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基础底板混凝土技术交底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2691668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基础底板混凝土技术交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医院基础底板混凝土技术交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医院基础底板混凝土技术交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医院基础底板混凝土技术交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医院基础底板混凝土技术交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基础底板混凝土技术交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基础底板混凝土技术交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材料要求C45 P10商品混凝土(39900m3),收口网(200m2),钢板止水带3003mm(镀锌)(1400m),振捣棒(50插入式)10根,阻燃草棉被(14000m2)厚25mm,碘钨灯6台,塑料布6000m2,测温仪(电子)2个。 二、 主要机具布料机(半径15m)2台,混凝土罐车(9m3)50辆,混凝土泵车(40m以上)2台,车载混凝土泵3台。三、 作业条件1、防水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泵送浇筑;在与混凝土生产单位签订混凝土供应合同时,对防水混凝土提出如下技术要求。凝土的强度等级;地下室底板C45,抗渗等级P10。混凝土坍落度:120-160mm混凝土初凝时间:初凝时间810

2、小时,混凝土终凝时间1016小时。混凝土碱含量控制要求:最大碱含量3.0kg/m3混凝土最大氯离子含量小于0.2%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275kg/m3砂率不大于40%2、混凝土进场前混凝土生产单位提供混凝土的配合比通知单。碱含量计算书等资料,经主任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审核后,方可正式开盘。3、控制入场混凝土质量:混凝土进场后,找专人及时检查混凝土的出机时间,并做好开始浇筑、浇筑完成时间记录,在浇筑过程中,试验员随机对进场的混凝土进行坍落度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退出现场。4、场地要求:施工现场应有合理布置泵车的安放位置,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靠近浇筑地点,场地应平整、坚实,且有足够的场地保证混

3、凝土搅拌车的供料、调车的方便;混凝土泵应尽量固定位置,减少移动混凝土泵。5、浇筑混凝土部位的钢筋、模板、预埋件及管线已绑扎、安装并通过验收,办完隐、预检手续。模内、基底杂物清理干净、无明水,浇灌申请书已经批准。6、浇筑混凝土用的架子或马道已搭设完毕,并通过验收。7、浇注前对浇筑厚度做好了明显的标高控制,并复测完毕。8、水、电已接通至浇注场所且能覆盖整个浇注区域,电工、器械修理人员随时待命。9、确保水、电混凝土的供应防止出现意外的施工停歇。10、各个浇注区域至少安排钢筋工、木工3人现场待命,以便调整由于浇注产生的钢筋、模板移位。11、准确了解气象信息严禁出现在雨/大风天气中浇注的情况。四、操作工

4、艺操作流程泵机试运转搅拌站供货核实混凝土配合比、开盘鉴定,混凝土运输单检查混凝土质量、坍落度输送与混凝土同配合比水泥砂浆润滑输送管内壁输送混凝土分层浇筑振捣抹面扫出浮浆、排除泌水养护测温成品保护。(一)、配管:1、排管:输送泵固定好以后,按照定好的路线排管,把新管放在压力较大处。变径管(一根)弯头一般管(6根水平方向)弯头一般管(竖直方向)弯头布料杆。2、连接:排管完成后进行连接,连接时把变径管150mm与输送泵出口对齐、放平。先套上塑料胶卡,在上铁卡,用钳子一边敲一边拧紧。3、固定:水平管在每个接头处用钢管呈井字型卡牢,竖直管在每个接头处用钢管搭架子呈井字行固定,钢管与泵管之间用胶皮隔开。4

5、、设备调试:混凝土泵与输送管连通后,按使用说明书规定全面检查,符合要求后能开机空转。泵启动后,先泵送适量水,以润湿得料斗、活塞和管道的内壁等直接与混凝土接触的部位,确认管内无异物。5、管道润滑:混凝土浇筑前用与混凝土同配比的减石子水泥砂浆润滑管道,砂浆应先用容器集中回收,然后按需要分散使用。(二)、混凝土浇筑: 1、往输送泵斗喂料前,中、高速旋转搅拌筒,使混凝土搅拌均匀。喂料时,反转卸料配合泵送均匀进行,并保持混凝土在集料斗内高度标志线以上。中断喂料时,搅拌筒低速搅拌。2、混凝土泵送时严格按说明书操作。泵送时泵的支腿完全伸出,并插好安全销。泵送速度应先慢后快,逐步加速。使活塞保持最大行程运转。

6、泵送时,如管内吸入空气,要立即反泵重新搅拌,排气后再泵送。泵送时,水箱保持冲满水。3、混凝土到场后都必须做坍落度和温度抽检,做好现场记录。等待时间超过3小时的应增加复试一次(禁止往混凝土中直接加水),合格的使用;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的,可二次掺加外加剂进行搅拌,由搅拌站人员现场根据对每辆砼罐车坍落度的检测数值,加入适量的高浓度减水剂,并做好记录。4、对不合格的车次(如小票标注不清、自行涂改、与本车次对不上的),记录车号、车牌号、退场时间,并存档。车辆进场后由工程部门派专人(配带标记)指挥调度,并在小票上加盖名章,记录时间,收集小票。5、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5.1为确保基础底板混凝土整体性

7、、抗渗性能要求,采用“斜向分层法”施工,每层的浇筑厚度约为400mm。根据混凝土输送设备位置,由一端垂直向两侧、从远至近、边浇筑边拆管的方式进行浇筑。浇筑混凝土采用斜面分层,为了避免冷缝产生,混凝土浇灌采用“斜向分层、一次到底、梯级浇筑、逐渐倒退”的方式组织施工。即浇完该区域下层400mm厚混凝土后,立即返回起始点浇筑上层400mm厚混凝土,循序渐进,以避免因摊铺距离过远层间接槎不及时而产生冷缝。间距8米设通长标尺筋,每400mm用红漆做明显标志。5.2利用泵管或泵管前连接的软管在底板上皮钢筋的表面上直接布料,在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冷缝的前提下,利用软管左右移动,作扇形状散布混凝土,尽量使入模混凝

8、土散布面积大以增加散热与热量交换。5.3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已浇混凝土的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6、集水坑内混凝土的浇筑6.1根据大面积基础底板混凝土流淌速度的范围,需提前进行临近集水坑内泵送混凝土的施工,并振捣密实。将集水坑及柱帽处混凝土浇筑至与大底板平齐,与1000、1300、1400厚基础底板混凝土部分交接严密。6.2集水坑混凝土浇筑时,根据其面积大小、深浅以及坑壁的厚度不同,采取一次浇筑或间歇浇筑的施工方法。6.3对较浅的地坑采用混凝土一次浇筑,当基坑底板混凝土浇筑成后,紧接着浇筑坑壁。6.4较深的集水坑及柱帽浇筑时,采用间歇浇筑的方法,其模板做成整体式并预先架立好,先将地坑底板浇至与

9、模板平,待坑底混凝土流动性不大,可以承受坑壁混凝土压力时,再浇筑地坑坑壁混凝土,要保证底与壁接触处的质量。间歇时间在2h左右。6.5派专人检查集水坑底板混凝土状态,在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大面积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6.6坑底浇筑顺序由长度方向从一端向另一端浇筑推进,或由两端向中间浇筑。坑壁应形成环行回路分层浇筑,并根据坑壁的长度采用单向循环或双向循环浇筑。6.7集水坑侧壁混凝土浇筑时,采用对称浇筑的方法,确保侧壁受力均匀。7、地下室外墙导墙混凝土7.1一起浇筑高于基础底板600mm的导墙,导墙上口设置止水钢板。7.2将导墙的吊模安装好后,先浇筑底板混凝土,在靠近外墙底板混凝土浇筑一定面积后,待底板

10、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外墙导墙混凝土。8、劲性柱工字钢地脚螺栓部位的混凝土浇筑8.1注意控制混凝土上升速度,使两边均匀上升。8.2防止碰撞,以免使螺栓、预埋件位置偏差。8.3地脚螺栓的丝扣部分预先涂好黄油,用塑料布包好,防止在浇筑过程中沾上水泥浆或碰坏。9、混凝土的振捣9.1混凝土拌合料在搅拌、浇筑入模后,必须振动捣固,密实成型,结构密实,使拌合料的颗粒之间以不同的震动加速度发生液化,破坏初始颗粒之间不稳定平衡状态,骨料颗粒依靠自重达到稳定位置,游离水分挤压上升,气泡逸出表面,混凝土最终逐渐达到密实状态。从而大大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9.2浇筑时,每条泵管配备足够的振捣棒。使混凝土自然缓慢流动,然后

11、全面振捣。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的坡度,在每个流水段的前后布置两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振实,由于底皮钢筋间距较密,第二道布置在混凝土坡角处,解决下部混凝土的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工作的向前推进,振动器相应跟上,保证整个高度混凝土的质量。9.3振捣棒插入混凝土的深度以进入下一层混凝土50100mm为宜,消除两层之间接缝,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可在振捣棒距端部550mm处绑红皮筋作为深度标记。9.4振捣过程中应将振捣棒上、下略有抽动,以使上、下震动均匀。每点振捣时间一般为2030秒,使混凝土表面不显著沉降,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止。每个流

12、水段应设专人指挥振捣工作,严防漏振、过振造成混凝土不密实、离析的现象产生。防止先将表面混凝土振实而与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填满振捣棒抽出时造成的空洞。9.5振捣器插点要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不应混用。避免漏振。振动器动间距为500mm。10、振捣时注意保持振捣棒与模板间的距离。10.1泌水处理混凝土拌合料浇筑之后到开始凝结期间,由于骨料和水泥浆下沉,水分上升,在已浇筑混凝土表面析出水分,形成泌水,使混凝土表面拌合料的含水量增加,产生大量浮浆,硬化后使面层混凝土强度低于内部的混凝土强度,并产生大量容易剥落的“粉尘”,混凝土在采用分层施工浇筑工艺时,必须清除泌水和

13、浮浆,否则会严重影响上下层混凝土之间粘结能力。影响钢筋和混凝土握裹强度,产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在浇灌振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泌水,由于混凝土为一个大坡面,泌水延坡面流至坑底,随着混凝土浇筑向前渗移,最终集中在基坑顶端排除,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接近顶端模板时,改变浇灌方向,从顶端往回浇灌,与原斜坡相交成一个集水坑,并有意识的加强两侧模板处的混凝土浇筑强度,使集水坑逐步在中间缩小成水潭,使最后一部分泌水汇集在上表面,派专人随时将积水清除,并用扫帚将混凝土表面浮浆清除。不断排除大量泌水,有利于提高混凝土质量和抗裂性能。10.2混凝土表面的处理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其表面水泥浆较

14、厚,为提高混凝土表面的抗裂性,在混凝土浇筑到底板顶标高后要认真处理,初步按标高用铝合金大杠刮平混凝土表面,待混凝土收水后,再用木抹子搓平两次,以闭合收水裂缝,然后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养护。 10.3混凝土的养护 10.3.1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期间必须严格控制其内外温差,确保不出现有害裂缝,确保混凝土质量,养护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序,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温差控制在250C范围内。 10.3.2大体积混凝土养护要达到保湿的目的。保湿使混凝土在强度发展阶段,潮湿的条件可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使水泥水化顺利进行,提

15、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 10.3.3在基础底板铺放塑料布后,因在3月期间,根据天气情况可以进行浇水养护,保证塑料布内外湿润。塑料布应叠缝铺放,以减少水分的散发。 10.3.4为保证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表面温差小于250C,混凝土降温速率小于1.50C /d 及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小于250C,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的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施工时的气候、测温情况、混凝土内表温差和降温速率,通过热工计算来随时调整养护措施。10.3.5在养护过程中,如发现遮盖不好,表面泛白或出现干缩细小裂缝时,要立即仔细加以覆盖,加强养护工作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10.3.6为了确保新浇筑的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在早期由于干缩而产生裂缝,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12h内加以覆盖。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11、测温点的布置11.1真实反映混凝土块体的里外温差、降温速度及环境温度的布置原则。11.2以温度后浇带和结构后浇带的分格块来布点,温度监测点以最先浇筑的分格块为测温区。在测温区内温度监测点呈平面布置;详见附图。11.3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外表温度,应以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处的温度为准;混凝土浇筑块体底表面的温度以混凝土底表面上50mm处的温度为准;沿浇筑高度,在底部、中部和表面布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