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既有线施工防材料、机具侵限应急救援预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2691187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既有线施工防材料、机具侵限应急救援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铁路既有线施工防材料、机具侵限应急救援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铁路既有线施工防材料、机具侵限应急救援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铁路既有线施工防材料、机具侵限应急救援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铁路既有线施工防材料、机具侵限应急救援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既有线施工防材料、机具侵限应急救援预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铁路既有线施工防材料、机具侵限应急救援预案铁路既有线施工防材料、机具侵限应急救援预案1、目的为保证既有线行车安全,特制定本方案。2、组织机构及电话 成立胶济铁路既有线施工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组 员:联系电话:职责及分工:实行党政领导全面负责制,对施工现场人员、物资、资金进 行调动。副组长对自己分管的工作全面负责,进行现场指挥。组员协助现场指挥,进行上传下达,解决现场实际问题。3、应急响应(一)、防范措施 复线与既有线并行地段机械施工安全规 定1、既有线并行地段进行机械施工时,不论是任何作业或停留 过程,均不得侵入铁道建筑的界限。2、复线与既有线等高或基本等高并行地段的施工,在既有线

2、 一侧,应设置与轨道外侧不少于2m的明显界桩,既有线高出地面 不得少于800-1000mm,每10-20m设置一根,并选择较宽阔的地形 作机械转头或会车地点,以防侵限。3、不准推土机在既有线路堑边坡顶2m以内进行施工,以防机 械向既有线滑落,在高边坡地段施工,应派安全防护员,一旦出现险 情时,能够立即进行防护。4、翻斗汽车在既有线旁运行时,不准将汽车翻斗升起。5、在既有线堑坡或堑顶修筑的便道或公路,凡靠既有线一侧 未埋牢固的防护石墩时,不允许各种机械车辆通行。6、在未掌握既有线附近地下电缆、通信、信号设备及给排水 管道等情况之前,不准进行任何推土、挖土、碾压和铲运等施 工。7、履带式施工机械通

3、过既有线道口时,未经有关部门同意,并 做好道口防护前,不准通过。8、不准酒后、疲劳或服用镇静药物后驾驶或操作机械。不准 机械带病、超荷超载作业或随意扩大机械使用范围。施工料具使用安全规定1、施工时使用的料具应坚持谁使用 谁负责的原则。2、施工料具不用时要放置在安全地带,严禁放置在既有线上 或造成侵限。3、上、下班时应进行清点,防止遗落在既有线上;如需放在 工地上,应放置稳固,必要时派人看守。4、对废旧料具要及时回收,统一处理,不得随意放置在施工现场。在既有线上堆放材料的规定1、在既有线旁堆放的片石、道 碴等材料在轨面处距钢轨内侧的水平距离不少于810mm,坡度不陡 于1: 1,如堆放在两线中间

4、,其高度自轨面算起不超过300mm。2、新钢轨组放在枕木头时,其作用边距线上轨外侧的距离不 少于150mm,高度不能超过既有线25mm。若钢轨放在道心时,其 与既有轨的最近距离不少于300mm,高度不超过25mm。3、线路两旁堆放的施工机具材料距钢轨头外侧不得少于 1500mm,站台上堆放货物,距站台边缘不少于1000mm,并堆放稳 固,防止坍塌。(二)、处理措施1、施工人员发现施工材料、机具侵入铁路 限界危及行车安全时,立即发出警报信号和以停车手信号外,应 采取紧急措施设法修复,并迅速通知就近车站(车站电话:)和 安质部();如不能立即修复时,应封锁区间。2、线路发生故障时的防护办法:立即用

5、导线将两股轨道电路连通,使线路电路产生红光带, 信号无法接入。在故障地点设置停车信号,如嚓望困难,遇降雾、暴风雨雪 或夜间,还应点燃火炬。当确知一端先来车时,应先向该端,再向另一端放置响墩, 然后返回故障地点。如不知来车方向,应在故障地点注意倾听和嚓望,发现来 车,应急速奔向列车,用手信号旗(灯)或徒手显示停车信号并 将响墩放置在能赶到的地点,使列车在故障地点前停车。如嚓望 困难,遇降雾、暴风雨雪或夜间,发现来车后奔向列车前,应在 故障地点点燃第二支火炬。3、应急物资人员:信号灯一盏、信号旗三面、火炬两把、响 墩六个、导线一条、对讲机四台、抢险大队共50人。(三)、事故处理程序a、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内,现场 负责人必须将事故地点、情况报告指挥部调度室。b、调度室在接到报告后,根据事故情况采取相应方案。c、调度室组织相关人员赶往事故现场。d、指挥部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和协调事故处理。e、由指挥部安质部负责事故报告起草和总结事故教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