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二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2701271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二(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二:分治法实验一、实验目的 (1)掌握设计有效算法的分治策略。 (2)通过快速排序学习分治策略设计技巧二、实验要求 (1)熟练掌握分治法的基本思想及其应用实现。 (2)理解所给出的算法,并对其加以改进。三、分治法的介绍 任何一个可以用计算机求解的问题所需的计算时间都与其规模有关。问题的规模越小,越容易直接求解,解题所需的计算时间也越少。 而当n较大时,问题就不那么容易处理了。要想直接解决一个规模较大的问题,有时是相当困难的。分治法的设计思想是,将一个难以直接解决的大问题,分割成一些规模较小的相同问题,以便各个击破,分而治之。如果原问题可分割成k个子问题,1kn ,且这些子问题都可解,并可利

2、用这些子问题的解求出原问题的解,那么这种分治法就是可行的。由分治法产生的子问题往往是原问题的较小模式,这就为使用递归技术提供了方便。在这种情况下,反复应用分治手段,可以使子问题与原问题类型一致而其规模却不断缩小,最终使子问题缩小到很容易直接求出其解。这自然导致递归过程的产生。分治与递归像一对孪生兄弟,经常同时应用在算法设计之中,并由此产生许多高效算法。分治法的适用条件:(1)该问题的规模缩小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容易地解决; (2)该问题可以分解为若干个规模较小的相同问题,即该问题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 (3)利用该问题分解出的子问题的解可以合并为该问题的解; (4)该问题所分解出的各个子问题是相互

3、独立的,即子问题之间不包含公共的子问题。 上述的第一条特征是绝大多数问题都可以满足的,因为问题的计算复杂性一般是随着问题规模的增加而增加;第二条特征是应用分治法的前提,它也是大多数问题可以满足的,此特征反映了递归思想的应用;第三条特征是关键,能否利用分治法完全取决于问题是否具有第三条特征,如果具备了第一条和第二条特征,而不具备第三条特征,则可以考虑贪心法或动态规划法。第四条特征涉及到分治法的效率,如果各子问题是不独立的,则分治法要做许多不必要的工作,重复地解公共的子问题,此时虽然可用分治法,但一般用动态规划法较好。分治法的基本步骤:分治法在每一层递归上都有三个步骤:分解:将原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规

4、模较小,相互独立,与原问题形式相同的子问题; 解决:若子问题规模较小而容易被解决则直接解,否则递归地解各个子问题; 合并:将各个子问题的解合并为原问题的解。 它的一般的算法设计模式如下:Divide-and-Conquer(P)1. if |P|n0 2. then return(ADHOC(P)3. 将P分解为较小的子问题 P1 ,P2 ,.,Pk4. for i1 to k 5. do yi Divide-and-Conquer(Pi) 递归解决Pi6. T MERGE(y1,y2,.,yk) 合并子问题7. return(T)其中|P|表示问题P的规模;n0为一阈值,表示当问题P的规模不

5、超过n0时,问题已容易直接解出,不必再继续分解。ADHOC(P)是该分治法中的基本子算法,用于直接解小规模的问题P。因此,当P的规模不超过n0时,直接用算法ADHOC(P)求解。算法MERGE(y1,y2,.,yk)是该分治法中的合并子算法,用于将P的子问题P1 ,P2 ,.,Pk的相应的解y1,y2,.,yk合并为P的解。根据分治法的分割原则,原问题应该分为多少个子问题才较适宜?各个子问题的规模应该怎样才为适当?这些问题很难予以肯定的回答。但人们从大量实践中发现,在用分治法设计算法时,最好使子问题的规模大致相同。换句话说,将一个问题分成大小相等的k个子问题的处理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许多问题可以

6、取k=2。这种使子问题规模大致相等的做法是出自一种平衡(balancing)子问题的思想,它几乎总是比子问题规模不等的做法要好。分治法的合并步骤是算法的关键所在。有些问题的合并方法比较明显,有些问题合并方法比较复杂,或者是有多种合并方案;或者是合并方案不明显。究竟应该怎样合并,没有统一的模式,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四、实验内容 1、编程实现归并排序算法和快速排序算法,程序中加入比较次数的计数功能,输出排序结果和比较次数。输入10组相同的数据,验证排序结果和完成排序的比较次数。用表格列出比较结果。给出文字分析。 2、汉诺塔(hanoi)问题。 3、棋盘覆盖问题。 4、循环赛日程安排问题。五、算法

7、设计 1、归并排序算法procedure MERGESORT(low,high) /A(low;high)是一个全程数组,它含有high-low+10个待排序的元素/ integer low,high; if lowmid then for kj to high do /处理剩余的元素/ B(i) A(k);ii+1 repeat else for kh to mid do B(i) A(k);ii+1 repeat endif 将已归并的集合复制到A end MERGE 2、快速排序算法我们已经知道,在决策树计算模型下,任何一个基于比较来确定两个元素相对位置的排序算法需要(nlogn)计算时

8、间。如果我们能设计一个需要O(n1ogn)时间的排序算法,则在渐近的意义上,这个排序算法就是最优的。许多排序算法都是追求这个目标。下面介绍快速排序算法,它在平均情况下需要O(nlogn)时间。这个算法是由C.A.R.Hoare发明的。算法的基本思想: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基于分治策略的。对于输入的子序列Lp.r,如果规模足够小则直接进行排序,否则分三步处理:分解(Divide):将输入的序列Lp.r划分成两个非空子序列Lp.q和Lq+1.r,使Lp.q中任一元素的值不大于Lq+1.r中任一元素的值。 递归求解(Conquer):通过递归调用快速排序算法分别对Lp.q和Lq+1.r进行排序。 合并

9、(Merge):由于对分解出的两个子序列的排序是就地进行的,所以在Lp.q和Lq+1.r都排好序后不需要执行任何计算Lp.r就已排好序。 这个解决流程是符合分治法的基本步骤的。因此,快速排序法是分治法的经典应用实例之一。QuickSort(p,q) /将数组A1:n中的元素 Ap, Ap+1, , Aq按不降次序排列, 并假定An+1是一个确定的、且大于 A1:n中所有的数。/ int p,q; global n, A1:n; if pq then j=Partition(p, q+1); / 划分后j成为划分元素的位置 QuickSort(p,j-1); QuickSort(j+1,q);

10、endif end QuickSortprocedure PARTITION(m,p) /退出过程时,p带着划分元素所在的下标位置。/ integer m,p,i;global A(m:p-1) vA(m);im /A(m)是划分元素/ loop loop ii+1 until A(i)v repeat /i由左向右移/ loop pp-1 until A(p)v repeat /p由右向左移/ if ip then call INTERCHANGE(A(i),A(p) /A(i)和A(p)换位/ else exit endif repeat A(m) A(p);A(p) v /划分元素在位置

11、p/ End PARTITION 3、汉诺塔(hanoi)问题。设有 A、B、 C 共 3 根塔座, 在塔座 A 上堆叠 n个金盘, 每个盘大小不同, 只允许小盘在大盘之上,最底层的盘最大,如下图 所示。现在要求将 A 上的盘全都移到 C 上,在移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每次只能移动 一个盘;圆盘可以插在 A、B 和 C 任一个塔座上;在任何时刻,大盘不能放在小盘的上面。hanoi问题递归求解思想:我们把一个规模为n的hanoi问题:1到n号盘按照移动规则从A上借助B移到C上表示为H(A,B,C,n);原问题划分成如下三个子问题:(1)将1到n-1号盘按照移动规则从A上借助C移到B上H(A,C

12、,B,n-1);(2)将n号盘从A上直接移到C上;(3)将1到n-1号盘按照移动规则从B上借助A移到C上H(B,A,C,n-1);经过三个子问题求解,原问题的也即求解完成。 4、盘覆盖问题。在一个2k2k 个方格组成的棋盘中,恰有一个方格与其它方格不同,称该方格为一特殊方格,且称该棋盘为一特殊棋盘。在棋盘覆盖问题中,要用图示的4种不同形态的L型骨牌覆盖给定的特殊棋盘上除特殊方格以外的所有方格,且任何2个L型骨牌不得重叠覆盖。六、参考程序代码 1、归并排序#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define M 11typedef int KeyType;typedef int ElemType;struct recKeyType key;ElemType data; ;typedef rec sqlistM;class guibingpublic:guibing(sqlist b)for(int i=0;iM;i+)ri=bi;void output(sqlist r,int n)for(int i=0;in;i+)coutsetw(4)ri.key;coutend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