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2694288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遥感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并在土地利用中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人机遥感是土地资源领域新兴的研究方法。与传统的遥感 相比,具有分辨率高、时效性高等优点,这些优点使无人机遥感应用于土地资源 管理领域。文章首先对无人机遥感平台及其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 对无人机遥感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总结分析,发现无人机遥感在基 础测绘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方面应用广泛,最后对无人机遥感在土地管理中所存 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在土地管理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遥感技术;土地利用;土地资源;监测任务引言土地资源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

2、喻,尤其是人类长期对其进行的改造利用 变更土地用途,使得其利用方式和类型不断地发生改变,逐渐形成了相对复杂的 人地系统。中国土地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却不到世界的平均水平, 同时对于土地人们采用了过度开发以及不合理的利用方式,这就使得人与土地之 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所以,政府越来越重视对土地资源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中国 越来越重视对于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的研究,所采用的一些先进技术也是多方面的。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并且由于其实 力的不断提高,它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了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并圆满地完成了 很多各种类型的土地利用监测任务。1 土地整治发展概述

3、土地整治指的是人类对自然资源进行利用和改造的措施。这一概念起源于欧 洲,之后其他国家开始效仿欧洲各国开始对自己的国土进行整治。国外的土地整 治主要经历了 3 个发展阶段,分别是简单的土地整理阶段、针对特定内容的土地 整理阶段以及综合土地整理阶段。进行土地整治的主要目的就是缩小城乡之间的 差距,对国民的居住环境进行改善,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推动 国民经济的发展。2 遥感技术原理及发展现状 遥感技术是医生非接触性技术,通过遥远感知的方式将此技术应用于所在区 域中的地质监测之中,能准确的预测出地质灾害,而遥感技术就是将光学及电子 学探测设备与电磁辐射原理相联合,再利用电磁波的反射特性对

4、远距离的目标进 行监测,将所监测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将其以图片的形式反应到后台操作系 统之中,从而完成信息与传递反馈的过程。这是一种囊括地质监测与识别技术为 一体的综合性技术,能简单方便的完成地质灾害监测的整体过程。物质是由各种 分子、质子及原子构成,而物质之间之所以有区别,主要原因是构成物质的分子、 原子等组成结构及种类不同,因此,利用遥感技术反射出的电磁波辐射也有着本 质性的区别。遥感设备则针对非同种物质不同的电磁波波段及人工辐射吸收反射 与透射阳光作用的差异性,组成不同的影像呈现在人们面前。从现阶段遥感技术 应用的普及度上看,此技术已经被广泛的与应用于地质灾害分析的过程中,并取 得了良

5、好的应用效果。3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监测中的应用3.1 土地整治潜力测算与风险评估中的遥感监测 在进行土地整治之前,应该对该区域的土地整治潜力做一个检测,这是及时 有效地规避土地整改风险的手段,也是评估该土地是否有整改潜力的主要指标之 一。通过这个监测指标能为土地的整治提供科学依据,也是进行土地整治的重要 依据。可见,土地整治潜力测算十分重要。3.2 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和监测领域 造成突发性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还是由地形、地貌的内部情况导致的,遥感 技术便能及时的以宏观的角度去简况灾区的大量地质灾害信息,并对该区的自然 天气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为各种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预警,并对该区域 实施

6、动态的灾害监测评估。3.3 土地整治施工监管中的遥感监测 在进行土地整治的时候,一定要在各施工阶段利用远程遥感设施对土地整治 进行实时监控,以便了解到工程的实际进度与土地整治的实施情况。相关工作人 员可以在远程遥感设施中提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整合,初步了解土 地整治各个阶段的工作要点和工作量。通过实时监控与远程遥感设施之间的误差 获取到土地整治的实际工作质量、施工范围、施工面积等真实情况,有效避免土 地整治实施中针对性的监督策略,提高对土地整治施工的监管效率。4 存在的问题4.1 测量精度太低 通过使用卫星遥感技术,能够使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情况直观展现出来,但 外界因素对于测量准确性

7、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在精度方面主要是基于影像的判 读正确与否,以及能否准确、自动发现变化和确认变化的地块。因此,在使用遥 感技术的同时,也要进行实地勘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这些问题发生。涂斑问 题也比较容易造成误差,这是受人眼睛的生理作用所限制,眼睛只能识别一定大 小的像元,这就很容易导致一些小的图斑被疏忽,造成测量不准确,这些作用综 合在一起就会直接导致测量精度不高,在遥感技术应用中这也是一个经常出现的 问题。4.2 无人机数据的获取与处理还存在技术上的挑战虽然无人机遥感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土地资源管理领域,但无人机的操作方法 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方法与传统的测量方法不同,研究人员在实践中面临很多

8、技 术上的挑战。目前,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案例大都是基 于拍摄的图片来识别信息,信息较为单一,可能会影响研究的结果。近年来,大 多数研究者利用无人机遥感获取植被的冠层信息、植被参数的自然反演、植被的 识别分类等,由于无人机搭载的传感器较多,对无人机的载荷能力要求较高,并 且有些传感器涉及的参数较多,需要专业人士的分析,从而增加了人力成本。为 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可以尝试提供简单的开源无人机图像分析软件或方法, 通过网络平台来提供更多详细的案列,建立一套无人机遥感数据处理系统,通过 输入不同的参数,得到相应的结果。4.3 遥感资料的覆盖面积不大 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上面使用

9、遥感技术,其资料的覆盖面积是非常重要的, 但现在中国的情况不容乐观,由于现在遥感技术的热点是研究全球的环境变化, 这个研究范围是很大的,而中国的一些情况与全球的各类信息是不一致的,因此, 很难将全球性的这些成果运用到中国的土地利用建设上。此外,目前遥感技术的 精度和分辨率都越来越高,这对于中国南方地区是非常不利的,由于南方地区常 年被云雾所笼罩,因此,在数据的接收上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监测的结果也 会有不小的影响。结语综上所述,遥感技术可以及时的将大范围区域所存在的隐性灾害因素分析出 来,以供从事地质灾害监测工作的研究人员参考,灾区的抢险救援工作具有时效 性,而遥感技术的优点便是可以将灾区险

10、情及时准确的反馈给救援队,不仅如此, 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广,从灾害调查、监测到灾害的预警、评估此技术均有涉及, 由此可见,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参考文献:1 田小伟,田俊花.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和治理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有色 金属, 2018(03):254+256.2 卢雪清,程绍萍,陈永川.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和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 析J.环境与发展,2018,30 (05): 159+161.3 黄海峰,林海玉,吕奕铭,张磊,李剑南,胡乃利,易武.基于小型无人机 遥感的单体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方法与实践J.工程地质学报,2017(02).胡健波,张健.无人机遥感在生态学中的应用进展J.生态学报,2018(01).5田小伟,田俊花.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和治理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有色 金属, 2018(03): 254+2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