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268531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滨州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滨州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滨州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滨州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滨州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滨州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滨州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滨州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校补(xio) 秩序 (zh) 澎湃(pi) 硕果 (shu) 默契(qi)B、疙瘩 (da) 洗澡 (zo) 屏障(png) 哺育(b) 山巅 (din)C、劈开(p) 气魄(p) 狂澜 (ln) 踱步 (du) 婉转(wn)D、污秽(su) 誓言 (sh) 山涧 (jin) 埋葬(zng) 耻辱(ch)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义愤填膺 鞠躬尽瘁 当之无愧 马革果尸B、妇儒皆知 截然不同 家喻户晓 锋芒毕露C、死而后已 炯炯目光

2、仰之弥高 兀兀穷年D、心不在焉 无瑕及此 沥尽心血 迥乎不同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小沈阳的表演幽默搞笑,每每使大人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孩子更是笑得前俯后仰。B.近日,北京、大连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广大的中西部就业,两地学生已蠢蠢欲动。C.此刻,老师和孩子们在舞台上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庆祝本校合唱团荣获冠军。D.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小明的学习成绩是班级中最好的同学。B.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持续发展的大事。 C.参加家务劳动,可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责

3、任心和自信心。D.每个中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有用人才。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视野是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所以,到了16岁左右时,年轻人得有点大视野。 16岁之后,年轻人会进入一个视野拓展期 16岁之前的孩子,眼中大多是孩子气的东西 而随着高度的上升,视野会变宽 在这个阶段,你所看到、接触到以及思考到的,都将会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这是16岁左右的年轻人所经历的一般过程A B C D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黄河颂是光未然创作的组诗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乐章,后来经冼星海谱曲后,响彻中华大地。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B、最后一课作者是法国小说家歌

4、德的短篇小说,他的代表作有小东西星期一故事集,文章的主人公有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郞士。C、土地的誓言作者是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科尔沁旗草原,“七七事变”后,大批东北青年流亡到关内。本文抒发了他们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感和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D、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从有无作者来说是民歌,从表达方式来说是一首叙事诗,从体裁来说是乐府诗,展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也表现了她的儿女情怀。本诗是南北朝时南方的民歌。7、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9分)(1)_,弹琴复长啸。(竹里馆王维)(2)草木知春不久归, 。(晚春韩愈)(3)此夜曲中闻折柳,_。(春夜洛城

5、闻笛李白)(4)木兰诗中描绘边塞环境恶劣,军营艰苦生活的两句是:_,_。(5)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_,_。(6)逢入京使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恋和思恋的两句是: _,_。8、 综合性学习与探究(5分) (1) “一把黄土塑成了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在开展黄河,母亲河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你一定收集了很多资料,请展示:请列举出两句有关黄河的诗词。(2分) (2)“黄河,既是一条源远流长、波澜壮阔的自然河,又是一条孕育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母亲河。”人们为什么这么亲切地

6、称黄河为母亲河呢?请谈谈你的认识。(3分) 二、阅读(共44分)(一)古诗阅读(5分)桑 茶 坑 道 中【南宋】 杨 万 里晴 明 风 日 雨 干 时,草 满 花 堤 水 满 溪。童 子 柳 阴 眠 正 着,一 牛 吃 过 柳 阴 西。9.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风日、 、花堤和 等景物。(2分)10. 这首诗的后两句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3分)_(二)背诵木兰诗完成题目。(11分)11、 指出文中流传至今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2分) 12、 解释下列句中的词。(4分)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 )旦辞爷娘去,暮宿黑山头。(旦: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

7、飞。(戎机: )策勋十二卷,赏赐百千强。(强: )13、 本诗是写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但为什么对十年的征战生活写得比较简单呢?请你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2分) 14、木兰的形象是中国文学史中不朽的巾帼英雄形象。这个形象集中了中华民族的哪些优秀品质?(3分) (三)文言文对比阅读(17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选自说苑)【注释】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师旷:晋国乐师,目盲。炳烛:点燃灯烛。昧:昏暗,黑暗。15、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1)孰若孤_ (2)及鲁肃过寻阳_(3)恐已暮矣_ (4)盲臣安敢戏君乎_16、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辞以军中多务(介词,拿、用) 自以为大有益处(动词,认为)B、大兄何

9、见事之晚乎(助词,不译)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助词,的)C、治经为博士邪(动词,做,当) 愿为市鞍马(介词,被)D、结友而别(顺接连词,不译) 博学而笃志(转折连词,但是)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3)、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_18、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2分)19、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你有什么启发?(3分) _(四)阅读课外现代文,回答问题。(11分)默读父亲我是父亲最小的儿子。“爹疼满崽”这句话便成了父亲爱的天平向我倾斜时搪

10、塞哥哥姐姐们的托词了。在我10岁那年,我生病躺在了县城的病床上,我突发奇想地让父亲给我买冰棍吃。父亲拗不过我,便只好去了。那时候冬天吃冰棍的人极少,大街上已找不见卖冰棍的人。整个县城只有一家冰厂还卖冰棍,冰厂离医院足足有一华里地,父亲找不到单车,便步行着去。一时半晌,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跑回来,一进屋,便忙不迭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塞给我,嘴里却喃喃地说道:“怎么会化了呢?见人家卖冰棍的都用棉被裹着的呢!”初二那年,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这在小镇上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的事儿。学校为此专门召开颁奖会,还特地通知父母届时一起荣光荣光;等到参加颁奖会的那天,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还特地找出不常穿的一件中山装给穿上。可当父亲已跨出家门临上路时,任性而虚荣的我却天大地扫了父亲的兴:“爸,有妈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别去了。”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那表情就像小孩子欢欢喜喜跟着大人去看电影却被拦在了门外一般张皇而又绝望。迎着爸妈投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