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误区的成因及矫正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2667042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误区的成因及矫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误区的成因及矫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误区的成因及矫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误区的成因及矫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误区的成因及矫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误区的成因及矫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误区的成因及矫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误区的成因及矫正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误区的表现心理健康误区是指教育工作者没有全方位的把受教育者塑造成一个完全健康的人。所谓完全健康的人是指不仅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和道德健康。依照该标准,心理健康是构成一个完全健康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个部分意旨人能够在社会环境中正常地生活、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适应社会生活节奏、同正常人交往和能为人类发展作出贡献。在儿童发育进程中,中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反映是较为常见的。我们对几所中小学校的学生调查结果发现,有的学生做事情害怕、紧张;的学生对一些小事过分焦虑、担忧;的学生感到同学之间没有真情;的学生对考试过分紧张、恐

2、惧和的学生在有困难时找不到知心朋友等等。所以,了解中小学生心理不健康产生的原因,并掌握矫正方法,不仅是保证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所必须的,也是塑造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所必要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误区很多,总体看可分为两大误区:家庭教育误区和学校教育误区。前者表现为重智轻德和重体轻心,后者表现为片面强调知识传授和政治思想教育,忽视良好性格、情绪的培养。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误区成因剖析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误区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受其成长过程中主客观因素影响。(一)儿童主观因素影响儿童在不断地积极活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各种要求,这往往与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相矛盾。如儿童入学后,新生活、学习活动对

3、他们提出了诸如专心听讲、听懂、完成作业及与同学友好相处等新的要求。这些新的要求反映在儿童身上就必须能够进行有目的的记忆、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及与同学交往等新本领,而儿童原有的心理水平则与这种新的需要相矛盾。在解决这个矛盾的过程中,儿童心理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心理冲突也随之出现。心理冲突的具体表现如下: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速度不均衡一般讲,儿童生理发育快于他们的心理发展,如岁儿童的大脑重量已达到克,接近成人的克,神经皮质细胞的髓鞘化程度也接近成人。但是,由于他们的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所以,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人。因此,儿童心理水平同生理成熟发展速度的不协调,是其心理冲突的

4、一个基本原因。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这一点主要是指儿童心理过程中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发展的不协调。因为这三种基本成分的发展不仅受其生理发育制约,而且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各种因素对不同心理过程影响不一样,心理过程就会产生不协调,如认识过程出现障碍会导致情感不稳定,要么热情,要么冷漠。如情感过程发生障碍会导致意志薄弱。例如,有的学生不高兴,就不坚持上早自习或不完成作业等。个性结构发展不完整个性由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组成。前者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人生观等成分;后者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形成受许多因素制约,其中各成分之间也相互作用和影响,如有的学生性格自卑、退缩等,就会阻碍他的能

5、力发展。再如有的学生能力差,做事情胆怯,不敢同老师和学生交往,上课也不敢发言。时间一长,他认为大家看不起他,随之苦恼、自悲和孤独的心理出现。自我意识发展与外界要求不一致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另一个矛盾是“学校对我的要求”与“家长对我的要求”相悖。这集中表现在儿童有时找不到一个一致的行为准则,致使他们感到困惑和反感。例如,在学校教师教导学生,当别人有困难时应给予帮助,这样做是好孩子,并受到表扬。可有些家长却告诉孩子,不要轻易帮助陌生人,以免上当受骗。如果一个孩子告诉他的父母说,“我今天帮助了一个不熟悉的人提东西”。他父母不但不表扬他,反而警告他,下不为例。这种相悖的要求对自我评价能力还不高的儿童是有

6、害无益的,并破坏了他们自我信心的培养,也加重了心理冲突的出现。(二)儿童后天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家庭因素由于我国特有的独生子女政策,促使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态度及方法都与传统的相左,派生出四种家庭教育类型:()溺爱型。父母过分宠爱和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使他们养成任性、固执、自私和不合群等不良行为和不健康心理。()专制型。家长不关心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强迫孩子服从他们的意愿和安排。如果孩子达不到其要求,就用体罚和粗暴的态度对待孩子,使一些孩子对学习产生厌烦、对考试产生恐惧和对父母产生仇恨。()放任型。父母不注意自身文化修养,污秽语言和行为潜移默化地侵蚀着孩子的心灵。更重要的是孩子的优点得不到发

7、扬,缺点得不到纠正。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我行我素、肆无忌惮的不良行为和“老子天下第一”的坏习惯。()过渡教育型。由于父母盼子成龙心切,不顾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强迫学一技之长或多技之长,规定读大量课外书籍,或参加各种竞赛,使孩子的童心、童趣和童韵受到压抑和摧残。因此,父母的教育态度、方式、价值观、人才观,都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学校因素学校是中小学生接受有组织、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教育场所。在这里,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发展了能力,而且形成了他们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如果学校的教育方针正确、方法得当并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儿童就会健康活泼的成长。反之,如果

8、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搞题海战术、把学生的成绩与老师的奖酬挂钩,就会造成学习气氛过分紧张,学生压力和负担过重,致使儿童心情沉重、情绪低落、焦虑值上升,恐惧学习和考试。社会因素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有:()社会刺激因素增多。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各种噪音增多,如城市建设带来的机器声;酒店、歌舞餐厅的卡拉声;车辆噪音及超强的灯光等,它们严重地干扰着中小学生的正常休息、学习和健康。()改革开放后社会不健康因素增多。例如,国外的一些“文化食品”象计算机游戏软件、黄色录音录像制品和书籍等进入我国后,通过一些商业化途径让儿童了解和熟悉。使儿童情绪波动大,甚至想入非非、萎靡不振,直接影

9、响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格发展。()独门、独户的生活方式。“独门”是城市住宅越来越向高层化、单元化的方向发展的结果,它使孩子们处于一种与原来的开放型平房、大杂院不相同的封闭型居住环境中,限制了孩子与伙伴的交往,孤独感增加。“独户”是指家庭人口结构为三口之家。孩子处于父母中间,没有交流的对象,使其许多心理品格得不到发展和完善。三、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措施(一)客观方面家庭途径。()对家长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长了解和懂得生理卫生知识是有的放矢教育孩子的重要前题。传统观点认为孩子吃饱穿暖不生病就是健康。实际上,一个健康的孩子不仅指躯体不生

10、病,而且还要能适应社会的变化,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因此,提高家长心理卫生知识的水平是预防儿童心理异常的必要途径。()创立良好的家庭内环境。内环境是指孩子们所面对的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待人生的态度及其兴趣、爱好等。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家长和朋友整天打麻将,三岁孩子爬在麻将桌上,学着大人“三万、五条”的叫着。自然,不会对学习知识感兴趣,很难形成完美的人格。()建立正确家庭教育类型。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及过渡教育型都不利于培养孩子的个性品格和开发智力。唯有民主和谐型。这种类型的教育是提倡父母、子女之间关系平等互助,以爱和尊重为基础,家长能从孩子兴趣、爱好出发,积极参与孩子活动,不起限制作用。

11、学校途径。主要是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来实现。这门课是学校把学生心理知识、生理学知识和适应社会知识综合为一门课,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送给学生。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儿童期、青少年期生理与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规律及一些心理疾病类型,进行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教育,消除儿童由于性成熟带来的恐惧心理和不良行为。社会途径。建立心理咨询机构。目前,我国心理咨询仅限于少数大城市和高等学校,普及性还很差。绝大多数有疾病的孩子还得不到治疗。建立心理咨询,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和壮大咨询队伍是当务之急。(二)主观方面中小学生可通过自身的努力,维护和保护自身的心理健康,防止心理障碍的产生。自觉地学习卫生知识。要求中小学

12、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课。重视、正视和学习生理、心理卫生知识的重要作用。学习不走形式,而从认识入手。对自己的期望不宜过高。这一点要求中小学生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确定奋斗目标。目标要恰当,通过努力能达到,不要凭热情或模仿某人,不要盲目参加不切实际的竞争,期望值不要过高。否则,目标落空,遭受挫折,易产生心理障碍。学会情绪的自我调控。生活中中小学生难免遇到不良刺激而出现消极情绪。除找亲友、知心朋友外,要及时提醒和告诫自己控制情绪,转移注意力,参加愉快的文体活动,防止消极情绪产生,对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有益。生活要节奏化。中小学生精力旺盛,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兴奋占优势,脑细胞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损伤某些皮质细胞,造成入睡困难,早晨不能按时起床,白天昏昏沉沉,精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学生养成生活节奏化很重要。从生理上讲,有节奏的生活,有劳有逸,神经细胞活动依次更换。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不断转移,解除疲劳。及时求助心理咨询。患有心理障碍的中小学生,要及时到医院神经科或心理咨询机构进行治疗。按医生或专业心理学工作者的指导进行治疗。心理障碍可以得到缓解或消失,成为一名身体健壮、心情舒畅,精力充沛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