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认数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2663749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认数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认数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认数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认数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认数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认数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认数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认数教案本单元教学千以内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大数的机会比较少,缺乏感性材料和直接经验是他们认识较大数时往往有困难的主要原因。苏教版教材在二年级(下册)教学千以内的数,三年级(上册)教学万以内的数,适当缩小认数范围扩展的跨度,增加教学的循环,适量延长认数教学的时间,能降低教学的难度。这是仔细研究了第一学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水平后作出的科学安排。认识数要理解数的意义,能认、读、写数,要掌握数序和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学到的数。教材把发展学生的数感作为教学任务,优化全单元的内容结构,妥善处理知识、技能教学与应用的关系,努力改善学习方式。全单元的内

2、容大致分成五部分。第810页着重教学一百、几百和一千,整百数的排列顺序和大小关系,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第1113页着重教学几百几十的数,通过一十一十地数数整理整十数的顺序,口算几百加几十和相应的减法。 第118页着重教学几百几十几的数,通过一个一个地数数整理三位数的顺序。在练习二里综合了前三部分的知识。 第922页着重教学比较数的大小,结合实际问题进行估计。 第325页整理和应用全单元的内容。 1选用适宜的教具、学具。 在教学百以内的数时以小棒为主要的教具、学具,因为小棒容易数,容易捆,容易摆,1根小棒捆成一捆能形象地表示10个一是十,几捆或10捆小棒能直观显示几个十是几十,个十是一百。

3、教学千以内数时再以小棒为教具、学具就不大方便了,教材选用小方块为教具、学具。1个小方块表示一,10个小方块连成一条表示十,0条方块拼成一片表示百,1片方块合成一个正方体表示千。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尽快认识和使用新的学具,熟悉由小方块表示的一、十、百和千。第页教学整百数时首次用小方块为教具,分三步教学:先认识小方块表示的一百,按1个小方块、条小方块、1片小方块的顺序回忆1个一是十,凸现10个十是一百;然后认识小方块表示的几百,从一片小方块表示一百类推出3片小方块是个一百即三百、8片小方块是8个一百即八百,概括地知道几个一百就是几百;最后是一百一百地数,边数边把10片小方块合成一个大正方体,既整理了

4、整百数的顺序,显示了整百数间的大小关系,又引出了一千。 计数器也是认数教学的用具。学生已经认识了计数器上的个位、十位和百位,能够用计数器的算珠表示两位数。第9页例题在计数器上建立千位,教学在计数器上表示几百和一千,为下面继续认数做了充分的准备。 2优化认知线索和教学活动。第1页和第页例题设计的认知线索是: 小方块表示的数rar;计数器上表示的数rarr;数字表示的数。把认数、读数、写数的教学融为一体,同时进行。第11页例题安排了五步教学活动:一是创设问题情境mdash;mdah;4片小方块和5条小方块合起来表示什么数?二是让学生理解情境的数学内容mdas;mdash;4个百和5个十合成一个数是

5、四百五十。三是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个数mdsh;mas;百位上拨4颗算珠,十位上拨5颗算珠,个位上不拨珠。四是写出这个数a;mdash;百位上写4、十位上写5、个位上写0。五是认、读450这个数mda;mdsh;读作四百五十。这五步教学活动环环相扣,连接紧凑,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思考、拨珠、写数,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读数,从而理解四百五十这个数的意义。 教材设计的第二条认知线索是:例题举一,试一试反三。第1页和4页的例题各教学一个数,试一试各教学一片数。这两次试一试都通过图画里男孩的拨珠和口述,提出数数的要求,从三百七十到四百三十要十个十个地数,从五百九十八到六百一十一要一个一个地数。数数时还要一边拨

6、算珠一边说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并在括号里把数写出来。十个十个地数,390后面的数是几,一个一个地数,599后面的数是几,这些都是认数教学的难点,在计数器上一边拨珠一边数数有助于突破难点。由于十位上拨满10颗算珠要换成百位上的1颗算珠,所以39后面是0。由于个位上拨满1颗算珠要换成十位上的1颗算珠,所以599后面的数是600。学生理解了这些,不仅克服了数数时的困难,而且为以后学习加、减法计算时的进位和退位打下了基础。 教材设计的第三条认知线索是:让口算和认数相互促进。在教学整百数后立即进行整百数的加、减计算,在教学几百几十的数后及时进行整百数加整十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第9页例题只猴分别把2片和3

7、片小方块向中间推,从图意中提取的数学问题是0+00=。学生受情境的启发,很自然地想到2个百和3个百合起来是5个百即50,这就是教材期望的思考。运用对数的认识进行口算,通过口算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正是教材的编排意图。口算整百数加整十数和相应的减法编排在第1页想想做做里。第5题看邮票图写出得数,第题根据练习本图写出加、减算式,在直观情境里思考,体会算法。第7题编排两个题组,要联系数的意义进行抽象思维。再经过第8题的口算掌握算法,进一步加强数的概念。 另外,教材还大力促进知识、方法的迁移。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比较两位数的大小的方法,教材把这些作为教学资源,在教学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

8、法去思考和判断,倡导策略与方法多样化。教材里没有总结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不过分突出某种方法而排斥其他方法。教学想想做做第1、2题,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尤其是6与03、74与79、8与396这三组数各是怎样比的,从而清晰思路,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与要领。着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理解与体会,表现为具有自觉地、灵活地、有效地运用数进行思考、描述、交流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数感使数学知识从学科的知识内化成人的数学素养。从发展学生的数感这一目的出发,本单元教材作了以下安排。 (1)让学生在现实的背景下进行读数、写数和说一句话的练习,体会数的意义和作用。第9页第2题读方格稿

9、纸上的30,并想想、说说这个数表示的意思,读字典的页码、电度表上的用电示数等;第12页看着照片写出我国野生亚洲象的头数三百、世界上龟的种类数二百二十等;第6页读表示报纸总期数的61、儿童的身高厘米数132等,写某校的学生人数九百零五、自然百科的总页数六百五十九等;第页第5题写出世界上最大的圆形叶子的直径厘米数三百、世界上最大的花的直径厘米数一百零六以及世界上最高的植物的高的米数一百一十五等。教材安排这些在现实背景下的读、写数练习,旨在让学生体会数能表达事物的数量、大小、高矮,在理解数的数学意义的同时也理解数的现实意义。第3页第1题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能定量刻画客观世界

10、的现象和物体,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看到、想到、知道的事情,数是与他人交流时必不可少的工具,逐步形成主动地运用数的态度和习惯。 (2)为学生提供许多进行估计的机会。教材里大致有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判断某个数比较接近什么数,如第17页第5题、第5页第1题等。二是根据少很多、差不多、多一些、贵得多等词语选择合适的数或作出恰当的判断,如第20页第35题,第5页第题等。上面两方面的内容能使学生体会到数不是孤立地存在的,数与数之间有相对的关系。这些体会是进行估计的重要基础。三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里进行估计,如从第一个杯子里有20粒黄豆估计第二、三个杯里各有多少粒黄豆;利用学校到邮局有00米路,估计少年宫离学校大

11、约多少米等。这些练习能使学生体会估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寻找问题答案的有效方法。 4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初步感受十进制计数法和初步的函数思想。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是任何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十,哪一个数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表示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学生是在计数活动中逐步理解并掌握计数法的,本单元只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十进制计数法。首先借用小方块重温0个一是十、1个十是百,新认识10个百是千,感受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然后拓展已有的数位知识,在计数器上显示数位在计数时的位置顺序,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算珠,分析数的组成和读、写数的活动体会计数的基本方法;第15页第4题和第3页第3题通过比较各个数位上

12、的3、指出各个数位上的5表示多少,使学生理解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具体数值,感受到计数法的位值。 函数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生活中的许多数量是有规律地变化的,认识变化规律就能准确地把握数量。小学数学中对学生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是利用他们熟悉的事情,通过展示事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让学生从中发现变化的规律。第10页第7题在求得小芳家到学校之间一共000米路之后,让学生填一张表格,其中有些是已知了已经走的米数求还要走的米数,有些是已知还要走的米数求已经走的米数,有些甚至把已经走的米数和还要走的米数都留给学生填写。通过填表,学生能体会到表格里是已经走的米数、还要走的米数和一共要走的米数三个数量,在一共要走1000米确定不变的前提下,已经走的米数越多,还要走的米数越少。这就受到了函数思想的熏陶。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