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提纲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2698865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心理学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心理学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心理学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心理学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提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心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是一门与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领域密切相关的学科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心理活动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持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育 冯特是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心理学之父。1. 心理学的任务 1.描述心理事实; 2.控制和预测; 3.揭示心理规律。2.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有助于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 有助于进行教育科研工作;有助于促进自身的发展。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自然观察法) ;2.调查法: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口头调查(晤谈法);3. 个案研究法:一个人、家庭、班级

2、或工厂; 4.实验法 :自然实验 实验室实验。二. 感觉和知觉1.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3. 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4. 感受性的变化规律(1)感觉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2)感觉对比: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感受器时产生同时对比。 先后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会产生先后对比现象。(3)感觉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补偿联觉5. 知觉的种类:一,物体知觉,1)空间知觉 2)时间知觉 3)运动知觉二,社会知觉,1)他人知觉 2

3、)自我知觉 3)人际知觉三。错觉6. 他人知觉的偏差: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刻板印象,近因效应,投射效应8.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歪曲的知觉9. 错觉分为类:视错觉,行重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方位错觉10. 提高社会知觉的能力,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1)正确对待第一印象2)公正的对待学生,防止发生晕轮效应 3)消除刻板印象 4)重视运用近因效应 P47三.记忆1、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反映,.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是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信息加工的观点)2、记忆分类:( 1 )根据记忆材料在头脑中保持的时间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感觉刺激停止

4、之后所保持的瞬间映像。特征:a、在瞬时间能储存大量的信息;b、保持时间极短(视觉信息在1秒钟内衰退,听觉信息在4秒钟内衰退)c、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未经任何加工的,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d、感觉记忆中的部分信息能被识别,部分信息不被识别。 短时记忆:记忆信息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是服从当前工作的需要,是正在操作着的记忆,故而又称为操作记忆 短时记忆特点:时间很短容量有限(72)意识清晰操作性强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在记忆中的储存超过1分钟以上直至许多年,乃至终生的记忆。 长时记忆的特点: 容量无限保持时间长(2)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运动记忆:以动

5、作或运动为内容的记忆 情绪记忆: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逻辑记忆:以概念、语词、定理等为内容的记忆。3影响遗忘的因素1)时间因素的制约2)识记材料的重要性3)识记材料的性质4)识记的数量和学习程度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4、识记策略:1、有目的的识记2、先理解后识记3、识记与操作相结合4、保持良好的情绪5. 记忆的品质记忆的敏捷性 记忆的持久性 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6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1、加强学习目的的性教育2、使学生掌握记忆的规律3、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4、讲究记忆卫生7.记忆的方法直观形象记忆法:把抽象材料加以形象化、直观化的记忆方法。歌诀记忆法:学习中把识记材料编成合辙押

6、韵的歌诀。特征记忆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认为地寻找特点来记忆的方法。谐音记忆法:利用谐音为中介的记忆方法。 比较记忆法:通过辨别事物之间异同来记忆的方法。 重点记忆法:将复杂材料简化,抓重点的记忆方法。 自编提纲记忆法:是指在学习长篇材料时,分段落、抓主题、拟提纲的记忆方法。图表记忆法:是复杂材料用图表简化的记忆方法四思维1.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2. 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凭借的对象: 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2)根据思维的指向性: 发散思维聚合思维(3)根据思维的独创性: 习惯思维创造思维3. 人的思维过程具有 间接性和 概

7、括性 的特征抽象思维(理论思维、逻辑思维):利用概念进行的思维活动。4. 思维的过程(一)分析和综合(二)比较和分类(三)抽象和概括(四)具体化5.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是在认识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个别特性或个别方面的过程,综合是在认识上把事物 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特性,不同方面结合起来形成整体的过程。6问题解决的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7.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情景;2、思维定势;3、酝酿效应;4、功能固着;5、知识经验;6、动机和人格。 7.迁移的作用.五. 想象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诰而创诰事物新形象的过稈。2. 、想象的种类:(

8、1)无意想象:定义: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想象。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一一梦(2) 有意想象: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想象 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描述或实物标志(图形、图表、模型等),在头脑中产生相应的事物新形象的过程。(啊Q正传) 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一种与人的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幻想分为科学幻想(人们幻想登上火星)、理想和空想3创造性思维的过程:1、准备阶段(知识、材料)2、酝酿阶段(孕育)阶段一冥思苦想3、明朗阶段(灵感期)4、验证阶段:实践检验、4. 创造性思维的形式: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多路思维,知觉思维,灵感思维

9、创造性思维是指其结果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价值性的思维六. 情绪和情感1. 情绪:是人对待认知内容的一种特殊的态度,它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复杂成分。2情绪和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3、情绪与情感的主要区别与联系区别:(1)需要及所属不同: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为人和动物所共有;情感则与社会需要相联系,为人所独有。(2)稳定性不同: 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3)外显性:情绪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情感则多以内心体验的形式存在。(4)发展时间:情绪发生在先,情感发生在后联系

10、:(1)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 情感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情感通过情绪表现出来。(2)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 。情绪的不同变化,一般都受到个人已经形成的社会情感的影响。4. 情绪的特性: 1.情绪的生理特性, 2.外显特性。 3.两极性, 4.情境性.5.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一)动力功能(二)调节功能(三)信号功能,“言语”(四)保健功能(五)感染功能(六)迁移功能6. 情绪的基本形式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四种基本形式。7情绪的种类一一心境;激情;应激。8 .情感的种类( 1)道德感:( 2)理智感:( 3)美感:9. 情绪和情感在教学中应用,一,要在教学中确定情感目

11、标,二,以知促情 三,以情促情10. 情绪和情感在德育中的应用:一,知情结合,促进道德情感的发展。二、通过美育陶 学生的情操。三、重视教师情感的感化作用七. 意志1. 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2. 意志行动的特征一一自觉地确定行动的目的;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3. 意志行动过程。采取决定阶段:1、目的的确定2、方式、方法的选择;执行决定阶段4. 意志的品质 自觉性暗示性、独断性果断性优柔寡断、草率决定自制性一一任性、怯懦坚持性一一顽固、执拗5. 挫折: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由于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

12、,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6. 产生挫折的心理原因有一一1自我估计不适当;2抱负水平过高;3动机冲突;4不合理、不切实际的需要。7. 挫折的反应: 攻击,焦虑,退化,固执。冷漠,逃避;7. 挫折的心理防御方式一一合理化作用;替代作用;表同作用;投射作用;反向作用;压抑作用;幽默作用。8 挫折的自我调节:1.正确认识挫折,客观分析挫折的原因。2. 学习运用心理防御方式,减轻心理压力。3.调节报复水平。4改善挫折情境。加强意志力的锻炼,不断进行自我激励。9. 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1)加强目的性教育 2)组织实践活动以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3)充分发挥班集体和榜样的教育作用4)启发学习加强自我锻

13、炼 5)根据个体差异采取针对性措施八.注意。1.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 .注意的基本特性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2.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3. 注意的外部表现 : 1)适应性动作 2)无关动作的停止 3)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4. 注意的特征一一注意的范围(影响因素:1.直觉对象的特点,2知觉者的活动任务,3直觉者的知识经验) 注意的稳定性;(1.注意对象的特点, 2.主题状态) 注意的分配;(1.对活动的熟练程度, 2.在同时进行的集中活动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 注意的转移。(1原来注意的紧张度,2新注意对象的特点,3神经过程的灵活性。)5. 注意

14、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6无意注意产生条件: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1)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物间的差异程度3)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4)刺激物的新奇性;人的主体状态 (1)个体的需要和兴趣(2)个体的身体及情绪状态(3)个体的知识经验(4)机体状态7无意注意在教学中的应用1)教学环境适当、避免干扰 2)教学内容丰富、新颖3)教学方法生动、灵活4)教学语言规范、形象8.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并需要做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10.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2.对事物的间接兴趣, 3.意志努力9. 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一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激发和培养学

15、生的间接兴趣;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采用方法,阻止注意分散。第九章个性及其倾向性1. 个性的概念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2. 个性的基本特征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个性的独特性与共同性;个性的生物性和社会性。3. 需要: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应。4. 需要的分类1)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5.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6. 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7. 动机的功能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8. 动机的分类; 根据需要的分类: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 根据动机内容的性质:合理动机;不合理动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