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教学设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2662660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霖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雨霖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雨霖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雨霖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霖铃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雨霖铃 教案 一 、教学目标:1、了解柳永其人及词作风格。2、带有情感地朗诵诗词,整体把握这首词的情感。3、抓住主要意象,赏析写景的句子,深刻体会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二、重点难点:重点赏析名句,体会融情入景的艺术特点。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北宋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这里柳词的作者便是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柳永,他的雨霖铃可谓千古佳作,那同学们知道“雨霖铃”词牌名的来历吗?这个词牌名原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唐玄宗避安禄山之乱出逃,在马嵬坡迫于形势,将杨玉环赐死。平定叛乱后,玄宗北还,一路风雨凄凄,车行于蜀中栈道之上,马铃和着潇潇雨声,更添寥落

2、与凄惨。他想自己身为一国之君,连心爱的妃子都保护不了,不觉悲从中来,口出“雨淋铃”三字。后来命教坊“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记恨焉”,并叫伶人吹奏,从此流传于世。后世作雨霖铃一词之人很多,最为有名的便是柳永的雨霖铃。二走近作者 1、 学生介绍柳永概况。 2、 教师补充: (1)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改名永,柳七、柳屯田,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2)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代表作雨霖铃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人;流传“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三、 背景资料柳永虽然才情卓著,但一生任途坎坷。这首词就是在他任途失意心情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又不得不和心爱的人痛苦分离的情景。四、整体感知1、

3、诵读:朗读:学生齐读;学生自由朗读;单个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2、整体把握全词的情感,体会离情别意。(1)你认为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悲凉 愁苦)(2)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离别的愁苦之情)(3)词中哪句最能体现这种情感?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明确:“伤别离”点名这首词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又推进一层,更何况我正在这冷落凄凉的秋季,多么难以忍受!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柳永把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诗中,又扩大了这种感受,以“更那堪”衬托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 3、除了这句直抒胸臆,还有哪些词句与离别的情感相关?明确: 都门帐饮无绪,留

4、恋处,兰州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五、鉴赏要点这首词对离别之情的表达,除了这些直接抒情的句子,还有大量景物的渲染和烘托,请同学们找出词中有关景物描写的词句。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师:起首三句写别时景。点明了季节、时间、地点和事件。勾勒了一个情人离别的典型环境。 地点呢?(长亭)时间呢?(晚上)季节(秋季) 提到秋季会有怎样的感觉?(萧瑟) 寒蝉” “长亭” “骤雨”词人一开头就捕捉到有特征的秋景来渲染气氛,“寒蝉”透着秋意,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几场秋雨过后,蝉变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寒蝉”就成了悲凉的代名词。骤雨过后天

5、气陡然变凉,更使人感到凄切冷落,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起首句已给全诗定下了基调:“悲凉、凄切”。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何联系?明确:“念”字表明下面的景物是想象、的虚构的。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空阔的楚天这些这些平常的景物注入深沉的情感之后就变得不平常不了。那浩渺的烟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沉沉的暮霭词人心情沉重压抑相似,那空阔的楚天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词人选取三种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对景物的描写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传诵,甚至有人拿来代表柳词。这两句中的典型景物有何特殊意

6、义?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明确:这一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里没有一个字写情,而没有一个字不写情。(1)“杨柳”和离别有关,古人送别时有折柳枝相送的习惯,所以离别的人一看杨柳就会涌起离愁别绪。“晓风残月”是天还未亮时的景象,这时一切景象都特别凄凉,难以忍受。(2)酒醒后的惆怅和眼前最能触动离愁的景象(岸上的杨柳,晓风吹拂,残月微明)交融在一起,这情景确实凄凉难耐。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可见,这两句中词人集中了许多最能触动离愁的东西入词,构成凄凉的意境,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伤离别的悲情4、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所学过的哪些诗词中含有“柳”“风”“月”这些意象

7、呢?(想找同学说,老师再用ppt出示例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采薇 诗经小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 张九龄望月怀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秋思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 苏轼水调歌头 六、小结 词的上下片用特定的意象渲染了凄清的氛围,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演绎了一曲凄婉缠绵的离别之歌。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长亭送别,执手相看,柴门扶杖,汽笛声催,生命总在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当我们轻轻敲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

8、经意间就会发现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柳永的词雨霖铃,感受作者了笔下哀婉动人的感情,想必也会有某种特别的感受,写下来吧。七、再次让同学们带有情感地朗读这首词。 八、作业1、背诵这首词2、课外拓展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哪几个意象?并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答案: 意象:片云、孤月、落日、秋风;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 “落 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