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数学教案【word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2663019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5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小学数学教案【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2023年小学数学教案【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2023年小学数学教案【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2023年小学数学教案【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2023年小学数学教案【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小学数学教案【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学数学教案【word版】(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小学数学教案 2023年小学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的过程。(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比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讨论事物组合的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简单事物的组合规律。难点:理解排列和组合的不同。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复习“排列”。用数字卡片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学

2、生汇报:能摆出两个不同的两位数,是12和21。(2)引出“组合”。讨论:如果说把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相加,和会有几种?学生讨论汇报。小结:因为是求两张卡片的数字的和,调换位置和都要是3,得数只有一种。这种不爱位置影响的方式叫“组合”。(板书:组合)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1)三个数的组合:5、7、9出示教材例题2。有3个数5、7、9,任意取其中两个求和,得数有几种?同桌进行合作,一人摆卡,一人记录。汇报自己的方法和结果预设。评议方法。看哪种方法。(2)比较“排列”与“组合”的不同。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摆数字卡片时用3个数字可以摆出6个两位数,求和时3个数却只能求出3和,这是怎么回事?小结:摆数与

3、顺序有关,摆数交换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求和与顺序无关,位置换一下求的和还是这两个数,只能算一次。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打乒乓球。想一想:每两个人打一场比赛,那么三个人至少要打几场呢?分别是谁与谁比的?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课件演示比赛方法。小结:这个问题其实就是组合。(2)搭配衣服。翻开课本第99页,用连线的方式帮他们搭配衣服。(课件演示)小结:我们只要做到有序搭配,就不会重复,不会遗漏。(3)回家乘车付钱。(4)教材98页“做一做”第2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大家都委愉快,同学们说说学到了哪些知识,好不好?你知道排列和组合的区别吗?板书设计组合排列:1221相同:不重复、不遗漏,有

4、序的思考方法组合:1+2=3 2+1=3不同:排列要考虑顺序组合不要考虑顺序2023年小学数学教案2学习目标1、初步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含义,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探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初步理解和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问题3、能初步利用等量划分(包含除)与平均分(等分除)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4、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知道两个量的关系有时可用“小数倍”表示。重点难点学习重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习难点:小数除以整数中“商与被除数小数点对齐”;除到被除数末尾有剩余,在剩余部分后面添0,再继续除。教材

5、知识讲解例1、买3千克黄瓜要5.28元,每千克黄瓜售多少元?分析与解答:根据我们的生活,知道5.28元不到6元,因此黄瓜每千克的售价不到2元。又:黄瓜的单价=黄瓜总价数量,因此列出除法算式:5.2835.283怎样计算呢?方法1:5.28元=528分5283=176(分)176分=1.76元方法2:5.28元里有528个0.01元,5283=176(个)就是说每千克是176个0.01元,是1.76元两种方法算得的结果一样,接近我们的估测,而且两种方法都采用了整数除法计算,我们尝试用竖式计算:点拨:如果除到被除数末尾有剩余,在剩余部分后面补0继续除。例3、有3.5千克葡萄干,平均分给7人,每人可

6、分多少千克?分析与解答:3.57,显然,每人分到的不足1千克,整数部分不够分,怎么办?我们把3.5千克转化成3500克计算,35007=500(克),500克=0.5千克。用竖式计算:方法与技巧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末尾有剩余,在剩余部分后面补0继续除。2、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时,在个位上直接商0,点上小数点,再按整数除法的方法继续算。3、求大的量是小的量的几倍时,不仅可以用整数倍,还可用“小数倍”表示。3、应用(1)甲、乙两地相距18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48千米,几小时后可以到达?(2)甲种巧克力

7、每千克售65.8元,乙种巧克力每千克售47元。甲种巧克力的单价是乙种巧克力单价的几倍?自我检测参考答案1、1.2,0.003,1.525,0.252、 8.1,5.4,0.029,0.065,0.45,0.0353、(1)18048=3.75(小时)(2)65.847=1.42023年小学数学教案3一、观教材编排体系(老师们,我想首先对人教版教材关于统计这块知识的编排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和展望。)各册的目标定位:一年级目标: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会用画正字或自己喜欢的方法收集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图,并学会以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二年级上册目标:继续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

8、,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以一格表示两个单位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二年级下册目标:1、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三年级下册目标: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

9、、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二、本册教学内容编排思考我认为本册的教学内容有三大看点:看点一: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略:例1(教学简单的复式统计表)(1)是在前面学习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设计了测量体重的情境,通过统计全班同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时的体重,先分别用单式统计表表示,再引出复式统计表。(2)由于学生已经学过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的填写可让学生自主探索后合作交流,最后全班进行讨论达成共识,明确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联系和区别。(3)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可让学生独立思考,尤其是第3问,要让学生多发表想法,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同学提出合理的建议

10、,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祥细说明:例1中出现了复式统计表,它是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设计了学生熟悉的检查身体的情境(如上页图)。首先统计学生刚入学时的体重情况和现在的体重情况,并把数据填入单式统计表中,然后提出:如何在一个统计表里表示呢?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并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在设计的三个问题中有一个发散性的问题:你还能发现什么?学生可在观察的基础上独立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用正字记录法,本册教材中没有再出现提示,在学生收集两年的体重数据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点拨。由于学生已经具有填写单式统计表的基础,在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张复

11、式统计表中时,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有一定的空间,首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写,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最后全班集体讨论形成共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明确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根据统计表回答的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尝试完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从统计表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如,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化建议等,从而明确统计的作用与意义。2、做一做安排的是对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小组活动人数的统计,可以组织学生互相交流,独立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在复式统计表中给出了一个班级参加四种课外小组活动的人数,其余的内容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本班或其他班级的情况

12、进行调查统计,然后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讨论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看点二: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5个单位的)略:例2(认识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通过统计某路口20分钟过往车辆的数量,使学生经历收集随机出现的数据的过程,并学习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方法表示数量,并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2)没有条件进行现场统计的学校,可通过放录像或做游戏的形式进行统计,统计时注意用画正字记录,便于用1格表示5个单位。学生可在教师引导下独立完成统计图,

13、如果在统计过程中出现不是整5的数据,可在条形图上方把数据标明,条形图位置要基本准确。(3)回答问题,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第4小题要让学生多发表想法。教参详细说明:例2是在学习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统计某路口过往车辆数量,使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与方法,同时使学生体验动态的统计过程(如上页图)。从数据来看,当在一条比较宽阔的马路上统计20分钟后,所得到的数据比较大,教材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用每个表示2辆汽车,最多要画几个呢?太麻烦了,怎么办呢?这是例2的一个重点内容。教材中虽然给出了过往车辆的数据,但教师可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做具体处理,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

14、现场收集,也可以用播放录像的形式让学生记录、采集数据。在记录数据时,教师要明确要求用正字记录法,对得到的数据,教师可有意识地加以整理,便于用一个表示5辆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师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的制作。例2后面的做一做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提供的素材把统计引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如有条件可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从而加深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看点三:注意渗透根据统计结果进行预测的思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到这么一个细节,在例二中一共有四个问题,其中最后一个问题是: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这在以前是不曾出现的。这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呢?我认为这是一种知识上的递进,它通过一步步的培养学生对统计的结果提出问题,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预测,逐步让学生明确统计的结果带来的对决策的意义和作用。统计不仅可以呈现事物的状况,而且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分析,还可以发现事物内部的规律,预测事物发展的情况,指导以后的工作。不论国界和所从事的工作,一些基本的统计观念却是人们普遍应当具备的。英国的PeterHolmes在1980年提出统计观念表现在5个方面:(1)数据的收集;(2)数据的记录与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