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注浆施工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270482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注浆施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路基注浆施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路基注浆施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路基注浆施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路基注浆施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路基注浆施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注浆施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路基注浆施工根据工程地质情况,本工程持力层为粉质粘土容许承载力值【。0】=100KPa。为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和铁路行车安全,需要对路基进行 注浆固化,注浆范围限于桥体顶进开挖范围,底板以下3m,边墙外 侧10m范围之内的土层,线路下面采用布置斜孔,斜插入线路下面进 行辐射注浆,注浆孔间距2m。(见注浆施工布置图)1、注浆工艺要求(1) 钻孔 钻孔采用4台ZLJ2振动型钻机,将钻杆和花管沉到注浆位 置。 钻孔孔径巾44。 钻探全部采用干钻。(2)注浆 利用注浆花管进行注浆。 一般情况下浆液由稀到浓,根据具体情况逐步提高浆液浓度和 注浆压力。 注浆顺序宜先外侧,后内侧。 注浆根据不同深度,采用不同规

2、格的花杆进行长度搭配,使每 次提升时浆孔顶点满足标高要求及注浆要求。 注浆随着深度的不同,注浆压力应随时调节。(3)当注浆达到下列标准时,可结束该孔注浆。 当注浆量满足设计要求时。 当注浆孔口压力突然上升时,注浆难以注入时。 当路基面跑浆,路基出现异常,有影响铁路运行安全的苗头时, 应立即终止注浆。2、浆液配比:(1)AB型浆液采用P.S.A32.5硅酸盐纯水泥浆及水玻璃混合液。(2)水泥浆液水灰比1: 1。水玻璃掺量为水泥用量的5%(重量比)3、注浆压力参数及扩散半径注浆压力值与地层土的密度、强度和初始应力、钻孔深度、位置 及注浆次序等因素有关,压力过大,会对原有土体短期产生一定副作 用,消

3、弱土体强度,压力过小,影响渗透效果。注浆压力的确定:确定注浆压力的原则是不破坏地层结构,因此注浆压力p小 于地层的起劈压力。(h丫 h)(1+*)顷h丫 h)(1 k)二 W Www + C.cot 叩p =22sin 中式中:一实际注浆压力,MPa;一有效内摩擦角;C有效粘聚力;Pa;一土层重度,g/cm3;h一注浆段深度,m;一注浆点地下水位高度,m;k一主应力比。将地层参数代入上式,为了安全,视有效粘聚力C为零。计算得出p = (19*17一10*15)(1 + 1.9)-空 10*15)(1 19 = 3.287Mpa c22sin18o为尽量增大浆液在地层中的扩散距离,取注浆压力0.

4、5-1.5MPa。扩散半径按1米考虑。施工时注浆压力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具体确 定。4、注浆顺序注浆顺序必须采用适合于地基条件、现场环境及注浆目的的方式 进行,一般不宜采用自注浆地带某一端单向推进压注方式,按跳孔间 隔注浆方式进行,以防止串浆,提高注浆孔内浆液的强度与时俱增的 约束性。对加固渗透系数相同的土层,首先完成最上层封顶注浆,然后再 按由下而上的原则进行注浆,以防浆液上冒。如土层的渗透系数随深 度而增大,则应自下而上进行注浆。注浆时应采用先外围,后内部的 注浆顺序;若注浆范围以外有边界约束条件(能阻挡浆液流动的障碍 物)时,也可采用自内侧开始顺次往外侧的注浆方法。本工程采取由上向下,由两侧

5、向中间的施工顺序进行注浆。5、注浆量理论上注浆量的体积应为土的孔隙体积,但在注浆过程中,浆液 并不可能完全充满土的孔隙体积,而土中水分亦占据孔隙的部分体 积。所以,在计算浆液用量时,通常应乘以小于1的灌浆系数,但考 虑到浆液容易流到设计范围以外,所以灌注所需的浆液总用量Q可参 照下式计算:Q=KVn1000式中:Q为浆液总用量(L); V为注浆对象的土量(m3); n为土 的孔隙率;K为经验系数。综合计算本次注浆注浆量约为3800m3。6、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图工艺流程图7、注浆孔布置本工程注浆范围限于路基顶进开挖范围,底板下3.0m,边墙外 侧10m。注浆范围之内的土层,均采用斜孔注浆,间距2.0 m。孔深 6.5-16.69米,斜孔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5-175,根据地形情况适 当调整。见注浆施工布置图。8、线路观测及整修注浆施工可能引起线路隆起,在施工期间安排2名技术人员,2 名线路工随时对线路进行观测,观测点利用降水施工观测点。线路监测人员检查线路隆起超限时立即通知现场施工负责人及监护 人员,停止施工。在监护人员的指导下实施线路整修作业,整修完毕 经监护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