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多媒体课件及其简介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2674784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5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型多媒体课件及其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典型多媒体课件及其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典型多媒体课件及其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典型多媒体课件及其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典型多媒体课件及其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典型多媒体课件及其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型多媒体课件及其简介(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典型多媒体课件及其简介1目 录“材料结构与相变”课件简介1“材料成形原理”课程实验课件简介2“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实验”课件简介3“材料力学行为”课件简介4“材料研究方法实验”课件简介5“材料物理性能”课件简介6“钢铁材料”课件简介7“热处理原理及工艺”课件简介8“特种加工技术系列实验”课件简介9“无机生态材料实验”课件简介10“无机材料颗粒度分布”课件简介11“耐火材料高温软化蠕变性能的测定”课件简介12“固相反应”课件简介13“材料热膨胀系数测定”课件简介14“塑性加工学”课程实验课件简介15模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材料加工过程模拟部分实验课件简介16学科基础课“材料结构与相变”课件简介材料结

2、构与相变是由材料中心实验室开发的实验课程,作为培养本科生的材料结构与相变基本技能的实验课程,不仅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而且面向全校各专业开放。材料结构与相变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金相样品的制备及金相显微镜的构造与应用、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绘制二元相图的方法和差热分析均为验证性类型实验,共8课时,实验内容包括熟悉金相制样的基本过程,使用机械抛光和化学浸蚀的方法制备金相样品,使用金相显微镜的观察,练习显微镜的操作规程,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铁碳合金的组织,了解各组织的形貌特征,绘制差热分析曲线,热分析法绘制Cd-Bi二元体系的相图等,同时,

3、通过本门课的教学活动,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学生通过练习金相样品的制备过程对金相制样的基本仪器的使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通过对铁碳合金制样与观察,从而对铁碳合金相图以及平衡态下的显微组织及其他们的形貌特征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通过绘制差热分析曲线,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差热分析的实验原理及测量曲线的形成,了解二元相图体系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差热分析曲线的各种影响因素。“材料成形原理”课程实验课件简介“材料成形原理”实验课件是由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1607教研室开发的,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材料成形原理”包含“凝固组织控制”、“金属室温挤压成型中的流动规律”等试验,采用图片等形式

4、介绍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及材料,实验过程,并对实验报告提出了要求。通过本门课的实验教学活动,应初步了解不同冷却速率对Al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掌握用挤压机挤压成型的基本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试样网格的观察、测量,了解挤压成型时金属的流动规律。“材料成形原理”实验课件界面如图所示。该软件中的挤压设备为南京理工大学与无锡市威特机械有限公司联合研制,并已申报国家专利,专利申请号200710022919.0。铸造成型与挤压成形模具均为授课教师自行设计。“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实验”课件简介“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实验”是由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中心实验室与1603教研室联合开出的实验课程,作为培养机械类本科生的

5、动手技能的实验课程,不仅面向机械类的同学,还向面向全校各专业的同学开放。本课程包括以下五个实验:1)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2)钢的热处理;3)金属零件失效及原因分析;4)工程材料的选材分析;5)常见工程材料的组织观察。共需十个学时,均为操作型,同学自己动手完成。通过以上实验可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金相试样的制作、观察要领;2)懂得热处理的基本操作方法、原理、应用场合;3)懂得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零件失效的分析方法、分析步骤;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4)掌握一般零件材料的选择,工艺路线的制定。“材料力学行为”课件简介材料力学行为是由材料中心实验室开发的实验课程,作为培养本科生掌握工程材料在

6、各种载荷作用及服役条件下的力学性能的实验课程,不仅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学生而且面向全校各专业开放。 材料力学行为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力学行为实验共8课时,实验内容:通过拉伸试验观察试件在拉伸过程中的各种现象,测定强度和塑性指标。用冲击试验测试样在不同状态下的冲击吸收功,测定冲击吸收功温度曲线,可得出材料的韧脆转变温度。在硬度试验、断裂韧度试验中,分别学会测量材料的硬度和断裂韧度。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 测定低碳钢试件的拉伸负荷变形曲线,观察试件变形的四个阶段,并测定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和断面收缩

7、率。2. 掌握金属材料冲击吸收功的测定方法,测定金属材料的冲击吸收功温度曲线。 3. 掌握金属布氏、洛氏、维氏硬度的实验原理和测定方法。 4. 掌握用称重法测量金属磨损量的方法;学会在滚动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系数的测定方法。 5. 掌握采用三点弯曲试样测试的方法及试验结果的处理方法。“材料研究方法实验”课件简介“材料研究方法实验”是由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中心实验室开出的实验课程,作为培养材料类本科生的动手技能的实验课程,不仅面向材料类的同学,还向面向全校各专业的同学开放。本课程包括以下十二个实验:1)立方晶系单相物质的指标化(计算法); 2)X射线衍射仪及物相分析;3)淬火钢中残余奥氏体量的测定;4)

8、淬火钢中宏观应力的测定;5)用衍射仪法测绘极图;6)透射电子显微镜的试样制备;7)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结构及成像;8)选区电子衍射分析;9)扫描电镜显微分析;10)电子探针分析;11)热分析;12)ICP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 共需二十四个学时,8、11、12为演示型,其他为操作型,由同学自己动手完成。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上的一部分进行实验,通过以上实验可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X射线仪操作要点、靶材和滤片的合理选择及其应用范围。2)掌握透射电镜试样的制备方法、电镜的基本操作方法及应用场合;3)掌握扫描电镜的基本操作方法及应用场合;运用扫描电镜进行表面形貌观察、拉伸端口观察等;4)掌握

9、电子探针的原理、特点及其使用的范围。5)正确运用热分析仪进行物质反应过程的DSC、TG、DTA等分析。“材料物理性能”课件简介材料物理性能是由材料中心实验室开发的实验课程,作为培养本科生的实验技能的课程,不仅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而且面向全校各专业开放。材料物理性能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物理性能为验证性试验,共4课时,实验内容为:在用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仪研究热处理对钢的电阻率的影响的试验中,利用双电桥法和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仪测量低值电阻,求出钢经过热处理前后的电阻率的变化。在悬丝耦合共振法测量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试验中,悬丝耦合共振

10、法测量金属材料弹性模量。通过本门课的教学活动,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 掌握变压器直流电阻测试仪测量低值电阻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测定45钢经不同热处理后的电阻率;分析不同热处理工艺对低碳钢电阻率的影响。2 掌握悬丝耦合共振法测量金属材料弹性模量的基本原理;用悬丝耦合共振法测量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 “钢铁材料”课件简介钢铁材料是由材料中心实验室开发的实验课程,作为培养本科生的观察钢铁材料组织技能的实验课程,不仅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而且面向全校各专业开放。钢铁材料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碳钢中常见的显微组织缺陷及夹杂物的金相鉴定为验证性类型

11、实验,铸铁的微观组织分析为综合性实验,共4课时,实验内容包括:使用机械抛光器和化学腐蚀的方法制备金相,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各种组织缺陷及夹杂物和典型铸铁的金相组织,同时,通过本门课的教学活动,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通过金相制样、组织观察能对常见组织缺陷(带状组织、非金属夹杂物等)的形貌特征有直观的了解;能根据组织与形貌特征对典型铸铁进行区分;。2、通过观察常见组织缺陷的形貌,分析显微缺陷(带状组织、非金属夹杂物等)对碳钢性能的影响。“热处理原理及工艺”课件简介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是由材料中心实验室开发的实验课程,作为培养本科生的热处理实践技能的实验课程,不仅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而且面向全校各专

12、业开放。热处理原理及工艺作为金属材料专业方向课实验,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碳钢热处理后的基本组织观察为验证性类型实验,钢的淬火回火工艺及组织与性能为综合性实验,共4课时,实验内容包括:对几种不同组织成分的碳钢进行不同工艺(退、正、淬、回)的热处理,并观察其组织,比较在热处理前后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同时,通过本门课的教学活动,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通过观察和分析碳钢经不同热处理后钢的组织特征,掌握其变化规律并了解不同热处理工艺对碳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2、能独立制定热处理工艺,选用不同合金元素的碳钢并对其使用不同热处理工艺,达到预先所设定的性能要求。“特种加工技术系列实验”课

13、件简介特种加工技术系列实验是由工程材料与热加工教研室开发的实验课程,作为培养本科生加深材料理论的理解和提高材料加工水平的实验课程,不仅面向材料类专业学生,而且面向全校各专业开放。特种加工技术作为材料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材料类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种加工技术系列实验为课程内实验类型实验,共8学时,实验内容为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实验、电火花加工实验、电化学加工实验和超声波加工实验。通过本门课的教学活动,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加深学生对特种加工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理论联系实际,达到提高特种加工技术教学质量的目的。2、学生掌握这四种特种加工设备的结构、操作和特点。3、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14、4、提高学生对材料加工的认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机生态材料实验”课件简介无机生态材料实验是由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无机非金属实验室开发的实验课程,作为培养本科生在无机生态环境材料的制备和性能表征方面技能的实验课程,不仅面向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生而且面向全校各专业开放。无机生态材料作为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或专业选修课,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机生态材料实验为综合型实验,共4课时,实验内容为无机生态材料的制备和性能检测。通过本门课的教学活动,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无机材料生态化设计和制备的主要方法。2、掌握无机生态材料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测试方法。3、掌握

15、无机生态材料无损检测的主要方法。“无机材料颗粒度分布”课件简介无机材料颗粒度分布是由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中心实验室开发的实验课程,作为培养本科生的实验方案设计及材料结构性能表征技能的实验课程,不仅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而且面向全校各专业开放。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的专业必修课,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机材料颗粒度分布为综合性实验,共2课时,实验内容为湿化学法合成陶瓷氧化物粉体的工艺探索;激光粒度分析法测定合成粉体的粒径分布及分析。通过本门课的教学活动,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了解粉体颗粒度的物理意义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2、掌握颗粒度的测试原理及测试方法;3、熟悉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流程及性能测试技术。“耐火材料高温软化蠕变性能的测定”课件简介耐火材料高温软化蠕变性能的测定是由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中心实验室开发的实验课程,作为培养本科生的动手操作技能的实验课程,不仅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而且面向全校各专业开放。结构陶瓷材料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无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