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2701276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由此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我国现有农村留守儿童约2000万人。虽然我国多数留守儿童的发展是较为正常的,但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而这一部分留守儿童,仍然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未来。我们若不及时妥善解决今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二十年后,这批孩子必然影响祖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以及我国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一、问题概况( 一) 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多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

2、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已高达18%至22%。据中央教科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小组抽样显示,甘肃、江苏和陕西三省某5县的留守儿童比例高达47.7%。劳务输出大省四川在调查中发现,一般农村学校,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比例达到70%,个别地方甚至达到了85%。比如阆中市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0.4万人,其中留守学生7.8万人,占学生总人数75%。( 二) 农村留守儿童的分布具有规律性从时间上看,由于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依赖逐渐增强,留守儿童的比例与年龄成正比关系。调查显示,小学留守儿童的比例要低于

3、初中,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比例要低于高年级。(三)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相关问题一是亲情缺乏,心理失衡。涪陵区调查显示,70%的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26%的留守儿童“偶尔想念父母”。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些孩子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如果这种情绪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就容易引发种种心理病症。二是习惯不良,学习较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所以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36.7%的留守儿童行为

4、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祖辈教导,在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和欺负同学等行为。三是教育单一,安全难保。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临时监护人重养轻教,教育的责任就落到了学校,而学校教育是需要家长配合、社会支持的。在调查中发现,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常常得不到监护人的配合。如家长会无人参加,学生违纪或者受到侵害后无监护人配合处理。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侵害后又无亲人倾诉,往往不易及时发现和处理。加上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

5、在。涪陵区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溺水身亡、打斗致残等意外伤亡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儿童,留守女童被拐卖、被侵害的恶性案件也发生多起。四是道德滑坡,价值扭曲。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但部分家长容易忽视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来进行补偿,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拥有过多零花钱,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陋习,甚至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据调查,部分留守孩子已经产生厌学情绪,认为不读书同样能挣钱,并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

6、育问题任重道远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难问题,已经成为农村教育中的突出问题。虽然中央和一些地方出台了不少的规定和办法,如:“一帮一”、“手拉手”、“特别关爱”、“结对帮扶”、“共享蓝天”、“关爱行动”、“寄宿制工程”“、心理阳光工程”代理家长制”“、留守儿童之家”、“爱心爸爸”、“爱心妈妈”、“四老”家长培训班等。但应该看到,由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具有长期性、广泛性的特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又必须依赖经济社会发展和突破体制障碍,所以目前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所做的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上层关注多,基层措施少;专家呼吁多,部门落实少;局部活动多,整体受益少;短期工作开展多,长效机制跟进少。二、问题成

7、因分析(一)社会整体发展中存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之间的矛盾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城镇化,二是劳务输出。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仅19亿亩,据测算,在农村现有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条件下,仅需1.5亿劳动力,而现实情况是农村人口近8亿,农村劳动力4.98亿,剩余劳动力近3.5亿。按照要用城乡统筹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思路,必然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这就意味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进入城市。劳务输出是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东西部差异明显,城乡落差巨大。2006年,上海人均GDP相当于贵州的10倍,两地区农民收入的差

8、距为4.6倍;2006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例为3.28:1。巨大的收入差距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由西部流向东部,由乡村流向城市。很多地方政府将劳务经济作为本地区“第一经济”来发展,加剧了这一趋势。尽管国务院、中央各部委、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解决农民工和留守流动儿童问题的办法和意见,成立了一些相应的机构,明确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两为主”政策,即“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但许多城市学校在政策的落实过程中明显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或确实存在具体困难,使得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依旧艰难。调查显示,其主要根源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随之产生的不能异地享受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

9、学和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无法承担的高学费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选用的教材不同使得农民工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二)留守孩子家庭多有教育意识薄弱和教育方式不当两大顽症教育意识薄弱,重养轻教。外出打工的部分农村家长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了在增加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农业部200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第一、第二选择的6.7%。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更主要的是教育意识淡薄。不少农民没有认识到教育是最大的投资,而认为是最大

10、的负担。外出打工家长大多数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和生活,尤其是生理和心理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教育的缺失使他们不能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教育能力较低,监护不力。留守孩子大多有人代管。但临时监护人由于受年龄、文化、身体和精力等综合因素的制约,对孩子的帮助仅限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或者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无法实现家长监护、教育职责的完全转移。据涪陵区的调查显示,临时监护人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比例达93.5%;临时监护人“经常辅导孩子学业”的只占13.9%,“从不辅导孩子

11、学业”的占52.4%。调查还显示留守儿童由祖辈监护的比例高达87.2%,由亲戚监护的比例为9.9%;留守儿童受到临时监护人“非常关心”的占42.6%;留守儿童对临时监护人“非常信任”的只占38.4%。(三)学校教育中有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外部动因之一。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比较其他学生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

12、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内容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对留守儿童更是如此。三、对策及建议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在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伴随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新问题。在今后较长的时间里,这个群体还将继续扩大,因此,亟待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第一,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学校可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建立留守学生档案,收集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记载成长过程和特点,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全面掌握每个留守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也让外出家长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每个留守孩子的成长情况。第二,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构建亲情关爱网络。结对帮扶的形式主要有五种:

13、优帮差、城帮乡、大帮小、师帮生和老帮少。第三,增设特色课程,将心理辅导课程和法制课程纳入必修。根据本校留守学生的年龄分段开展生存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和自强自立教育,强化自尊自立意识,提高自理自助能力。各种类型的心理问题和淡薄的法律意识是现阶段在留守学生中的通病,如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发展,还对未来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构成较大的威胁。校园关爱工作,能弥补家庭教育弱化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但是,对于专业教师来说,这类工作一般不属于刚性任务,各学校开展起来随意性很大,措施不尽相同,效果参差不齐。其效果取决于学校领导是否重视,工作任务是否刚性。因此,要真正发挥好学校的特殊作用,政府和教育主管

14、部门一定要牵头统筹,将一些好的做法升华为管理办法,变推广经验为落实措施,保证学校帮扶行动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学校要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纳入德育常规工作来抓,保证机构完整,制度健全,措施得力。二要完善和推广“代理家长制”。“代理家长制”源于重庆市南川区鸣玉中学,其经验经过多家媒体宣传得以在重庆和全国推广。这是目前被证明了的在关爱和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对策和措施中最充满人性关怀、最因地制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所以被认为是最值得推广的办法。代理家长(有的称为“代管家长”)是指临时履行农村留守儿童家长部分职责的自愿者,其职责主要包括“三知、三多、三沟通”(“三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和学

15、习情况;“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多参加学校学生集体活动,多到其家中走访;“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托管人、老师联系沟通)和“五个一”(每周与留守儿童联系交流、辅导作业一次;每月与留守儿童父母、任课教师、托管人联系一次;每两月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一次;每学期初制订一份帮扶计划书;每学期末撰写一份帮扶工作总结或教育经验文章)。但是,此制度在推广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角色认定难,制度跟进难,责任落实难,长期坚持难。比如万州区调查发现,一方面留守儿童数量庞大,愿意做代理家长的人很有限;另一方面,代理家长不是留守儿童的法定监护人,要他们承担法定监护义务从法理上难以通行。而南川鸣玉甚至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有了代理家长后,有的家长“心安理得”地外出打工。要让“代理家长制”更有效地推广,就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