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干警招录培养考试民法学论述题题库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2696833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法干警招录培养考试民法学论述题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政法干警招录培养考试民法学论述题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政法干警招录培养考试民法学论述题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政法干警招录培养考试民法学论述题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政法干警招录培养考试民法学论述题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法干警招录培养考试民法学论述题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法干警招录培养考试民法学论述题题库(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2012年江苏省政法干警招录培养考试 基层政法干警招录培养考试民法学论述题题库 1 、简述公序良俗原则 2 、诚实信用原则的含义包括哪些?第二章 民事法律关系 3 、简述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4 、简述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的区别5 、民法上的物有何法律特征?第三章 公民(自然人)6 、简述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的区别7 、简述个人合伙的概念和法律特征8 、简述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9 、简述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的区别 10 、简述合伙的债务承担第四章 法人与非法人组织1 l 、简述法人终止的原因。 12 、简述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的区别13 、法人设立与法人的成立有何区别

2、14 、比较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15 、简述法人应具备的条件第五章 民事法律行为 16 、简述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17 、简述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中条件的概念和法律特点 18 、简述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19 、民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有哪些? 20 、简述欺诈的构成要件第六章 代理 21 、简述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的区别 22 、简述代理权行使的规则 23 、简述转委托的概念和法律规则24 、简述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的区别25 、简述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及其效力。第七章 时效与期间 26 、简述诉讼时效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27 、简述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28

3、、简述诉讼时效中断的概念和适用条件 29 、简述诉讼时效的中止与中断的区别第八章 物权概述30 、简述物权与伙权的区别 31 、简述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的区别32 、简述物权请求权与债权请求权的区别第九章 所有权33 、简述先占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34 、简述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的区别35 、简述所有权的限制 36 、简述添附的概念和类型 37 、简述所有权的权能第十章 共有 38 、简述房屋区分所有的内容。 39 、简述按份共有的特征。第十一章 相邻关系40 、简述相邻关系的基本特征第十二章 他物权 41 、简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 42 、简述质权与留置权的区别43 、简述抵押权与质权的区别44

4、 、简述留置权人的权利第十二章 债权概述45 、简述抵销的概念和种类 46 、简述不当得利的概念和构成要件47 、简述提存的概念和原因 48 、简述无因管理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49 、简述免责的债务承担与并存的债务承担的区别 50 、简述特定物之债和种类物之债的分类及其意义。 51 、简述按份之债与连带之债的区别第十四章合同 52 、简述行纪合同与居间合同的区别 53 、简述格式条款的概念及特殊规范54 、简述合同解除的概念和特征 55 、简述定金与预付款的区别56 、简述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 57 、简述不安抗辩权的成立条件。58 、简述融资租赁合同的特征。第十五章 人身权 59 、简述人身权

5、的概念和特征 60 、简述姓名权与名称权的区别第十六章 知识产权 61 、简述著作权与邻接权的区别 62 、简述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点 63 、简述专利权人的权利内容 64 、简述我国商标注册的原则65 、简述著作人身权与著作财产权的区别第十七章 婚姻家庭与继承 66 、简述继承权丧失的概念和特征67 、简述遗嘱继承与遗赠的区别 68 、简述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 69 、简述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的区别70 、简述代位继承与转继承的区别71 、简述继承权丧失的法定理由72 、认定遗产应注意哪些问题第十八章 民事责任 73 、简述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别 74 、简述违约责任概念和构成要件75

6、、简述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76 、简述共同加害行为的特征77 、简述产品缺陷致人损害侵权行为的责任要件78 、简述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别1 、答:公序良俗原则是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公共秩序是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善良风俗是指 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高的一般道德。公序良俗原则是大陆法系各国民法典通行的原则。我国 民法通则 第 7 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该条规定的原则与公序良俗原则的逻辑内涵基本一致

7、。 2 、答: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中应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以求达到当事人之间利益和当事人利益与杜会利益之间的平衡。其具体含义包括:(1)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依诚实信用的方式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2 ) 在合同解释上。应依诚实信用原则: ( 3 )依诚实信用原则弥补法律规定之不足,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平原则一样赋予司法人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使其在法律规定不足时。从民法的目的出发,依诚实信用原则,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 3、答: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确认和保护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系具有如下特征: ( l )民事法律关系是主体之问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 2 )民事法律关

8、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 3 )民事法律关系的保护措施具有补偿性和财产性。4 、答:财产法律关系是与财产有关的民事法律关系,它是民事主体之间因财产的归属和流转而形成的、具有直接物质利益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人身法律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因人格和身份而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人身法律关系不具有直接的物质利益内容。这是它与财产法律关系的根本区别。除此之外。财产法律关系和人身法律关系还有以下区别: ( l )两类关系中的权利性质不同。在财产法律关系中。权利人所享有的权利是财产权利,通常权利可以依其意志转让,而在人身法律关系中。权利人所享有的权利是人格权或身份权。权利人一般不能将其转让给他人。( 2 对这两

9、类关系的保护方法不同。在财产法律关系受到破坏时,对加害人主要适用财产性质的责任。而在人身法律关系受到破坏时。对加害人则主要适用非财产性质的责任。5 、答:物的法律特征包括: ( 1 )物存在于人身之外。民法上所称之物,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之一,具有非人格性。只能是存在于人身之外的一切有体物。( 2 )物能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民法上的物,必须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一定的社会需要。不具有使用价值的物,不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物。社会需要可以分为社会物质生活需要和社会精神生活需要,具有经济价值和用途的物,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可以成为民法上的物。同样,其有精神价值,如文化价值、情感价值等

10、的物,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生话需要,也可以成为民法上的物。( 3 )物能为人所实际控制或支配。能够为民事主体所实际控制或支配的物质客体才能成为民法上的物。( 4 )物以有体物为限。我国民法将物限于有体物。所说有体物,是指具有一定空间且具有某种形体的物。近年来,学理上对有体物逐渐采扩大解释,认为有体物不必具有一定形状或固定的体积,不论固体、液体或气体,均为有体物。 6 、答: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从而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的概念: ( l )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的 一种可

11、能性。还没有为民本主体带来实际利益。民事权利则楚民事主体参加到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后才能实际享有的。( 2 )民事权利能力包括民事主体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而民事权利则仅指民事主体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实际取得利益的可能性。( 3 )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和范围由法律加以规定,与民事主体的个人意见没有直接关系。而民事权利则是民事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其意愿实际参加到民事活动时取得的,它直接反映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 4 )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主体人身的存在是不可分离的,民事主体不能转让或放弃。他人也无权限制或剥夺:民事权利则不同。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民事主体可以转让或放弃某项民事权利,也

12、可以依法被限制行使或被剥夺其原来享有的某项民事权利。7 、答: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公民按约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的行为或组织形式。合伙的法律特征是: ( l )个人合伙是两个以上公民组成的联合体; ( 2 )个人合伙是以合伙人的意思表示一致为基础的: ( 3 )个人合伙由合伙人共同投资而成立; ( 4 )个人合伙的财产属于合伙人共有: ( 5 )个人合伙 由合伙人共同经营管理:( 6 )个人合伙以其名义独立从事民事话动。8 、答: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从而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从

13、事民事活动。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别主要在于:( l )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而民事行为能力则不是。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要具备一定的民事行为能力至少须为10 周岁以上。(2 )民事权利能力表现为民事主体所具有的一种资格。与人的实际状况无关。而民事行为能力则是行为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它与人智力水平和精神状况有关。9 、答:宣告失踪。是指经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由法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宣告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的公民为失踪人的民事法律制度。宣告死亡。是指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判

14、决宣告下落不明满定期限的公民死亡的民事法律制度。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l )两者适用的条件不同。宣告失踪为公民下 落不明的状况超过2 年期限。宣告死亡是公民在一般情况下离开其住所地或最后的居住地下落不明满4 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 起满2 年。(2 )两者的法律后果不同。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是为失踪设立财产管理人。宣告死亡的法律后果是结束以宣告死亡住所地为中心的民事关系。(3 )两者公告期不同。宣告失踪的公告期间 为半年。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间为l 年。10 、答:合伙债务。指合伙关系存续期间合伙以全体合伙人名义从事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债务。合伙债务产生的原因是合伙对第二人的合同行为或

15、侵权行为。履行债务的担保或承担债务的财产范围则是合伙的共有财产和每个合伙人的个人财产。对合伙的债务。合伙人应按照其出资比例或合伙协议的约定。以其个人财产清偿合伙债务。合伙的性质、出资方式和合伙财产的规模决定合伙人承担的是无限责任。在对外关系上。全体合伙人对于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连带清偿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即每一合伙人都有义务清偿合伙的全部债务。而不受各合伙人对合伙财产的出资比例或合伙协议中约定的债务承担份额的限制。就债权人而言。既可以对某一个、也可以对某几个或全体合伙人先后或同时提出履行全部或一部分债务的请求。偿还合伙债务超过自己应当承担数额的合伙人。有权向其他合伙人追偿。11 、答:法人的终止也称法人的消灭。即法人丧失民事主体资格。不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状态。法人终止的原因主要包括:( 1 )依法被撤销:( 2 )自行解散;( 3 )依法宣告破产;( 4 )其他原因。12 、答: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是根据法人内部结构的不同对私法人进行的分类。社团法人是以人的存在为成立基础。并以捐助的目的和设立的章程为活动依据的法人。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的区别在于:( 1 )成立的基础不同 ; ( 2 )设立人的地位不同;( 3 )设立行为不同;( 4 )有无意思机关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