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2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2675559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2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2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2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2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2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2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2 Word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 2019.4学业分层测评(二)区域发展阶段(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但采矿业比较发达,铀矿资源丰富,自1959年发现铀矿后,现已探明铀矿储量为21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已先后成立三家合资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说“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的衡量指标通常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人均国民收入预期寿命ABCD2尼日尔目前处于_(的)发展阶段()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B工业化C高效益的综合D不平衡的加速【解析】第1题,预期寿命属于全面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标之一。第2题,尼日尔经

2、济以农牧业为主,说明其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答案】1.D2.A若下图表示区域先后发展的三个阶段。读图完成34题。3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丙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乙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丙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甲4下列特点属于乙阶段的是()【导学号:12720008】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C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D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提高【解析】第3题,依据题意,甲、乙、丙分别代表区

3、域发展的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但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第4题,乙是工业化阶段,该阶段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区城内部差异加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交通运输显著发展,区域开放程度逐渐提高,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答案】3.C4.C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56题。5

4、关于图中到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导学号:12720009】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图中城市人口增多,乡村人口减少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ABCD6到时期,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政策B交通运输C劳动力D市场【解析】第5题,从阶段到阶段林地减少,耕地增加,森林的涵养水源能力减弱,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出现城市化现象且发展缓慢;我国东部河流,夏季为汛期,流量大。第6题,从到时期,城市化迅速发展,城郊出现花卉和绿化树种,影响农业生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市场的需求量。【答案】5.C6.D(2015北京西城区期末)下图为我国某地

5、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读图,回答78题。7该地区位于()A珠江三角洲B江淮平原C黄河三角洲D三江平原8该地区土地利用变迁的最主要原因是()A市场需求的变化B劳动力素质的提升C灌溉技术的提高D农作物品种的改良【解析】第7题,该地种植甘蔗、水稻以及花卉,由此可知此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第8题,从图中可知,水稻、甘蔗等作物的种植面积逐渐减少,而面向市场的蔬菜和花卉的种植面积逐渐增大,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的变化。【答案】7.A8.A9(2016长沙一中月考)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阶段一到阶段二,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

6、说明最可能的变化,并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2)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区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3)从阶段一到阶段二,该地区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环境?【解析】第(1)题,阶段二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农业由种植业向城郊农业转变;其原因为市场需求扩大及交通运输的发展、城郊农业利润更高等。第(2)题,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变化可结合图例读出。第(3)题,可以从图中判断出该地保护环境的措施,即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等。【答案】(1)变化:由水稻种植业为主转变为以城郊农业为主。原因:甲地变成了城市近郊,城市的市场需求起主要作用;生产蔬

7、菜、花卉等农作物的利润更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运输更为便捷。(2)工业结构:传统工业数量减小,出现新兴电子工业。工业布局:传统工业向东北方向的河流下游地区迁移、集中,电子工业在西部高校密集区聚集。(3)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和绿化带,优化了产业结构,减少对煤炭资源的开采,城市功能区合理调整。能力提升(2016中山模拟)下图是我国东、中、西部部分指标占全国比重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10图中反映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人才缺乏交通落后资源短缺外商投资少ABCD【解析】图示反映的有科技人员(人才)、运输线路(交通)、外资三个指标。我国西部地区人才缺乏、交通不便、外商投资少、经济水平低,但西部

8、地区资源丰富。【答案】C读某内陆湖近代三个时期依次变化示意图,回答1112题。11依据图示信息,可推断()A湖泊流域面积在不断缩小B最适宜作为渔港区位的是西南侧湖岸C湖泊中南北走向的半岛,不会再消失D注入湖泊的径流量不断减少12该湖泊及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的变迁,表现在()A湖泊面积减小,鱼群密度相应增大B沿湖土壤盐碱化加剧,影响原生植被生长C流水作用加强,风力作用减弱D围湖造田,形成了季风水田类型【解析】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湖泊的面积正在减小,注入湖泊的一些河流在消失,注入湖泊的径流量不断减少。第12题,湖泊的面积缩小,气候干旱,蒸发加大,土壤的盐碱化加剧。【答案】11.D12.B1320

9、15年在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通过三周年后,东北老工业基地出现了新面貌。读东北老工业基地图,回答下列问题。【导学号:12720010】(1)图示地区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在其发展初期凭借的优势条件是_。(2)在本区优势条件下建立的工业部门有:_(至少3个)。这些工业部门主要属于_(轻、重)工业。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本区不仅大规模开采_,而且还排放大量的_,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3)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处在区域发展的哪个阶段,面临的困境有哪些?(4)请谈谈要想走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道路,东北老工业基地该如何寻找出路。【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资源和铁路的分布,容易推出该地区在工业发展初期的优势条件

10、。第(2)题,根据图中的多种资源,可以得出相应的工业部门。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生产需求,资源密集型工业往往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并在矿产资源的利用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废弃物。第(3)题,工业结构偏重,资源消耗过多,环境污染严重。这些成了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第(4)题,从体制、自身优势、生产技术、开放程度、环境治理等方面加以阐述。【答案】(1)丰富的煤铁资源;便利的铁路运输(2)钢铁工业、机械工业、造船工业、化学工业等重矿产资源废弃物(3)工业化阶段。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生产设备陈旧,技术工艺滞后,产品竞争力不高。(4)改变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发挥原有的产业优势,使本区成为全国主要的大型机械制造、成套工业设备、石油化工、汽车制造、森林工业等基地;改进技术工艺,全面改造提升加工制造业,使之成为高水平、高技术、高效益的工业基地;利用沿边和邻近韩国、日本的地理位置优势,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投身于国际市场;开展治理环境污染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