6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

9、的原因是()A沿经线方向发育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C安第斯山脉位于板块交界处,是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因此其南北狭长的形状和走向是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形成的。考点二| 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对应学生用书第65页)识记基础梳理1褶皱(1)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2)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名称地形判断依据背斜未受侵蚀,成为山岭;久经侵蚀,形成谷地中部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未受侵蚀,成为谷地;久经侵蚀,地形倒置,形成山岭中部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2.断层(1)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

10、,岩体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2)断层的位移类型位移类型表现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垂直方向相对下降地堑,形成谷地或低地相对上升地垒,发育成山岭或高地理解要点突破1常见的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背斜岩层由新到老2.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

11、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1)找矿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利用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煤、铁矿等沉积矿往往保留在向斜部位的地下。(2)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3)工程建设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

12、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向斜是地下水汇集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隧道可能变为水道。开凿隧道宜选择在背斜部位,该结构不仅结实坚固和不容易塌陷,而且无积水。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地质构造的判断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78题。 【导学号:29790050】7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8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

13、是()A石灰岩砂岩B花岗岩流纹岩C大理岩石英岩 D安山岩玄武岩【思维流程】7C8.A图中显示了岩层的新老关系和岩层运动的方向。第7题,首先根据图示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地质构造名称。甲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应为向斜,A选项错误;向斜槽部因受挤压比较坚实,不容易被外力侵蚀而保留下来,成为山地,B项错误;乙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故D选项错误;背斜顶部因为受到张力的影响比较容易被外力侵蚀掉,成为谷地,故C选项正确。第8题,图示地质构造剖面图中,岩层层次结构明显,虽然地壳水平运动产生了断裂带,但没有岩浆出露,故没有岩浆岩,流纹岩、花岗岩、安山岩和玄武岩均属于岩浆岩,故B、D选项错误;而石英岩是一种主要由石英组成的变质岩,大理岩也是变质岩,而此处没有高温高压而发生变质作用的条件,也就不能形成变质岩,故C选项错误。“飞来峰”是沉积作用形成的,故岩石是沉积岩,石灰岩、砂岩均属于沉积岩,故A选项正确。考向2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2018衡水检测)石油地质图上,某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构造等高线(单位:m),可以直观地反映地下的构造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