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天然气对比表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268117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电天然气对比表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煤电天然气对比表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煤电天然气对比表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煤电天然气对比表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煤电天然气对比表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电天然气对比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电天然气对比表(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电,天然气对比说明一、热值:1、天然气:天然气的沸点为-163摄氏度,成份为甲烷。密度是空气的55% ,极易挥 发。天然气的压力稳定,不受温度影响。热值为8500 kcal/m 3.2、煤:一公斤煤的发热是4000 kcal/kg ,就是能源审计中的折算系数。3、电海度电的热值为:860 kcal/度.二热效率:如果计算的是锅炉或使用燃烧机的燃料,那就一定要查清楚不同燃料锅炉的燃烧热效率,因为不 同燃料种类锅炉的燃烧热效率差别很大,知道了燃烧热效率,再用燃烧热效率除理论燃料的消耗就 是实际燃料消耗量了。天然气热效率为85%,煤的热效率为50%,电的热效率为90%.三对比表:对比项目液化天然

2、气 (LNG)煤电可燃气体比(热效率)85%50%左右90%燃烧热值8500Kcal/Nm34000 Kcal/kg860 Kcal/度质量质稳定质量差杂质含量高,杂志含量随每次采煤变化而变化质稳定利用率能完全燃烧不能完全燃烧能完全燃烧环保对环境无污染燃烧产生硫化物、一氧化碳、碳粉尘等,对环境有污染对环境无污染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不含杂志,纯度高,含有硫,苯、二氧化碳等杂志,影响产品质量不含杂志,纯度高,lie导.0llesooI-II9S960b6IkR6M9PWEBBIKlle60.0nl-l米880.EBEIK tt Wono98*SKIkzl-lonzFzboe s 米写 ZM.onoos

3、8smSMIKBB-黑霍平H-I* sarttOS li OZM怏BF01-1窦真屋6M09m66uxoooztt皆 m.0NS Hmm 001H(写ooI-lr神ttzmnttltyI-l * K88 si H 4-sPTi2021-2-29天然气的危险、有害特性表表3-2标 识中文名:天然气、油田气、液化天然气英文名:Natural Gas,LNG分子式:分子量:16.04UN编号:1971、1927危规号:21007、21008UN编号:1971、1972CAS号:74828理 化 性 质性状:无色、无臭气体(液)体。主要成分为含83%99%甲烷、1%13%乙烷、0.1%3%丙烷、 0.

4、2%1.0%丁烷。危险性类别:第2. 1类易燃气体熔点(C): -182.5溶解性:溶于水、溶于醇、乙醚沸点(C): -160相对密度(水=1):0.42 (-164C)饱和蒸气压(KPa): 53.32 (-168.8C)相对密度(空气=1):0.55临界温度(C): -82.6燃烧热(KJ/mol):48624临界压力(MPa) : 4.59自燃温度(C):无资料燃 烧 爆 炸 危 险 性燃烧性:易燃,具窒息性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闪点(C):聚合危害:不聚合爆炸极限(V%): 5.315稳定性:稳定引燃温度(C): 538禁忌物:强氧化剂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遇热源和明火极易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 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引着回燃,若遇 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危险灭火方法:泄漏出的液体如未燃着,可用水喷淋驱散气体,防止引燃着火,最好用水喷淋泄漏液 体迅速蒸发,川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磷酸二氢铵等化学干粉,二氧化碳或卤代烃等灭火毒性及健康危害接触限值:中国:未制订标准。急性中毒时,可有头昏、头痛、呕吐、乏力甚至昏迷病程中尚可出现精神症状,步态不稳,昏 迷过程久者,醒后可有运动性失语及偏瘫,L期接触天然气者,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急救吸入:脱离有毒环境,至空气新鲜处,给氧,对症治疗防 护眼睛防护

6、: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防护服: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作业区,须有人监护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带自给正压式呼 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露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泄露的液体如未燃着 可用水喷淋使泄露的液体蒸发、溶解,但蒸发速度要加以控制,不可将固体冰晶射至液体德天然气上。构筑围低 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者装设适当碰头烧掉。也可以将漏气 德容器移至空旷处,

7、注意通风。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如果液化天然气巳经被引燃,灭火方 法参照氢气。储运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源、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C。应与氧化剂、氯气分开放,切忌混储。采用防 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德机械设备和工具。在传送过程中,钢瓶的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 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储区应备有防泄漏的专门仪器和应急处理设备。配备相应 品种和数量德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又接地装置,防 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天然气加气站安全检查表、基本条件项目检查内容检

8、查记录结论证明文件1、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或 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2、有经营和储存场所建筑物消防安全验收 文件或其他消防方面的证件3、有经营储存场所、设施产权或租赁证明 文件。租赁储存场所、设施且委托出租方 进行管理的,有与出租方签订的安全管理 协议。4、有省级商业部门颁发的压缩天然气零售 经营批准证书或文件。5、证明文件的名称、地址一致,符合辽 宁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颁发管理实施 细则(辽安监发200615号)的有关要 求。、安全管理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记录结论安全管理职责1、主要负责人安全职责。2、安全管理人员职责。3、岗位安全职责。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2、安全

9、检查和值班制度。3、设备管理和维护制度。4、消防安全管理制度。5、事故管理制度。6、安全档案管理制度。7、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8、加气站进出车辆、人员管理制度。9、压缩天然气接卸管理制度。10、储气罐区、锅炉房等重点部位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1、压缩天然气接卸作业操作规程。2、加气作业操作规程。安全管理组织1、设立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 员。应急救援措施1、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制定事故应急救援方 案。2、预案编制符合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 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安监管危化字 200443号)的要求。3、定期组织预案演练并且进行记录。从业人员资格1、主要负责人安全证书。2、安全管理人员

10、安全资格证书。3、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4、其他人员培训合格证明。三、总图布置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记录结论站址选 择1、在城市建成区内的加气站的储气设施的总容积符合下列规 定: 管道供气的加气站固定储气瓶(井)不超过18m3。 加气子站的站内固定储气瓶(井)不超过8m3,车载储气瓶 的总容积不超过18m3。2、加气站的工艺设施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符合GB50156表4.0.7的规定(详见附表1)。平面布 置1、加气站的围墙设置符合下列规定: 加气站的工艺设施与站外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 25m以及小于或等于GB50156表4.0.7中的防火距离的1.5倍 时,相邻一侧设置高度不低于

11、2.2m的非燃烧实体围墙。 加气站的工艺设施与站外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大于 GB50156表4.0.7中的防火距离的1.5倍,且大于25m时,相 邻一侧设置隔离墙。 面向进、出口道路的一侧设置非实体围墙或开敞。2、车辆入口和出口分开设置。3、站区内停车场和道路符合下列规定: 单车道宽度不小于3.5m,双车道宽度不小于6m。 站内的道路坡度不大于6%。 站内停车场和道路路面不采用沥青路面。4、加气岛及汽车加气场地设置的罩棚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 其有效高度不小于4.5m。5、加气岛符合下列规定: 加气岛高出停车场的地坪0.150.2m。 加气岛的宽度不小于1.2m。 加气岛上的罩棚支柱距岛端部,不

12、小于0.6m。6、加气站内设施之间的防火距离,符合GB50156表5.0.8的规 定。7、压缩天然气加气子站储气瓶拖车和压缩天然气加气母站充 装车在站内有固定的停放区。储气瓶拖车与站内建构筑物的防 火距离符合GB50156表5.0.8条规定的压缩天然气储气瓶(井) 与站内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要求。8、压缩天然气加气子站车载储气瓶的卸气端设有钢筋混凝土 实体墙,其高度不彳氐于储气瓶拖车的高度,长度不小于车宽的 2倍。暖通建筑绿化1、设置在站房内的热水锅炉间,符合下列要求: 锅炉间设有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隔墙与其它房间隔开。 当采用燃煤锅炉时,锅炉烟囱出口高出屋顶2m及以上,且 采取防止火星外逸的有

13、效措施。 当采用燃气热水器采暖时,热水器设有排烟系统和熄火保护 等安全装置。2、当加气站室内外米暖管道米用管沟敷设时,管沟充沙填实,进出建筑物处采取隔断措施。3、加气站内的站房及其它附属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当罩棚顶棚的承重构件为钢结构时,其耐火极限可为0.25h, 顶棚其它部分不采用燃烧体建造。4、加气站内建筑物的门、窗向外开启。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 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有关规定,采取 泄压措施。5、加气站内,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房间采取通风措施,并符合 下列规定: 采用强制通风时,通风设备的通风能力在工艺设备工作期间 按每小时换气15次计算,在工艺设备非工作期间按每

14、小时换 气5次计算。 采用自然通风时,通风口总面积不小于300cm2/m2(地面), 通风口不少于2个,且靠近可燃气体积聚的部位设置。6、加气站内,爆炸危险区域内房间的地坪米用不发火花地面。7、加气站储气瓶(储气井)间的屋面米用非燃烧轻质材料制 作。8、加气站的储气瓶纸储气井)与压缩机、调压器间、变配电间 相邻布置,其间距不能满足GB50156表5.0.8的要求时,采用 钢筋混凝土防火隔墙隔开。隔墙顶部比储气瓶组(储气井)顶部 高1m及以上,隔墙长度为储气瓶组(储气井)总长,并在两端 各加2m及以上,隔墙厚度不小于0.2m。9、加气站的压缩机房屋面为非燃烧材料的轻型结构。10、当压缩机房与值班室、仪表间相邻时,设具有隔声性能的 隔墙,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