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环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第四节_生态系统》_教学设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2702193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环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第四节_生态系统》_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环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第四节_生态系统》_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环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第四节_生态系统》_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环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第四节_生态系统》_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环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第四节_生态系统》_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环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第四节_生态系统》_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环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第四节_生态系统》_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环节教学设计第四节生态系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是全章节的重点,因为生态系统、生态平衡是生态学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学习本节有助于对后面两节课的学习,更是学生构成生态学知识结构和树立环保意识的基础。通过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可以分成三部分: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二、食物网和食物链;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三部分的编排由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到生态系统的宏观调控,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二、学生分析对于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生物是首次接触的课程,之前对生物学知识的了解并不多,对生物学知识好奇心强求

2、知欲望大,在学习上爱问、勤思考、善于联想和想象。因此,在课程的开始部分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程的感情,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习生态系统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相互影响,这是学习本课的知识基础,学习生物圈有助于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环境部分,学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食物链和食物网。在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为引导,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生态系统,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营造学习生物的良好氛围。三、教学策略1、设计思路初中生物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

3、学生对生物课程的情感态度。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生物学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培养,强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探究能力。2、教学方法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下,采用“六环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教师导入课题,并提出教学目标和自学思考题,让学生带着思考题自主探究学习,并开展小组讨论,教师巡逻和指导,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之后教师针对学生自学难点和自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点拔,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最后让学生说出课堂小结,并进行课堂小测,检验学生学习效果。3、知识教学策略第一部的教学内容是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课本先是用文字描

4、述了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由此强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引出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由此作为本课学习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生态系统的概念,教师可以举一些身边熟悉的生态系统的例子,如森林、河流、农田、城市、水族箱等,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体会生态系统,总结出生态系统的概念,最后分析每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并通过资料分析加深理解。对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学习,在学习第一部分的基础上,主要让学生弄清两点:一是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包括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和食物链的书写;二是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学习时可以通过举例说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如捕蛇、青蛙和消灭麻雀等说明破坏

5、食物链给人类造成的危害,以及保护每一个物种的重要性。书本的观察与思考可以进一步说明生态系统的复杂关系,强调生态系统中某一生物发生了变化,则其他生物也会跟着变化。还可以利于书本的“进一步探究”体会人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是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的学习,这是本课的难点。学习本部分必须要把思想上升到生态系统的整体,阐明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制约关系,理解生态平衡的原理。这时候应该多举身边的例子,让学生切身体会,并针对“怎么样的生态系统才是最稳定?”的问题进行探讨;最后通过资料分析和讨论,理解有毒物质在生态系统内不能分解,会不断积累的道理。除此,教师还可以多举一些例子,如日本的水俣

6、病、痛痛病等,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四、学习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能辨别是否为完整的生态系统。2.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3.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会写食物链,会数食物链的条数。4.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和有毒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会不断积累。(二)情感态度目标1.认同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2.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认识到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五、学习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二)教学难点生产者的概

7、念;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六、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各种生态系统的图片、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系统的视频3、精心准备自学思考题和课堂小测题4、准备丰富的例子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新课导入 1、当你置身一片森林之中,你会看到什么呢?2、这些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是如何形成统一的整体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四节 生态系统。1、学生回答:高大的树木、各种花草、各种鸟兽、还有很多蚂蚁、老鼠、以及阳光、泥土等2、打开书本P2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吸引学生对新课的兴趣,从而引入新课的学习。2、明示目标1、揭示教学目标。(课件展示)1、学生

8、认识教学目标。1、避免学习的盲目性。3、预习检测1、 提出问题:1、生态系统的概念2、生态系统的组成3、食物链和食物网1、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1、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自主学习 1、揭示教学目标。(课件展示)2、出示自学思考题,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巡视、个别指导、或参与小组讨论中。自学思考题如下:1.什么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哪些成员?2什么叫食物链、食物网?3如何理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4分析书本两个资料和一个观察与思考,并讨论。2、学生根据思考题自学,或小组讨论,自己找出答案。2、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

9、何获取知识。教师提出自学指导后,让学生自主探究,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的重要举措。学习目标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1、什么叫做生态系统呢?2、怎么样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生态系统呢?请看下面一组图片。(用多媒体分别展示各种生态系统的图片,并问学生是否属于属于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片农田、一条河流、一口池塘、学校生物园、一个水族箱、一棵树、一只老虎) 3、教师点拨:生态系统包含了生物与环境两部分。1、学生回答: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2、学生观看图片,并回答图片展示的是不是生态系统。1、由于学生自学过了,因此这个概念学生一下子能念出来。这也可以检验学生的自学效果。2、

10、通过图片展示,依据概念去判断是否属于生态系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体现。学习目标二: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态系统包含了生物和环境两部分。那么,环境部分主要有哪些?生物部分有哪些成员呢?2、分析P23资料,请代表回答讨论结果。3、教师点拨:生产者是主要指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与社会上所说的生产者不同,社会上的生产者是指劳动者;消费者主要是指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将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归还于环境。三者之间关系密切,相互依存。有些动物还会以其他植物或动物为食。1、学生回答:环境部分主要有阳光、空气、土壤、水等,生物部分包含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1、,并说出什么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最后小组代表回答问题。1、检验学生自学效果。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2、教师点拨是对知识点的小结,强调比较难理解的地方或者容易搞错的地方。学生易懂的地方尽量少讲、精讲,节省时间。学习目标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1、如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它们形成了一条链。那么,什么叫食物链、食物网?2、P25观察与思考,请学生在书本上画出食物链。补充问题:写出其中一条食物链。3、教师点拨:(1)食物链的书写要求:从左往右写,箭头向右;链中是生产者与消费吃与被吃的关系;链头必是生产者;不能出现非生物与分解者;(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力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

12、流动的。如草利用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兔子吃草,则草里面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动到了兔子里,兔子被狼吃,则兔子里面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到了狼的体内,如此。4、进一步探究: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1学生回答: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形成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相互交错,便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2、学生动手画出食物链并回答讨论题。学生思考,并探究、讨论1、检验学生自学效果。2、让学生掌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知识。3、让学生掌握食物链的书写要求。这是难点,应该多举例去解释。4、把人类融进生态系统。学习目标四: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1、在草原生态系统,雨量充沛,草生长得很好,

13、兔子的数量会增加,但会不会无限制的增加呢?为什么?2、在牧场上,草生长得好可以多养些羊,但如果羊的数量过多了,会造成什么结果呢?沙漠化了的草原还能复原吗?3、提出生态平衡的概念。并提问:怎么样的生态系统最不容易受破坏?怎么样的最容易受破坏?4、观看人类破坏生态系统的视频短片,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4、分析P26资料,并讨论。5、教师点拨:有毒物质一旦进入生态系统就不能分解,会不能积累,并且食物链越长,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就积累得越多。因此我要保护生态系统,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1、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2、学生思考、讨论、回答。3、学生观看视频,并沉思,接受环境保护教育。4、学生开展小组讨论

14、,并回答问题。1、通过学生思考,让学生体会生态系统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进而体会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认识什么是生态平衡。2、通过资料分析并讨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的意识。5、课堂小结 请学生说出小结。引导:1、本课学习了哪些概念?2、生态系统包含哪些内容?3、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怎么样?学生自己用语言组织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教师不作小结,但指导学生进行小结,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6、课堂小测 分发检测试卷,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最后评讲。学生完成课堂小测卷。通过课堂小测来反馈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策略,并作出及时的补救措施。7、拓展 观察学校生物园,调查当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学生课外完成。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科技能力。九、板书设计 第四节 生态系统十一、课堂小测1不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 一棵树 B 一片农田 C 一个池塘 D 一条河流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蘑菇”通常属于:A.生产者; B.消费者;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3人在生态系统中担任的角色是:A、生产者B、消费者C、生产者和消费者D、分解者4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草蚱蜢食虫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